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文科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原来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也因此纷纷改扩成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在购置所需的在版图书之外,急需有一个1949年以来的断版文科学术书目,并能合法地补缺入藏,弥补过去因严重轻视所造成的缺藏,提高文科图书的馆藏质量。文章介绍了全国高校图工委文献建设工作组《1949-2005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学术图书目录》的选书标准,经统计甄选出1949-2005年期间中国大陆出版的一万八千余种学术水平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图书书目,并对40个图书馆馆藏进行了比对。笔者还就文科建设对传统理工科大学的重要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刘叶琳 《大观周刊》2011,(23):136-136
1前言 当今,我们随手拿起一份报纸或杂志,除了文字外,映入眼帘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图片。无论是新闻图片,还是商业广告、艺术摄影,图片已经成为当今平面媒体不可获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入读图时代后,图片被广泛的运用于广告、宣传、教学、图书出版和新闻传播业中。影像渗透了人类生活的每一寸空间,设计了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于是,大量而高效的刊载图片成为平面媒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各家报刊纷纷建立图片编辑运行机制,新闻媒体对图片的运用越来越重视,可谓“一图胜千言”、“用图片说话”。  相似文献   

3.
△由程焕文编《中国图书论集》近期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从几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中国书史、图书文化史的论著中,按图书史的阶段、方面选择资料性强而扎实的文章汇编成书。收文章39篇,内容涉及简牍、甲骨、造纸、印刷和出版等方面,对研究中国图书史、出版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1999年年初,《新闻出版报》曾经刊登过一版某出版社领导撰写的文章,展望本年的出版工作,记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李朋义同志写过这样的话:“出版社之间的较量主要是战略指导思想和编辑素质的较量。”这句话说得何等中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回顾这几年我省的图书出版工作,取得好成绩是有目共睹,值得肯定的。从纵向来看,与前几年我省出版工作比较,各出版社都重视战略性转移,想方设法策划优秀选题,不但出版的图书没发生政治事故,而且出版了一批精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和国家图书奖,如《孙冶方选集》、《中国863》、《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5.
2010年3月《中国图书商报》发表了评述2010年全国年度选题计划的文章,有关科技出版的评述是这样说的:全国有436家出版社安排了54418种科技类选题,比2009年增加8318种,增幅为18.0%,占全国图书选题总量的26.5%。现年底将近,估计2010年全国实际出版科技图书约5.5万种,与  相似文献   

6.
案情:被告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汤加丽写真》一书收录了汤加丽的个人简介,陈醉作的序,汤加丽撰写的文章--《美丽的女人无处不在》以及144幅摄影图片。在144幅摄影图片中,原告张旭龙拍摄并享有著作权的摄影图片136幅(三幅系重复使用)。《汤加丽写真》一书的图书在版编目  相似文献   

7.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陈世华、韩翠丽在《中国出版》撰文说:书籍优先数字出版的形态就是电子版图书。图书的数字化趋势不可逆转,图书出版商不能作为优先数字出版的旁观者。在国外出版界,有一种特殊的出版形态:  相似文献   

8.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陈世华、韩翠丽在《中国出版》撰文说:书籍优先数字出版的形态就是电子版图书。图书的数字化趋势不可逆转,图书出版商不能作为优先数字出版的旁观者。在国外出版界,有一种特殊的出版形态: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8月,笔者所在的媒体《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横空出世"(此语为搜狐网转载《传媒》杂志关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的专访稿所加的标题)。其实,说"横空出世"有点"标题党"了,因为,这份新报,不是新创,而是由运行了18年的《中国图书商报》更名而来,再往前追溯,《中国图书商报》则是由1955年创刊的《图书发行》报更名而来。换言之,这份"横空出世"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已是一家有58年历史的"老字号"了。新报,新报名,说穿了,不过是又一次拓展罢了。  相似文献   

10.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以下简称《学刊》)是安徽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学术性、业务性刊物(季刊),刨办于1983年6月(原名《安徽高校图书馆》),为适应图书情报一体化形势发展的需要t1989年改为现名,1994年元月取得刊号,转为正式公开出版。自创刊到1998年第2期共出版61期,发文1385篇,共580万字(不包括信息、资料、动态图片等)。  相似文献   

