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的校园,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校园"软伤害"却有所抬头.这里所说的"软伤害"区别于直接的身体暴力伤害,主要是指教师以恶毒阴险的语言、冷若冰霜的神情、粗暴恶劣的态度对学生的自尊、自信、智力、情感、心理、人际关系等问接的施以精神伤害的行为.其中,以语言为主要形式的"软伤害"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2.
事情发生后,老师可以直接处理:取消小刚的资格,安排他人.但这样做势必会给小刚造成伤害,其他同学也未必得到全面正确的认识,类似的事仍然可能发生.我设想召开一次以"认识选举"为主题的班会:  相似文献   

3.
作家的创作离不开自己的记忆库,而早期记忆更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残雪的童年正处于"文革"时期,在"文革"中她的家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使她经历了一个不幸的童年.众多的批评家从残雪的作品中找出了他们关于那个时代的共同记忆,而残雪在书写这种记忆的同时,也在对"文革"进行着深刻的反思.在<思想汇报>中,她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由于受压追而思想发生严重异化的人.透过这个人的言行,我们可以感受到"文革"给人的那种刻骨铭心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说,写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事实也是这样,我们每写一篇作文,都是有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只是这种真情实感不一定是直接讲出来的.如果把真情实感间接地"藏"在作文的内容里,文章也许会更深刻,更有韵味.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识鉴>中有这样一段叙事:大司马桓温有一天问参军孟嘉:"听艺妓演唱,为什么拉的琴没有吹的笛子好听,而吹的笛子又没有唱的好听?"孟嘉回答说:"那是因为‘吹'比‘拉'接近自然,而‘唱'又比‘吹'更接近自然."("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渐近自然耳.")"自然",在这里也可理解为是一种生命的天然状态."唱",出自人的发音器官,原为心声,不假于物,当然是最动听的.这可以说是音乐的"生态观"了.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称作学习"差生",有些因为调皮捣乱被称作行为"差生",如果两者都欠缺的话则是"双差生"了,这些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称谓,对于一个身心正处于成长期,对是非观念还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可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这个称谓的存在不比对学生进行拳打脚踢而产生的心理伤害少,它是一种无形的内伤,既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也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有"为常用汉字,弄清其本义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从"有"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入手,分析各家之说,最终认同了清徐灏之说,认为"有"应为"以手持肉"之意.许慎所说的"有,不宜有也"应为其引申义.  相似文献   

8.
时下,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时兴一种"不用举手就可直接抢先发言"的师生交流方式.倡导者云: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中心地位等等.是的,这确实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摒弃了师道尊严,似乎也更能体现课堂中的民主气氛,也更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但很多老师在倡导并付诸行动一段时间后感觉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不如想像的那样好.究其原因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9.
有报道说,武汉大学开设的"恋爱心理学"讲座爆满.教室内挤不下,有女生扛凳子从窗户翻进去,有男生直接坐在窗台上听,甚至还有三名男生挤在阳台上往阶梯教室里瞅.有网友善意提醒:认真听课的同时,更要注意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在体罚现象越来越少的今天,心理惩罚现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暴力,二是冷面伤人."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日前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佚名 《科技文萃》2004,(3):46-48
动也也享有快乐权利 2003年5月,当科研人员首次公布人类非典病毒源自野生动物时,一时间举国上下"封杀"野生动物,谈野生动物色变,"禁食野生动物"呼声震耳.由此,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的饮食习惯还是"非野生动物不欢"吗?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在初期的确曾经有茹毛饮血的生活习惯,但至今人类已经步入高度文明的21世纪,在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里人们还没有放弃食用野生动物的嗜好,这些行为可谓是与社会进步脱节的直接表现.此时,我们更应该检讨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相似文献   

12.
张晓天 《初中生》2006,(3):16-17
德国科学家赫威西每天在寓所的女房东那里就餐.女房东是个吝啬势利的小人,她常用别人吃剩下的肉和蔬菜为赫威西做"杂烩",这样做既不尊重人也不卫生.对此,赫威西也有所觉察,只是一时还未抓住真凭实据.他想:"我一定要用科学的手段来揭露女房东的伎俩,让她这个势利小人尝尝我这个穷科学家的厉害."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相似文献   

13.
2009年9月9日<报刊文摘>上有一篇文章,先引了严歌苓小说里的一个人物:"明明家里有买半斤肉的钱,她却每次只买二两,然后将肉全部让给男人吃.眼巴巴地便有了几分自怨自怜的资本:瞧我多爱你啊,嫁了你都没肉吃.  相似文献   

14.
"玻尔理论"一直是高考热点,几乎每年必考.但前几年高考题多数是"玻尔理论"较直接的运用,而近两年高考题中隐含着一些"新信息",如何透视"新信息",揭示"新规律",更灵活地运用"玻尔理论",对考生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活动理念] 芭芭拉·克罗鲁索(Barbara Coloroso)认为,"受到有意识、故意和好斗的意愿驱使,通过攻击和伤害他人,制造恐慌使他人产生畏惧的行为叫欺凌".校园欺凌现象会因为学生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而不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欺凌主要表现为肢体、语言和心理上伤害他人的直接欺凌.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海因利奇法则(Heinrichs Law):一件重大伤害的背后,会有29件轻微伤害,300件"虽然没有受到伤害,但惊出一身冷汗的体验"。有着签"安全承诺书"不下20次经历的我,始终将"安全工作和风险防控能力"放在首位,更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办学行动纲领》里写到:"时刻居安思危,学会管理风险是管理者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挨打,家庭"言语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言语暴力"是一种心灵虐待.它有三种常见形式:父母不愿意搭理孩子,漠视孩子的存在;父母批评过度,对孩子全盘否定;家长威胁恐吓孩子.亲子沟通调查显示,遭受家庭"言语暴力"的学生不光是"差生",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常常遭受到家庭"言语暴力"的侵害.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活、客观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人的认识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词义也就随之发展变化. "土"和"洋"的意义因为与社会生活及人的认识直接关联,其词义变化相对而言便富有代表性.在语言的动态使用中, "土" "洋"的意义变化,不仅包括词的概念意义的变化,也包括词的色彩意义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学生中,不乏像小方这样犟脾气的同学.其实,这类同学往住聪敏机灵,对自己有要求也有目标,学习成绩也不错,在没发脾气的时候也会表现得可爱乖巧.但是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认死理,钻牛角尖,情绪如山爆发,让老师和同学不知所措,让老师深感被莫名地"冒犯"和"伤害".  相似文献   

20.
对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教育与职业》2008,(8):191-192
近年来,由于教师的伤害性语言造成学生极端行为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语言暴力"比体罚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更大,后果更严重。文章试就这种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