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马     
一富翁不通文,有借马者,致信于富翁云:『偶遇他出,祈假骏足一乘。』翁大怒曰:『我就是两只脚,如何借得人?我的朋友最多,都要借起来,还要把我大解八块呢!』友在傍解曰:『所谓「骏足」者,马足也。』翁益怒曰:『我的足是  相似文献   

2.
送匾     
一人夸必中,说:『夜梦鼓乐一部,送牌匾到家。』一友曰:『我亦梦见送至宅上,匾有四字。』问何字,曰:『岂有此理。』  相似文献   

3.
萝卜作证     
有学博(州县儒学教官的别称)者,宰鸡一只,伴以萝卜制馔,邀青衿(秀才)二十辈飨之。鸡魂赴冥司告曰:『杀鸡供客,此是常事,但不合一鸡供二十余客。』冥司曰:『恐无此理。』鸡曰:『萝卜作证。』及拘萝卜审问,答曰:『鸡,你欺心。那日供客,只见我,何曾见你?』(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相似文献   

4.
太监阿丑     
宪庙时(明帝朱见深,庙号宪宗,年号成化),太监阿丑善诙谐,每于上前作院本,颇有方朔谲谏之风。……成化末年,刑政颇弛,丑于上前作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总称)差遣状,命精择之。既得一人,问其姓名,曰:『公论。』主者曰:『「公论」如今无用。』次一人,问其姓名,曰:『公道。』主者曰:『「公道」亦难行。』最后一人曰:『糊涂。』主者首肯,曰:『「糊涂」如今尽去得。』宪宗微哂而已。  相似文献   

5.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六年制第四册)。《狐假虎威》中的『假』字是一个多义字,学生并不陌生,但具体到这个成语中的真正含义,却不其理解。在向低年级学生解释『假』字在『狐假虎威』中的含义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巧妙安排的:这位教师在揭示课题后,先复习了『假』字的字音(读jiǎ不读jià),再辨析字形,然后又问学生:这个『假』字是不是说狐狸虚假的意思?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对这则寓言故事有了初步了解,马上否定了。接着教师启发学生从字面上理解『假』字的意思:『狐假虎威』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百兽。  相似文献   

6.
贾儿(节选)     
儿自是日,游廛肆间。一日,见长鬣人杂俦中。儿审之确,阴缀系之,渐与语,诘其里居,答言:『北村。』亦询儿,儿伪云:『山洞。』长鬣怪其洞居,儿笑曰:『我世居洞府,君固否耶?』其人益惊,便诘姓氏,儿曰:『我胡氏子。曾在何处,见君从两郎,顾忘之耶?』其人熟审之,若信若疑。儿微启下裳,少少露  相似文献   

7.
同音词趣话     
古代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位捐班(由捐钱谋取职位的人)去谒见上司,上司问:『责治风土如何?』捐班答:『并无大风,更少尘土。』问:『春花如何?』答:『今春棉花每亩二百八。』问:『绅量如何?』答:『卑职身量足穿三尺六。』问:『百姓如何?』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不少。』捐班答非所问,上司恼羞成怒,大声叱责:『混蛋,我问的是黎庶。』捐班吓得发抖,连忙答道:『梨树甚多,结果甚少。』上司哭笑不得,指着桌子喝道:『我不是问你梨杏,我是问你小民!』捐班赶紧站起来说:『卑职小名叫狗儿。』  相似文献   

8.
兵部尚书徐晞,出身胥吏,与状元某同入学宫。某指夫子像曰:『认得这位老先生否?』晞曰:『认得,这位老先生是不由科甲出身的。』(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高一册第16课《触龙说赵太后》第65页注(1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我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疾,快;走,跑。』但以此代入,似与下文『不得见久矣』语意连不上,因为能不能相见,与能不能跑得快无关。况且,脚有病,恐怕『疾步(走)』都困难,更谈何『疾走(跑)』呢!据《辞海》『走』注释的第③义项,注为:『前往。』引《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即『我将前往见你』。以『前往』义代入课文,就讲得通了:『我因脚有病,竟不能很快前去(拜见)您,因而很久没能见到您了。『这样才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0.
草书张丞相好草圣而不工,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绝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我忘之?』(宋·邢居实《拊掌录》)  相似文献   

