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牢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切实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把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技能,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因素,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倡导学生通过“做数学”的方式来生成对问题本质的深层理解.这里的“动手实践”应是指从动手开始的全身心参与式实践活动.从数学操作活动的外显层面看,不只限于动手的直观操作,还应包括动笔的符号操作、动口的言语操作等多感官参与的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是更易于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操作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在多种感官的协调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知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所谓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完成一系列动作的活动过程。所谓求知欲,简单说就是人们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欲望。  相似文献   

9.
一、要真正让学生动手、动脑数学活动课首先应该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获得思维的发展.在活动中,应采用让学生动手拼拼、折折、剪剪、划划、说说等活动形式,指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一些浅易的数学思想.如低年级在“拼拼数数”一堂活动课中,让小朋友准备一些形状大小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仿照下图拼一拼(?)(?),从图中各可以数出几个三角形?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数的方法:可以先分开数出单个三角形,再合起来数出大三角形,一共  相似文献   

10.
初中科学教学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这不仅强调动脑思考,而且强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注重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在做中学,主动地学,创造地学.  相似文献   

11.
在实践中我发现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认知活动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抽象变得具体,由复杂变得简单,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了如指掌,把感性的知识上升为理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学生在学习中感兴趣的是学习活动与内容的生动、形象,所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动手操作在教学中的效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动手操作,是在多种感官协同感知事物的同时,以内部语言悄悄展开思维.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形象和表象,又及时推动他们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活动,从而深刻地理解了知识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让学生多"动"所谓多"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5.
刘书华 《新疆教育》2012,(10):123-123
动手操作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它也体现着新课标的精神。如何使操作活动更富实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百利而无一弊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李素芝学生获取知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我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一课时,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老师教得省力,学生学得起劲。一、动手操...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促使学生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参与,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可以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不难发现,轰轰烈烈地开展动手操作,有的收获的却是零零碎碎的边边角角。笔者现就动手操作常见的问题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队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让学生质疑、释疑;老师要加强对合作活动的监控,提高学生合作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参与互动,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因此,优化操作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操作方法要恰当,操作过程要有序,感知对象要突出,注意发挥语言功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优化操作活动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堂小学几何课。小学几何是直观几何。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老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直观性。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