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祖国的西部边陲,在那布满鲜花的伊犁河谷,在辽阔神奇的巩乃斯草原,有一座美丽的城市——伊宁,城内有一颗民族教育事业的灿烂明珠——伊犁师范学院,那是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是我心中的一片圣地。  相似文献   

2.
草原石人     
肖武 《当代职校生》2008,(12):34-34
他们散居在巴音布鲁克、巩乃斯等草原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地区。在那些茔墓、石棺墓或石堆墓前,面朝东方手握佩剑、镰刀、斧头或牛角杯,孤独而坚定地守候,一站就是几千年!  相似文献   

3.
“巩乃斯”这个地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古突厥语Küngüt-孔固特.笔者以践履亲证,诠释“孔固特”的原始意义,追寻孔固特—孔葛思—崆古斯—巩乃斯的音蜕义嬗所反映的巩乃斯河上游生态环境的巨变.孔固特—孔葛思由唐至明还是一个地方名,而巩乃斯河,最早名为“凯坎河”,为汉语“慨叹”之意.梳理巩乃斯河与凯坎河的内涵和地望关系,同时揭示“凯坎”一词所体现的汉语与突厥语的历史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感知草原景,初识爱美情在第一段的教学中,我首先提问:草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自学课文,顺利地找出了草原“一碧千里”这个特点。接着,我又提出一问:课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呢?有的同学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看到了草原的“一碧千里”;有的从草原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的句中体会到了草原的“碧”。有的从“翠色欲流”和“流入云际”这富有动感的两个“流”字中,也感觉到了草原“一碧千里”的独特  相似文献   

5.
南丽 《中国德育》2012,(7):53-56
呼和浩特,一座有四百多年建城历史的塞外古城,在蒙占语中意为“青色的城市”,亦称“青城”。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南临黄河、北靠阴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塞外风情。城郊草原夏季水草丰美,牛羊遍野;冬季则“原驰蜡像”,一派北国风光。余秋雨说:“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6.
洪雅 《福建教育》2023,(12):62-63
<正>最近我们一直在幼儿园西面的“草原”(一块草坪)开展探秘活动。在探秘过程中,幼儿发现“草原”上有许多生活垃圾。幼儿认为,生活垃圾导致我们的“草原”环境变差了,为了保护“草原”,幼儿决定行动起来,故事也由此而展开。“草原”上的垃圾今天的活动原本是观察“草原”的动植物。可刚到“草原”上,源源就发现了一截绿色的塑料管子。  相似文献   

7.
一 中原农耕化的内涵,早已熟稔于人们的心脑,而“草原化”,却还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概念。奎曾在《草原化与草原学》中的论述或可作为一家之言:“当我们阐述草原化时,指的是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历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带有骑马民族特点和草原生活特色的多民族化。”“其内容是以草原和草原主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观察、感知和认识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和现象,并通过特定的化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8.
学会发展     
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是非洲大地上生长得最高的毛草之一,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它的生长过程却十分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在那段期间,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要比它旺盛,没有人能看出尖毛草会是今后的“草地之王”!  相似文献   

9.
看星星     
今天,我在电视中听到一首关于草原的歌,看着蔚蓝的天空,纯白的云,投一粒石子就仿佛会激起波纹的天空,再看那雪白的羊羔,驰骋的骏马,一望无际的草原,真让我羡慕呀!我问妈妈:“妈,暑假让爸爸带我去草原,行吗?”妈妈不解地看着我,说:“为什么去那儿呢?”“看星星。”我说。我有好几个年头没看过星星了。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高浓度的工业烟雾像乌云一样,遍布夜空。我记得小时候,我曾和妈妈有过这样的对话:“妈妈,农村老家的天上有星星,咱们这儿怎么没有呢?”“现在天都黑了,星星都睡觉去了,你也该睡觉去了。”看不到星…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05年第6期上刊有房进元、施加运两位老师的《这类句子不能称为病句》一。两位老师分析了一些运用“舛互”修辞手法的例子,对读有一定的启迪。但其中有一个例子举得不对,那个例句是:“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乌。”(《草原》)  相似文献   

11.
看星星     
今天,我在电视中听到一首关于草原的歌,看着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投一粒石子就仿佛会激起波纹的天空,再看那雪白的羊羔,驰骋的骏马,一望无际的草原,真让我羡慕呀!我问妈妈:“妈,暑假让爸爸带我去草原,行吗?”妈妈不解地看着我,说:“为什么去那儿呢?”“看星星。”我说。我有好几个年头没看过星星了。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到处是沥青、水泥铺就的路,偶尔看到一块绿地,还写有“禁止入内”的标志牌,要看星星,除非是异想天开。在夜空中,高浓度的工业烟雾像乌云一样,遍布整个城市的上空,我记得小的时候,我曾和妈妈有过这…  相似文献   

