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其”是古汉语的固定结构。对“何+其”,一些古汉语虚词专著及论文或详或略均有论及。一般认为有“何其”的句子是感叹句,“何其”训释为“怎么、这么”,或者“多么”。本文又收集了“何其”与动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名词(词组)组成的句子,并结合句子出现的语境进行分析,认为有“何其”的句子是疑问、感叹兼有;并对因“何”、“其”指代副词做状语,因而其词性划分“副词”的说法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多(么)"感叹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型,其基本形式是"多(么)+AP/VP"结构,其中的形容词短语和动词短语只能是表程度差别的短语."多(么)"感叹句一般翻译为英语的how感叹句,其中的"多(么)+AP+的+NP"形式翻译为英语的what感叹句.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多(么)”作为感叹标记与其所修饰的名词相互适应,进行语义协商,从而临时性地滋生出整体意义,所形成的“多(么)N”感叹结构主观性强,言简意赅,而且具有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宁武方言中的副词“可”使用频率很高,作为语气副词,除了用于一般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和复句中表示强调语气外,还与普通话中的“恰好、恰巧”相当,多指客观情况与实际需要相符;“可”兼属程度副词,表示程度加深或程度减轻、变弱等意义.  相似文献   

5.
课文《茅以升立志造桥》有五“多”。这五“多”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茅以升少年立志的过程和他在桥梁建设科学上的杰出建树。简析如下。“多”:“快给我讲讲,今天的场面有多热闹”,少年茅以升在病中,不能亲眼目睹秦淮河上端午节“人山人海”的龙船比赛盛况,只好向回来的小伙伴询问。这个“多”字用在形容词“热闹”之前,是个副词,强调问的程度,带有多种感情色彩,既流露出急切询问和遗憾惋惜的心情,又强化了他从小热爱家乡的思想和对家乡美好风俗的深厚情趣。这是他后来立志造桥的远因。  相似文献   

6.
吕叔湘认为,禅宗语录里有多至不可胜数的“作么”和“作么生”,很明显,“怎”只是“作”字受了“么”字的声母的影响而生的变音(task mua—tsam mua)。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二册《答李翊书》中:“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其中的“何”字,《教参》译成了“为什么”的意思。结合文章原意,我以为如此解释欠妥。这句话,韩愈不仅称赞李生“辞甚高”的才华,而且还赞扬了他谦恭的态度。“下而恭”前附一“何”字,是对其谦恭的态度从程度上加以修饰,属副词,作“多么”讲。全句可译成“你的来信文辞很好,而  相似文献   

8.
本对副词作状语带“地”的问题作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只有情态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等作状语可以带“地”,这些副词作状语带“地”与否不仅与副词的音节有关系,而且与副词的构成方式以及修辞等都有关系。章还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重叠式副词作状语多带“地”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四川方言中的“NP+好1+好2+V+啊”这一格式,是一种普通话中没有的特殊感叹句,用来表示说话人赞叹谈论的对象。这种以“好1”为标记的特殊感叹句与普通话中以“多(么)”为标记的感叹句比较,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式中NP与V的同现关系主要有明同现、暗同现和反同现三种。  相似文献   

10.
such和SO部可表示程度,含有“如此、这(那)样、这(那)么”的意思,但它们在用法上有一定区别:such为形容词,一般修饰名词;而so为副词,一般修饰形容词或副词。现将其用法差异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又”和“再”是两个常用的副词,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通过分析发现,副词“又”和“再”还可以细分,“又”和“再”在与词的组合能力,语法意义这两个方面存在异同,找出两者之间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全面细致地把握它们的具体用法,有助于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又”“再”这个教学难题。  相似文献   

12.
such和so都可表示程度,含有“如此、这(那)样、这(那)么”的意思,但它们在用法上有一定区别:such为形容词,一般修饰名词;而so为副词,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中无指代词“莫”和否定副词“莫”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字在文言文里出现的次数不少,用法也比较复杂。先秦时期,“莫”字大都用作否定性无指代词,偶尔也有用作否定副词或其他副词的。自汉代以后,“莫”字作为否定副词的现象逐渐普遍起来。这本来就为一般读者阅读文言文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当前古汉语研究中对“莫”字的具体词性和词义又解释不一,特别是对否定性无指代词“莫”和否定副词“莫”的词性及其词义的解释更为混乱。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14.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出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意义上是相通的,且和母文形体上有密切的联系,读音相同或相近。笔者试以“多”族字为例,把“多”族字分成具有“众多”义、“大”义、“厚”义、“移动”义等的几组字,论证这些字与其母文“多”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说“乃”     
“乃”是文言文中使用相当广泛的一个虚词。它在句中主要用作副词,其次是作代词和连词。本文准备就副词“乃”的一些用法特色,谈一点粗浅的学习体会,希望有助于理解和翻译使用副词“乃”的文句。 “乃”作副词,一般多用于谓语动词之前,起修饰、限定、强调,确认等作用。如果用于叙述句后一分句之首,则有时间和事理上的相因关系。应当指出的是,不论副词“乃”的功用如何,一般说来,它大多带有事情发生之不易,结果出现之难,强调数量之少、时间之久的意义。这里的“乃”字,大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于是”、“就”、“才”、“仅仅”,“原来是”、  相似文献   

16.
×××同学问:《羚羊木雕》中奶奶说过这样一句话:“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的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阅读理解课文,重要的要能抓住课文的关键。《羚羊木雕》的关键是奶奶的一句话:“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句话“不好”的前面又加了个“多”字。这个“多”字是副词,用在句子里表示“不好”的程度很高,可见奶奶的话看似平缓,实际上分量却不轻。对奶奶的这句话不随意放过,应该过细地探究:“这样”指的是什么?“不好”指的又是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33个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发现“程度副词+谓词性成分”能带“的”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带“的”以后是自由的,另一种是带“的”以后是粘着的,绝对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一般是粘着的,相对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一般是自由的。文章认为“程度副词+谓词性成分+的”的语法功能存在着范畴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宁渡方言中“多少”经常作为程度副词使用,表示“多么”,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没有这种用法,通过对“多少”一词从古至今意义、用法的考察,发现这种用法古已有之,并且引进偏义副词、认知语法学的观点证明了该用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嘛”是一个表示陈述或感叹语气的助词,它只出现在陈述句或感叹句中而不出现在疑问句中;一般说来,在陈述句中,它出现在句子的中间,后面用一个逗号隔开,在感叹句中,它出现在句末。如: (1) 不要紧嘛,我们现在有了自己的、最好的医院了。(徐迟《地质之光》) (2) 军人么,服从命令是天职。(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3) 正因为柳岚文化差,才更应该让她上大学深造嘛!(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以上三句,(1)(2)是陈述句,“嘛  相似文献   

20.
在《元曲选》宾白疑问句的是非问句中,根据疑问手段的不同可分五类,以带疑问语气词“么”为主要形式。是非问句中疑问语气词有“么、来、那、哩、也、乎”六个,表测度义的疑问副词十一个,有敢系、莫系、怕系、恐系。疑问副词“可”在是非问句中起纡缓语气和搭衬语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