11.
谢壁彬在《天津师大学报》八三年第四期撰文认为:统编教材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史记·陈涉世家》注『丛祠』为『树林荫蔽的神庙』;新《辞海》释为『建在荒野丛林中的神祠』;旧《辞海》释为『丛树中之神祠也』;《史记选注》注为『有很多树的神祠』,都值得商榷。谢文认为,古代的祠或庙,一般都是根据祭祀的对象来命名的,似乎不可能根据祠庙近旁有无树木来命名,因为祠庙近旁多是有树木的。谢文还摘录了《史记集解》引张晏曰:『「丛」,鬼所凭焉。』  相似文献   

12.
词和辞:两字多有相通之处,一般来说,『词典』、『词令』、『词讼』、『词章』、『言词』也可写成『辞』而『诗词』,『词牌』、『词曲』、『词谱』、『词语』不可写成『辞』;『修辞』、『辞赋』、『辞藻』、『楚辞』不可写成『词』。须和需:须,有等待,须要、应该的意思,如『务须』、『无须』、『必须』等;需,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如『必需品』,『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武技     
三月,艺颇精,意甚得,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叉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  相似文献   

14.
温度计     
一天,女儿发现客厅里的温度计,好奇地问我:『妈妈,这是什么?』『这是测量室内温度的温度计。』『为什么有两个一字呢?』还没等我回答,她就接着说:『噢,○字上边的一是零上一度,下边的是零下一度。』六岁的女儿还挺聪明。我随即问她:『你知道客厅里是多少度吗?』『不知道。』于是,我教女儿看温度计上的刻度,告诉她现在客厅里是摄氏十七度。看女儿认真的样子,我启发她:『咱们家每个房间的温度是不是都一样,你可以做个实验,看看到底怎么样。』听了这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自嘲》一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二句该怎样解释,我谈谈我的看法。按照律诗的要求,这两句必须讲究对仗《自嘲》一诗,格律严谨,『横眉』、『俯首』二句也是对仗工整的。『孺子牛』既然系『孺子之牛』的省略,是名词性词组,那么『千夫指』也应是名词性词组『千夫所指之人』的省略。此语源出《汉书·王嘉传》:『里颜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千夫所指』,即『千人所指之人』,就是为众人所痛恨指斥的人。所以这一句中,『千夫指』整个作『横眉冷对』(交杂谓语)的对象宾语。如若将它拆成『千夫』与  相似文献   

16.
编者推荐:①由点到面开拓。老板娘说『怎么会呢?如数交还客人在店内遗失的物品,这是职业要求』——展示商界普遍都有职业操守。但是,『为我服务的换成了她手下的小姑娘,她们省去了「米线吃法」的那段话』,应修改为『……由她们来对我说「米线吃法」的那段话』——对比,只能表现『一点亮』;拓展,彰显『亮一片』。尽管『职业操守』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做文章』要『正面出之』。②向纵深开掘。作者交代『老板娘不再当服务员了,驻进了办公室』『小店升格为饭店,门庭若市』——有职业操守者必然发达!此文可直接用于『以人为本』话题作文,标题可沿用。  相似文献   

17.
娘子军     
由妇女组成的队伍世称『娘子军』。当年,琼州红色娘子军杀敌的故事名闻遐迩。可你知道是谁最早组建了『娘子军』?宋朝孔平仲在《续世说》中有如下记载——唐高祖①第三女,微时嫁柴绍。高祖起义兵,绍与妻谋曰:『尊公欲扫清多准②,绍  相似文献   

18.
我这里所说的乱用『兴奋剂』,不是体育竞赛中的乱用『兴奋剂』,而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中小学生乱用『兴奋剂』。此言怎讲?在体育竞赛中尚且严禁使用『兴奋剂』,对中小学生的教学活动怎么能乱用『兴奋剂』呢?不是危言耸听,问题确实存在,让我细细道来。在教学活动中,有一样东西叫『分数』,老师和学生都颇感兴趣,十分重视。我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分数』这个概念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的『三』是个非常奇妙的数字,它的意思十分丰富。单说由『三』组成的常用词语就多得一大串:『三思』思考成熟了;『三味』概括事物要义;『三人成虎』是说谣言的险恶;孟母『三迁』而后定居,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周喻『三气后气绝身亡;岁寒有『三友』,君子有『三戒』,狡兔有『三窟』  相似文献   

20.
捷辩蜀先主以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使吴。孙权闻其才辩,欲逆折其辞。籍适入拜,权曰:『劳事无道之君。』籍应声对曰:『一拜一起,未足为劳。』吴主大惭,无语对。(《太平广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