12.
电视里正播放一首关于草原的歌,我仿佛看见蔚蓝的天空,纯白的云,投一粒石子就会激起波纹的天空 ;看见那雪白的羊羔,驰骋的骏马,一望无际的草原! 我对妈妈说:“妈,暑假让爸爸带我去草原,行吗?” 妈妈不解地看着我, “为什么去那儿呢?” “看星星。”我说。 我有好几个年头没看过星星了。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到处是耸入云天的高楼,沥青、水泥铺就的路,看到一块绿地,还写有“禁止入内”的标志牌,要看星星,除非是异想天开。 在夜空中,高浓度的工业烟雾像乌云一样,遍布整个城市的上空,我记得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巩乃斯之游     
暑假里有很多有趣的事,但在我心里最快乐的还属在巩乃斯的一段日子里。巩乃斯和酷热、干旱、喧闹的库尔勒大不相同,那里群山环抱,山清水秀,地上全是绿茸茸的草,草里面夹着一些长短不齐的、黄  相似文献   

14.
梁好 《师道》2006,(11):36-37
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巩乃斯的马》一文时,刚刚在黑板上写下作者周涛的名字,班级里便一片沸腾,“老师,周涛我们在电视上见过,她也会写文章呀!”同学们叽叽喳喳,异常兴奋,显然他们把作者周涛与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混为一谈了。“同学们说的对,中央电视台有位漂亮阿姨  相似文献   

15.
有非洲草原“万兽之王”之称的狮子在巡视草原时遇到一只斑马在吃草,狮子向  相似文献   

16.
惊恐的眼睛     
我的学生经常笑着说:“老师那根教鞭是不会落到我们头上的。”是的,一直以来,我不曾使用教鞭来作为教育学生的武器,因为,在扬手的那一瞬间,我总想起那双惊恐的眼睛……  记得在讲读《草原》一课时,我带领学生们一齐欣赏草原的无限风光,我讲得眉飞色舞,还情不自禁地唱起《草原之歌》。正当我唱到动情之处,忽然“啪”的一声。不知是谁在捣乱?大家的视线立刻转移开了,目光“唰”的一下集中在许淼身上。他的桌上乱七八糟,中间摆着一幅没画完的草原天空图,墨水瓶倒在地上,把旁边染黑了一大片,我的裤筒也给点缀上了许多蓝色小花…  相似文献   

17.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18.
亚欧草原分布着一种适合于游牧居民使用的高留足深腹有耳青铜器,器物出土时底腹有烟虔,所以认为是炊器,称作银。这种器物不仅分布广,而且数量也不少,成为草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对其研究已由区域性文化将点分析,深入到了功能及族后的探讨.它的出现体现了草原居民冶炼水平的提高。短在俄语里写作“。。蜘”,英语写作“caulron”或“c。。Uron”,即锅或大锅的意思。这与汉文献记载愎的用途是一样的,皆为炊器。青铜愎的特征是:都有双耳,有的带两个附耳;其耳或设在口沿,或设在肩腹部。有的提口沿铸动物立像,或以铸像构成双耳。…  相似文献   

19.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草原》(第九册10课)一文的结句。联系文章的中心对它进行一番细致的分析,始觉此结句乃神来之笔。其作用有三: ①“天涯”和“碧草”分别言草原的“大”与“绿”,表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何忍别”、“话斜阳”表现了“蒙汉情深”,团结友好。因此,它起到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20.
黑+白=?     
“白灾”!“黑灾”! 世纪之交,那场暴风雪和沙尘暴在肆虐内蒙古草原的同时,也把这两尊瘟神的代码深 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旱魃横行,赤地千里,称其为“黑灾”;风雪肆虐,冰天雪地,称其为“白灾”。 “黑”与“白”,能用这两个既单纯,又丰富;既形象,又蕴藉的字眼以冠灾难的,只有与 草原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民族才有这份想象力和概括力。然而,真正给我震撼的还不仅是 大自然以“黑”与“白”的手段,对人类无节制攫取所进行的无情报复。 “唉,‘教育生态’中的‘黑灾’‘白灾’更不能忽视呀!”一天,一位深深地爱着 草原,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