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谊写《过秦论》(上)旨在告诫汉初统治者鉴古知今,审时度势,改革时政,巩固汉业.据此,“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势”训为“形势”、“情势”之义,“而”训为连接情理上逆反关系的语言成份的转折连词,整个句子是一个转折复句,句子语气是祈使语气,复句的偏句从单抽一端的角度提示汉初统治者宜顺时而化,施行安民的仁义之术.和问句一并译为“……被普天下人讥笑的原因是什么呢?(秦统一后)没有施行仁义政策.然而创业和守业的形势是不一样的啊.(可惜秦不明白这一点.)”如此训释文意方顺.  相似文献   

2.
谈谈“读”     
“读”是语文教学中使用得很频繁的一个字眼,可见大家对“读”是很重视的。“读”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这可用《大纲》中的几句话来诠释:“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大纲》第2面):“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  相似文献   

3.
校点本《隋书·琉球传》有一处标点有误:“多斗镂树,似桔而叶密,条纤如发,然下垂。”以“发”字断开,“然下垂”,与上句文意不连。“然”为转折连词。发之下垂,何用转折? 查《隋书》这段文字,移植于《北史》、《通典》、《寰宇记》等书,这句话都做了小小的改动。《北史》换“然”字为“之”字,校点本这句话中间不断开,成为“条纤如发之下垂”使文气贯通。而《通典》和《寰宇记》的处理办法,均是在“然”字前加一“纷”字,成为“条纤如发纷然下垂”,也使文字顺畅了。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情绪?情绪和情感是什么关系?从我所查阅到的资料来看,说法相当混乱而不确切。正如(美)K·T斯托曼所说的那样,“情绪一词具有许多水平上的含义,”“它们没有确切的定义,用法也不尽一致”(见《情绪心理学》第11页)。正因为如此,情绪与情感的关系也就显得复杂而不清楚:“有的心理学家对情感和情绪不加区分,在同等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见《情绪心理学》第396页)。有的人又把  相似文献   

5.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一语道出了儿童的一个最本质的学习心理特征。在《鱼》一课的教学中 ,孩子的这种“需要”表现得尤为突出。1 让学生在“辨误”中发现[片断一 ]师 :鱼 ,同学们认识吗 ?生 (齐 ) :认识。师 :你们见到过哪些鱼呢 ?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认识的鱼。(学生相互讨论一分钟。)师 (投影 :鲫鱼、鳄鱼、海马、乌贼、甲鱼、鳗鱼、鲸 ) :你们认识这些“鱼”吗 ?生 :老师 ,您说错了 !师 :哦 ?老师…  相似文献   

6.
张平宁 《阅读》2008,(6):16-17
张老师: 您好!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是《黄河的主人》的第4自然段,一句话竟能独立成段!作者为什么将这一句单独列为一段呢?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相似文献   

7.
在唐末农民起义的战旗上,“平”字极为突出。裘甫年号“罗平”,印文“天平”(《通鉴》卷249)。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通鉴·考异》引《续宝运录》)。黄巢号“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新编五代梁史平话》)。如此强调均平,那么“均平”是指什么呢?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是均产的象征”,“是对地产要求重新分配的平等思想”,“实质上是农民对所有权的普遍化的理想”(《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农民战争及其纲领口号的发展》载《历史研究》59年四期),以后这种观点又被发展为“唐农民起义从政治口号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土地问题”(《试论黄巢“禁刺史殖财产”》,载《历史教学》64年九期)。  相似文献   

8.
在古汉语中,有相当数量的定语(不包括领属性和同一性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一些语法书中,从后置定语同中心词的关系上进行分析,或认为这是“使中心词突出”,或认为“较长的形容词加在中心词之上不习惯”等等。在古文句子中,倘光有后置定语,那么我们从后置定语同中心词的关系上分析出“使中心词突出”,这是无可置疑的。倘若中心词前后都有定语,是否可抛开前定语不论,仍然认为后置定语之所以后置仅在于突出中心词呢?是否就是“较长的形容语加在中心词之上是不习惯”才后置的呢?对  相似文献   

