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明星吸毒、嫖娼等违法行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劣迹令"予以"封杀"。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对"劣迹明星"符号本质的建构与消费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劣迹明星应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姜帆 《新闻界》2008,(4):39-41
本文以符号学的分析视角,考察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品牌文化在品牌竞争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消费社会进行批判肇始于巴特在《神话学》中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揭露,德波以列斐伏尔符号文化社会学为起点在《景观社会》中剖析了景观对人的深层异化与奴役,鲍德里亚则在《物体系》与《消费社会》中借用符号学的成果揭开“超现实”的面具。微妙的是三位法国学者都将符号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行分析,对揭示资本团体通过符号奴役大众的意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广告的传播过程中充满了符号与由符号构成的广告文本,人们消费某种产品,更多的是消费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区分功能的符号价值。本文结合索绪尔、罗兰·巴尔特、皮尔斯的符号学观点,用符号学理论解析2014年迪奥"真我"香水广告片,揭示其背后代表的产品理念和品牌形象,并运用"神话"的二级符号系统进一步揭示其所传达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张慷 《新闻爱好者》2010,(11):81-82
广告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广告所创造的价值,物化在了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品牌之中为大众所享用。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自从人类社会诞生后,所有商品的消费都不再仅仅是其使用价值的消费,商品价值中还包含了意义的消费,也就是商品背后所隐藏的符号价值的消费。  相似文献   

6.
余霞  崔国春 《新闻世界》2013,(4):228-229
消费时代,产品生产、消费的符号化已成一种趋势。消费文化鼓励人们将产品的符号价值视为其主要价值,让人们以“非效用性”的态度去消费产品。本文以LadyGaga的“雷人”时尚为例,从消费文化生产的视角解析其时尚的构建,并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其时尚的意涵。  相似文献   

7.
2016年10月,法国奢侈品品牌YSL发布消息称,限量版圣诞星辰口红系列将于十一月在国内上市,随后"叫男朋友送YSL星辰"的话题在朋友圈刷屏。本文前半部分从符号学角度分析YSL如何建构起了"YSL代表真爱"的神话,并进一步指出了该神话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是男性中心主义。后半部分主要借鉴鲍德里亚关于符号消费的理论论述了YSL建构的神话通过影响消费者认知引导消费者实施购买行为,进一步引申出依据人们对符号神话的认知重新划分社会阶层的可能性。最后简要论述了消费者对YSL构建的神话采取了同意式解读、妥协式解读和对抗式解读三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消费视域下,作为文化品牌的图书馆具有鲜明的符号价值与象征意义,图书馆品牌化的过程就是对特定符号价值与象征意义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图书馆品牌承载的形象、故事、情感、价值观成为文化消费的对象,以及图书馆从工具性到文化性定位转型的关键要素。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悠·图书馆"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图书馆通过赋予图书馆的象征价值和体验价值,并通过品牌个性、传承文化资产、开发美学价值、讲述品牌故事等品牌意义重构的实践破解城市社区图书馆发展困境。"悠·图书馆"作为重构的城市社区图书馆品牌,通过品牌象征意义、价值观、形象、故事4个层面的符号重构策略,实现城市社区图书馆品牌创新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看到消费者受到广告的影响对产品产生兴趣。在同质化严重的焦灼市场竞争下,消费市场被不断细分,广告作为营销手段中的一环,不断地引入新概念、创造文化情境。意义植入的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在这种现象下,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的消费,更是对符号和意义的消费,而广告正是塑造产品形象、创造意义的"一把好手"。  相似文献   

10.
徐协 《新闻通讯》2009,(11):39-41
广告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符号的创造和操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为强制性的生产和传播意义的过程。广告在创造意义的同时也在制造着神话,在特定的传播情境中,广告神话体现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本文试以耐克广告为例,运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剖析出广告符号消费背后的生成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品牌符号系统的作用机制对目标受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视线聚焦在新媒体的媒体语境当中,以百度百家号为例,考察了新媒体用户在内容层面、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上的认知与使用模式。基于对百度百家号用户媒介认知与媒介使用情况的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本研究从新媒体用户重点关注的文章类型、内容来源的关注度以及网络内容的信任度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用户的内容消费特征并提出了优化网络内容平台内容建设机制及信息扩散机制的策略与建议。在用户层面,需重点培养激活核心用户以提升内容生态的活跃度;在平台层面,需纳入优质内容资源,重视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统计学范畴分析了"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统计数据引发争议的原因,认为统计方法选择、指标设计、数据采集等统计生产过程中的不足造成数据局限性以及数据的使用不当和误读导致认知误区。指出任何统计数据的产生都跟统计方法的选择和数据获取途径与处理路径有关,而对真相的掌握则需要理性与专业精神。同时提出改进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借鉴美国"人均信息消费量"相关统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的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标准译名TheCommunistPartyofChi-na是错误的。作者以此为例进一步讲述一套应用符号学的理论,批评“词字翻译,”主张“传通翻译”。本文还指出,应用符号学理论可以从重新诠释后的老子、孔子和近现代“信达雅”概念中找到源头。  相似文献   

14.
从符号学的角度,植入式营销通过成为商品与消费者间的传播沟通媒介来说服受众,其说服机制服从于符号学的编码,解码规则。本文通过结合对热映影片《杜拉拉升职记》个案的研究,探讨植入式营销如何完成这一过程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与收入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定量研究数据的获取原则,整理出定量研究所需的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构建居民信息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模型,应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居民信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在1985-1996年区间内,城镇居民的收入决定其信息消费;在1996-2006年区间内,城镇居民的信息消费决定其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6.
播客的社会文本意义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符号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对国内外迅速兴起的“播客”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文本意义解读。笔者认为,作为社会文本的播客,其意义是:在播客特定的语境下,人们借助不同的符号系统,使“自我实现”得到最大的满足并正逐步融入社会。从编码者的角度看,这种“自我的实现”的特点是,话语权力的获得和“超符号”的自由交流。而译码者的“自我实现”的特点,则是通过解释权的回归,使可读的文本和可写的文本得以沟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美国"一书一城"阅读推广品牌的塑造过程与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其主要特点:精准的品牌定位、成功的品牌营销、科学的品牌管理。我国图书馆应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在打造阅读推广品牌时,重点从几方面入手:强化阅读推广品牌化意识,提升阅读推广水平;加强多维度的品牌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强科学的品牌管理,提升品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信息消费系数及其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息消费和信息消费系数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信息消费系数及其测算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基于统计数据指标,研究了信息消费系数及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