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郑义 《中学教育》2005,(11):58-58
在澳洲听说这么一件事。澳洲的警察是比较愿意为人民服务的,包括为中国人服务,可是后来,却提到中国人就冒火,就不太愿意搭理。原来,有一些中国人在那边生活时发现,如果他装作不太懂英,去向警察打听地方,显出茫然的样子,那警察就会开车把他送到目的地去。于是很多中国人为了省钱就这么干了。但是人家警察毕竟也不至于笨到屡屡上当还毫无知觉的地步,次数多了,也感到被当成“二百五”、“傻大头”愚弄了。此后,就再也不乐意为中国人服务了。  相似文献   

2.
正今日独立我一般不太愿意在毕业典礼这么隆重的场合上演讲。原因之一,今天在座的人都不是为了听演讲而来的;方帽子拨穗才是真正的期盼,所以很容易对演讲者心生厌恶。原因之二,大学毕业典礼被认为是人生的重大时刻,一个演讲要背负这么超负荷的深刻意义,我觉得难以承受。原因之三,场合太严肃、太隆重了,我就会想起马克·吐温遇到这种场合的做法──他会在最庄严肃穆的一刻,让一只脏兮兮的小土狗突然蹿上台来对着演讲的人汪汪叫,让他手足无措。  相似文献   

3.
这么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还不能相守?她不明白,他也不明白. 最山穷水尽的时候,他突然宣布自己的婚讯,对方是他的初中同学,没太读过书,然而清秀温婉.他说他的心已经死了,化为尘土归为石,他愿意凿成千片万片筑巢,任何一个女人都可以在巢里坐镇,贤妻良母更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全运会就好像一次大型的国内奥运会。由于每4年才举行一次,南京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不可能再当东道主,而这里新建的奥林匹克公园仍然规模惊人,连悉尼和雅典也会自愧不如,这里的游泳馆全世界也少见。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关乎自尊心的问题。但抱有西方式思维的人则对此难以理解,因为中国并不十分富裕。全运会结束后,这么大规模的场馆作何用处?西方人会以为,有7万个座位的体育场将供当地社区使用。但是,业余运动会的概念在中国文化里几乎不存在。中国人对体育的态度充满矛盾。中国人不爱参加体育运动,也不太爱观看体育比赛。这里的职业足球…  相似文献   

5.
《忏悔》     
一个无辜者将被处死,只有一个罪人才能救他。 有一名无辜者被投入了监狱,就有一名罪人被留在了外面。他不明白警察和起诉人为什么会抓错人.当然他也不在乎.只是有些不相信他能这么好运。  相似文献   

6.
罗怡 《家长》2012,(6):48-49
远亲不如近邻,谁也不愿意得罪邻居,可谁叫爸爸爱好这么广泛,又不愿意放弃呢? 我的爸爸是个爱好广泛的人,虽说爱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但爱好过多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爸爸喜欢养花,而且偏爱君子兰,每次只要看到心仪的君子兰品种都会买下来。妈妈总和他吵架,一是因为总买花太浪费钱,二是因为爸爸养的花实在太多,满满一间屋子里全是君子兰。  相似文献   

7.
说爱国     
一天在大学餐厅吃午饭,看到本系一台湾学生一个人坐在那里,就主动过去,坐到他对面,和他聊天。我对台湾同胞向来是有好感的,至今还有两个极要好的朋友在台湾。毕竟同文同种,如一家人一般。但这次的谈话却并不愉快,这位老兄时时表现出一种故作的优越感,时不时就“我们台湾人”怎样怎样,“你们中国人”怎样怎样。后来我索性问他:你不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吗?他的回答很干脆:“我不是中国人,我是台湾人。台湾这么发达,我作为台湾人感到很骄傲,你作为中国人感觉怎么样?”感觉怎样?!做中国人就要低人一等吗?一激动,那些“儿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的道理便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8.
暗涌过后     
班上新来了一个幼儿,他叫俊俊。因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以不太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大多数时候,他都喜欢一个人在阅读区看书或玩游戏。因为没影响到其他人,所以区域活动时对他的独处,我们也默许了。有一天下午,我刚从外面回到班上,他就过来牵着我的手,把我带到一个偏僻的角落,说有话对我讲。我很高兴这么快就可以得到他的信任,并能分享他的小秘密。他略显慌张地指着地上的棉垫子说:"老师,刚才从垫子里滑了一个小石头到我鼻子里了。  相似文献   

9.
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完完全全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  相似文献   

