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不断的涌进城市,对于如何建立和提升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就业,现主要从户籍、土地、产业政策、教育、社会保障六个方面提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建设需解决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涌现了民工潮及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离乡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由父母一方留下照顾,  相似文献   

3.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其中一部分人的子女也随父母来到城市,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涌现了民工潮及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离乡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23%,已达到1.5亿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子女留在了农村,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空巢”群体——农村留守孩子。当城里的孩子躺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享受无微不至的关爱时,全国却有1.3亿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农村的少年儿童只能靠对父母的回忆去体味亲情。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国内人口流动频率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进城经商打工。2001年,我国农村外出的劳动力已经占到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8.6%。据推测,2001年中国农村有8961万人外出。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广大农民摆脱贫穷、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也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其它产业转移,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然而,在广大劳动力外出进城的过程中,却导致了另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问题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众多的年轻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年幼的孩子被留在农村,于是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1亿多外出就业劳动力中,过半是198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然而,在这个庞大的群体和城市建设主力军中,超过六成的人,对自己务工的城市缺乏归属感。近日,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创新研讨会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长保介绍,调查显示,与上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首次外出务工的年龄明显降低,80后农民工首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1岁,而90后农民工的首次外出务工年龄,平均仅为18岁。这些年轻的农民工,虽然身在城市,但是他们却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城里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外出就业。本文首先对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已知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模拟和预测2010-2012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人数,精度为92.15%。最后,就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基本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长期由农村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进入城镇。到了90年代。这种“离土不离乡”由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方式已趋饱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跨省、跨地区流动,到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成为“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据统计,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1.14亿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和较发达乡镇中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流入地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快速调查分析,2005年5月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约为1.2亿人,并每  相似文献   

12.
一、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基本现状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长期由农村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进入城镇。到了90年代,这种“离土不离乡”由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方式已趋饱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跨省、跨地区流动,到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成为“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据统计,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1.14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的劳动力2430万人,随父母进入城市的6-14岁义务教育段的儿童约643万人。由于这些农民工不具有流入地城市的户籍,因此其子女的义务教育主要有以下5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国内人口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现象,农村青壮年大规模外出务工,农村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适龄流动儿童构  相似文献   

14.
丛庆 《辽宁教育》2012,(18):36-37
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少地方偏向城市的发展战略,农业和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不少农民进入城市,以农民工的方式在城市分"一杯羹"。而农村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农村务农的多是老人,文化程度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弱,许多人看不懂种子、农药、肥料的使用说明书,农业新技术推广十分困难。当前的农村形势提醒我们,急需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发展和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当前的农村教育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经济实际,农村实用型人才缺乏,影响城乡统筹推进。当前的农村教育机制,在提高农民教育文化水平,使他们有"能力"离开农村的同时,也客观上加剧了农村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态。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世界银行的数据,运用MLogit模型,研究农村劳动力务工迁移区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倾向于选择"县外市内"及更远的区域务工;较大的家庭土地规模会显著抑制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和城市融入;同村外出务工经商人数对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此,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投入、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展其城市社会资本,以推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市民化进程,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华玉昆 《职教论坛》2007,(6S):27-29
我国产业工人据测算70%以上来自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普遍陈旧,越来越不符合国家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本文以相关数据论证了构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并且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实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继续教育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中相当一部分由祖辈隔代抚养。相比临代抚养的儿童,隔代抚养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情绪情感心理、道德心理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兴利除弊,多管齐下,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问题却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渡性产物。什么是"留守儿童"呢?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9.
李强 《农村教育》2006,(12):24-25
随着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和较发达乡镇中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流入地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快速调查分析.2005年5月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约为1.2亿人.并每年递增500万。外出农民已经成为对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不应忽视的社会群体。近几年.在来自农业的纯收入连续减少的情况下,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外出农民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全社会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有相当数最的农民工,在外出打工时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