9.
唐朝有个演滑稽戏的李艺人,善于逗乐。他自夸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儒教、佛教、道教三大教无所不通。在一次皇家宴会上,有人问他:“如来佛是什么人?”他答:“是个女人。”二“为什么?!”“《金刚经》说:‘敷坐而坐。’(自己把打坐的位置整理一下然后坐下来。)一个人既有丈夫又有儿子,不是女人是什么人?”另外一个人又问:“太上老君是什么人?”李艺人答:“也是个女人。”“W hy?”“《道德经》说:‘我有大患,为吾有身。’(因为我有自身,所以我有莫大的祸患啊。)若不是女人,怎么会怀有身(孕)呢?”皇帝大笑,问:“文宣王是什么人?”答:…  相似文献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朝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自古以来为人们所传颂,甚至做为坐右铭,今年高考作文就以此句为题.关于对它的解释,一向众说纷纭,欠妥之处常有.就拿《中学语文课本》来说,它对此句是这样翻译解释的:“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里把“先”译作“在……之前先”,我认为是不妥当的.我理解,“之前”和“先”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译文把原文的“先”译重复了.照《课本》的翻译,人们就会产生疑问:到底“先”是修饰“天下之忧”的呢?还是修饰“忧”的呢?再者,前一分句的“而”字也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11.
“对我来”     
据四川《忠县志》,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甘隆滨任忠县刺史,在忠县东南45公里的折桅子滩南岸的悬崖上,刻有三个斗大的字:“对我来”!这是为了什么呢? 折桅子又名折尾子,是川江著名的险滩,《忠县志》有五律一首,描写该滩的险情。  相似文献   

12.
赵文润先生的《关于李勣评价的几个问题》(载《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一年第四期)一文,对李勣论得精当?韵壬道罹赣肜顒抟谎С痔诙岬?我以为理由是不足凭的。赵先生的第一个根据是,《旧唐书·建成传》中有李靖等请为太宗“申犬马之力”的记载。此记载是难以凭信的。因为《旧唐书》基本取材于唐初国史、实录,而这是经过太宗授意修改了的,对建成问题记载是不真实的,这点已有人指出。又查新、旧《唐书》的有关部分都无此类记载;相反,刘(食束)《隋唐嘉话》与《通鉴》却有李靖不支持夺嫡的明确记载,故《旧唐书·建成传》的记载是一不可靠的孤证。为何出现这个记载呢?无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在梁昆淼编的《力学》上册(修订版)[1]中有“单杠晚旋”一节内容。在该书第342页中讲到作空翻转体的运动员在领臂开始与终了时,运动员的身体在空间的位置朝向。梁认为在运动员举手的一瞬间(即刚领臂开始到刚完成领臂动作的一段时间间隔),“运动员的纵轴和横轴是‘来不及’随运动员的转动而变化的。”这句话对不对?迄今尚无人提出争鸣。从事力学工作者以为这是空翻转体现象中的事实,也就相信不疑;而体育工作者以为这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但近几年来,似乎有一种否定这种观点的倾向。例如有人认为:“汉字虽不是以音素为单位的拼音文字,却是以音节——词素为单位的特殊性质(即有形义成分残余)的表音文字。”(见陆锡兴:《近年来关于汉字性质的讨论》,《语文导报》1985年第10期)这说明,在关于汉字性质的问题上,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见解。造成这种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呢?汉字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字体系呢?我们想就这两个问题谈谈我们的见解,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5.
读了《文史哲》八一年二期刊载的来新夏同志的文章《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以后,感到作者精研深思,有新颖见解,颇能给人启发。但文中对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而被腐刑的分析,笔者却有不同意见,兹此略为陈述。一天汉二年(前99年),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而下狱,接着又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腐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来新夏同志认为:“司马迁的‘李陵之祸’是他和汉武帝长期政治分歧、矛盾积累的总爆发。”事实怎样呢?司马迁本人在《报任少卿书》中叙述:  相似文献   

16.
《过秦论》、《六国论》堪称古代史论中的“双璧”、饰史事以立论,展文采以进讽是两文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 史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兵式体操”是最早从国外引进的体育项目之一。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所订《学务纲要》中明确规定“各学堂一体练习兵操,以肄武事”开始,到1923年北洋政府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公布《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各学校从体育课中一律剔除兵操时止,它在中国各类各级学校中,整整流行了二十年。兵式体操为什么会在中国学校中兴起和发展呢?后来为什么又衰落而至废止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探讨的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近代体育兴起和发展的脉络,并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对《元曲选》中动词动量词的考察发现:(1)《元曲选》中的“-V”式或“V-V”式中的“-”不能省略,因为它表示的是一种动量关系。(2)同形动量词大量涌现,在使用上产生了许多新的结构形式,功能上不仅可作补语,也可作状语。(3)“vV-V”式还没有虚化为“VV”式。  相似文献   

19.
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及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呢?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宜采取“外圆内方”的“铜钱形”办学模式。一、“外圆”——对外广泛适应数学上有三点定圆的公理,而职业学校的“外圆”则是由“三个适应”构成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运用的语助词,多达60余个。对诗中的语助词作一番辨析工作,有其必要。请看如下句子: “维叶萋萋,维叶莫莫。”(《周南·葛覃》) “言刈其楚,言秣其马。”(《周南·汉广》) “于嗟乎驺虞!”(《召南·驺虞》)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齐·猗嗟》)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邶·旄丘》)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小雅·南山有台》)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卫·有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