10.
澳洲理发记     
<正>发型绝对是塑造形象的点睛之笔,等同于美图秀秀的磨皮功能。在澳洲生活,剪头发这种在国内稀松平常的事却十分让人闹心,每次头发长到不得不剪时,内心就会狂躁不已。中澳审美观念十分不同,澳洲理发师往往不太会剪中国人的头发,剪出来的形象简直能让人喷血三升!澳洲理发师毁掉了多少来自中国的小鲜肉和大美女啊!  相似文献   

11.
领带记     
虽然早年间有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同龄男青年都不崇拜领带男的形象——香港电影里,一个小混混在婚礼上接到消息,来不及换下西装领带,拎着西瓜刀就跑出去江湖救急。后来被抓住,警察就鄙视他说:我当差这么多年,从没见过砍人穿这么整齐的。  相似文献   

12.
今日独立 我一般不太愿意在毕业典礼这么隆重的场合上演讲。原因之一,今天在座的人都不是为了听演讲而来的,方帽子拨穗才是真正的期盼,所以很容易对演讲者心生厌恶。原因之二,大学毕业典礼被认为是人生的重大时刻,一个演讲要背负这么超负荷的深刻意义,我觉得难以承受。原因之三,场合太严肃、太隆重了,  相似文献   

13.
《八小时以外》2012,(12):34-35
深夜,几名警察悄悄包围了西安郊区钟南山上的一间土坯房,然后重重地敲响了房门。开门的是一个睡眼惺忪的外国男子,经过盘问,这个叫托尼的中年英国男子在中国并没有正式工作。于是警察将他带回公安局,对着这个不太懂汉语的英国人盘问了三个小时之后,才大概弄明白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真的没有偏见吗? 如果有人说没有偏见,我认为他看这个问题不透彻,或者没有仔细地去看世间的人。我在日本生活。觉得日本人跟中国人的习惯、想法、语言、礼节根本都不一样。所以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当然有不协调的感觉。可是为什么大家不互相理解?中国老一辈的人,看到日本人的时候,就想起战争的事。另外有的中国人认为日本人太有礼貌。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不太有礼貌又很穷。我很不喜欢这样的想法。中国人不是不礼貌,只是跟日本的习惯不一样。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很快,马上跟日本差不多了。但是,中国还有卫生方面的问题、人口的问题等等。这方面希望日本人理解,也希望中  相似文献   

15.
有过这样的设想吗:假如霍金是中国人?有人说:“假如霍金是中国人,那中国也就物理数学大丰收了。”我想说的是:幸亏霍金不是中国人!假如霍金是中国人,那霍金就不是霍金了,也就没有了“果壳宇宙”的理论,或许人类的进步也将减速。恕我直言,中国人看霍金十有八九是因为他的残疾,看霍金就相当于看保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2009,(11):6-6
【中新社】据《澳洲日报》报道,近日澳洲国家统计局的季刊(澳洲社会趋势)发表报告指出,“2007~2008年度,共有4.4;5名中国人和印度人获得了澳洲永久居留权,其中36%是在澳洲本土递交申请的,且大多是学生。”移居澳洲的中国人呈现出女多男少的现象,男女比例为85:100:而印度移民正好相反,男女比例为137:100,报告还指出,和其他澳洲人相比,中印两国移民的受教育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一夫 《小学生》2008,(1):64-64
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上帝为每一个人都准备了一份礼物,那就是“成功和快乐”。但上帝又不愿意让人们轻易得到这份礼物,因为他担心得到得太容易了,就不懂得去珍惜。于是上帝把天使们找来,商量如何把这份礼物藏到一个很难找的地方,让人类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取成功和快乐。一个天使说:“我们可以把礼物深埋在地下。”上帝回答说:“不,不能这么做。因为人们只要掘地三尺,就可以找到它们。”  相似文献   

18.
心灵的缺口     
正一个日本人在海上救起了一个溺水的人,记者闻讯后便去采访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不想英雄却对着镜头无奈地大摇其头。记者让他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他说:现在我想起来可真后怕呀。海水那么深,那么凉,那个人又那么重,有一刻我以为自己是必死无疑了。我多么不愿意就这么死了呀。所以,我想在这里告诉你们,我再也不愿意重复这样的人生体验了,从今以后,至少10  相似文献   

19.
警察故事     
警员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这是我们警务人员不愿意谈及的一个话题。尽管人人都想知道,可真正了解实情的人却不多。因为除非你自己当过警察,要不然你就永远无法体验当警察的酸甜苦辣滋味。很多人信誓旦旦地说他们了解警察,先是从一名警官  相似文献   

20.
一袋花生米     
小老鼠不爱劳动,大家都叫他 "让人讨厌的懒惰的小老鼠"。小老鼠 当然不愿意别人这么叫他,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确 实不爱劳动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