11.
中文图书出版信息著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文图书的出版信息存在着许多混乱或不清晰的情况,而《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对于图书出版信息的著录却没有十分详细的规定。文章依据相关规定,提出了客观、清晰、导读三点原则,并结合实例,对中文图书出版信息的著录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拜读了陈昕等著《中国图书业经济分析》的清样。 1983年,在第一届全国出版年会上,我发表了《出版物的特殊性》。这篇文章的副题是《出版经济学绪论》。顾名思义,我是打算写一本出版经济学的。此后,我虽然发表了几篇有关出版经济学的文章,但由于主观上缺乏进取,客观上事务太多,至今仍然拿不出一本《出版经济学》。看到《中国图书业经济分析》,深感本书的研究课题与本人志向有异曲同工之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我对  相似文献   

13.
英国《书商》杂志曾发表一篇《走向2010年的图书出版业》文章,对未来10年图书出版发展业前景作了勾划。文章说,2010年将比2000年出版更多的图书品种,每年出版的新书将增加2倍,或许增加4至5倍。2010华为一本“书”下定义要比2000年困难得多,因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70后”“80后”年轻家长对儿童培养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传入,低幼儿童(0—6岁)的成长成为众人关心的话题,幼儿教育相关产品市场也日益繁荣。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幼儿教育相关产品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元。
  本期专题立足于低幼图书市场现状,邀请出版人、阅读推广人、低幼教育专家等从多重角度探索低幼图书出版的新道路。其中,《低幼图书出版的现状与分析》是从低幼图书市场现状探讨我国低幼图书出版如何可持续发展;《童书已经开启“服务式”营销时代》《低幼图书推广中的精准营销解析》《重视渠道资源融合,打造低幼营销产业链》是从实战角度探索低幼图书营销策略,营销是一门活的艺术,这些实操案例有着“有法又无定法”的营销魅力;《从引进版童书特点看国外低幼书出版模式》着重分析了国外低幼图书出版特点及模式,为我国低幼图书出版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中文图书缺藏成因和补缺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文图书的缺藏将导致图书馆文献保障和服务满意程度的下降。出版品种分布分散、书目报道不全面、发行渠道不畅和采访模式不完善是造成缺藏的四大原因。文章从书目源、补缺形式、方法和补缺工作制度等方面探讨补缺的对策,并认为解决缺藏的根本之道在于建设中国可供书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评论》编辑部并转朱正同志: 今年是瞿秋白诞辰90周年,在党中央的关怀下,《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计划出八卷,现已出版三卷,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重视和反响。贵刊1988年第2期刊载了朱正的文章,对《瞿秋白文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史料》2003年第4期发表李传新的文章,称赞已于1994年停刊的《世界图书》杂志是读者向往的一扇窗,介绍这本杂志的前身是《国外书讯》,于1972年试刊,出至1979年9月,以后用《世界图书》刊名延续出版。这篇文字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这里谈谈我所了解有关《世界图书》前身的一些情况和背景,作为对李文的一点补充。据现有手头资料和当时参与编刊工作的吴仁勇同志介绍,在《世界图书》前身《国外书讯》之前,还曾出版过《国际图书通讯》和《进口业务通讯》,也可以说是《世界图书》前身的前身了。由于一些原因,《国外书讯》之后还用过《参考文摘》和《国外科技书讯》的刊名。  相似文献   

18.
我们抓社、厂、店合同制这个问题,首先是出版局的领导下决心。经过长期酝酿和准备,今年四月一日签订了六个合同。并一致同意从五月一日生效。这六个合同是,出版社同十三个印刷厂签订的《图书出版印制合同》和《中小学教材出版印制合同》;出版社与省新华书店签订的《图书出版发行合同》和《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合同》;出版社内部出版部门同编辑部门签订的《图书发稿印刷合同》;以及图片画报社与印刷厂签订的《画报出版印刷合同》。  相似文献   

19.
第六章美国出版杜Ⅱ 1 世界第一的杂志王把战前就颇有名气的杂志社——时代生活社,作为图书出版社之一来介绍,也许给人一种圆凿方枘之感。但是,以《生活》上发表的图片为基础,1950年出版了368页的大型摄影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该社图书出版的嚆矢,所以,毋庸置疑,它是图书出版的革新派之一。从拥有可观的美术作品、丰富的摄影资料、高超的编辑技术这一实力来看,时代生活社打入图书  相似文献   

20.
图书出版要求一次满足读者的需要,不重视经常地组织重印供应,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提到日程上来研究解决了。虽然出版社从来没有说过我出版的书初版就要一次满足读者的需要;书店也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图书的重印工作没有放在重要的地位。从一九七八年全年全国重印图书品种来看,这一年全国重印图书为一千五百四十九种(据《全国新书目》统计),其中除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