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资报刊,常发现一些报刊文稿中将“幅”、“副”与“付”混用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譬如:“一幅对联”、“一付手铐”、“一副清醒剂”等。其实,“幅”、“副”与“付”三字作为量词时,是有明确分工的:幅,读作,量们同于布帛、呢绒、图画等,如一幅画、五幅布、三幅呢绒等等。副,读作fil,量调,用于成套的东西或用于面部表情,如四副对联、三副手套、全副武装、一副笑脸、一副庄严神态等等。付,读作协,量词,一般用于中药,如一付清醒剂、三件中草药等等。由此观之,“幅”、“副”与“付”三字用法有别,不…  相似文献   

2.
“幅”、“副”和“服”都可以作量词使用,但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幅”读作“fú”,作量词时常用于形容布帛穴bó雪、尼绒及图画等,如:“一幅金绫穴líng雪装裱穴biǎo雪的纵幅国画”、“一幅绣了字的锦旗”、“用两幅布做一幅床单”等等。“副”和“服”作量词时都念作“fù”。“副”,原指成套的东西,如“一副象棋”、“一副碗筷”等。后来,发展成为专指成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一副对联”等。现在,表述面部表情也多用“副”,如“一副迷人的笑容”、“一副严肃的面孔”等等。“服”则用于中药,中药一剂或煎…  相似文献   

3.
“幅”“副”“服”这三个量词,读音相同或相近:“幅”读“fú”,“副”读“fù”,“服”作为量词时读“fù”。但是它们的适用范围却是不同的。“幅”的本义指布匹等纺织品的宽度,借用作量词,用于布帛、字画等,如“一幅窗帘”“几幅画”等。“副”用于戍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两副对联”等;用于配套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幅”与“副”这两个字区别起来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在记忆的时候,可以从两点来比较:一是两个词都做量词的时候,区别它们的用法;二是掌握它们在做非量词时的用法。“幅”是“巾”字旁,做量词时,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比如“一幅布”、“一幅画”等。“副”是“刂”旁,做量词时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成套、成对的东西,比如“一副对联”、“一  相似文献   

5.
“度”和“渡”有时容易混淆,这里试作一辨析。“度”有两种读音。一读du:①表示长短的标准。如《书·舜典》: “同律度量衡。”郑玄注:“度,丈,尺也。”由此引申出“程度”、“限度”、“强度”、“适度”、“制度”、“法度”等;②表示有气量,有胸襟。如《汉  相似文献   

6.
“怪诞”与“荒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怪诞”一词在西方有两种用法 ,一指本义“洞窟” ,二代一种审美形态。“荒诞”一词在西方有三种用法 ,一指本义“不和谐”、“与理性相背” ,二代一种戏剧流派 ,三代一种风格载体形象 ,即风格形象。“怪诞”指代审美形态和“荒诞”指代风格形象时两词容易混淆 ,原因第一是它们都有滑稽形式 ,第二是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重合为同一对象。两词容易混淆还与它们中文译名中有同一语素“诞”相关。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捆绑式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利弊可简要概括为“三长两短”。 一长:强力推进均衡发展。“捆绑”带有“强制性”,比“手拉手”、“心连心”之类层次更深、要求更高,对参与“捆绑”的双方,实行“考核捆绑”、“待遇捆绑”,捆绑双方“同在一条船上”.只有“同进退.共发展”才是出路。  相似文献   

8.
“做”、“作”一字是我们常用的两个词。从意义和用法上讲,二词是有异同的。“作”最早的意义有两个:一、“兴起”。如:“圣人作而万物睹”(《易·乾》)。意思是说,圣人兴起(出世)后万物才可看见(出现)。二、“制造”,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意思是:开始制造俑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作”还有“写作”、“作品”、“装”、“当作”等义。“做”是后起词,常用的意义有制造,充当,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等。在“制造”的意义上“做”、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28000、31000、 33000”,“33000一次,33000 两次,33000三次”,“好,成交”。 3月8日上午,在一声高过一声的竞价中,一场特殊的人才“拍卖”会在西安2003年复合型人才供需洽谈会西安欧亚  相似文献   

10.
姓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明家族的字”。其实,“姓”与“氏”的内涵是有区别的。 一、“姓”是一种族号,用以表明家族系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的。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源,“氏”是分支。所以,“姓”与“氏”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后代“姓”与“氏”不分了,如“张氏”、“王氏”,即“姓张”、“姓王”。 二、在夏、商、周三代之前,贵族中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后来,“氏”又用来区别贵贱了。如:对显贵之家称“氏”,而低贱之家则有“名”无“氏”。在婚姻方面,“氏…  相似文献   

11.
请看这样两个句子。①你的东西份量不足。②这样事你做得太过份了。上面两句中的“份”都应该改为“分”。“分”,读“fèn”时,和“份”的读音相同,所以很多同学常常将它们混用。下面谈谈区分,“分”和“份”的方法。“份”所表示的意思有三项:①表示行政区域需年月划分的单位,如省份、县份、年份、月份;②作量词用,如一份报纸、一份文件、一份礼品、一份快餐;③表示整体中的一部分,如股份、分成三份、每人一份。  相似文献   

12.
冯明 《语文天地》2012,(4):28-29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项教学任务。但是,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无重点、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现象依然存在。一节课如何做到“一课一得”,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深刻理解“一课一得”的精髓,坚持目标“精”、内容“透”、学生“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马虎”与“马马虎虎”这两个词语的使用频率很高,都用来形容做事草率、随便、不负责任等. “马”和“虎”这两种哺乳动物,一属草食,一属肉食,也算得上是一对“仇敌”了。怎么会把它们的名号扯在一起,组成一个词呢?  相似文献   

14.
教学理论与实践层面、教学要素层面、教学时间与空间层面存在“一”与“多”的现象。教学中的“一”与“多”是相对的,其存在是合理的,在教学及其改革中,应辩证对待“一”与“多”。  相似文献   

15.
据传说,“白眼”“青眼”语出一个与魏晋时著名诗人阮籍有关的故事。故事说的是:阮籍母亲亡故后,其好友嵇康来慰问,阮籍给一“青眼”;而嵇康素看不顺眼之兄嵇喜来吊唁时,其却给一“白眼”。那么,阮籍如此之表情是为何意呢?原来,“白眼”与“青眼”之意思相对。前者即眼珠向上翻出或向旁边转出眼白部分,其常被用以表示看不起人或不满意。  相似文献   

16.
“象”、“像”都读作xiàng,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说明:“象”不再作为“像”的简化字。这样一来,“象”“像”就是音同而义不同的两个字,使用时不能随意混淆。 “象”的含义有以下几种:①一种哺乳动物,大象。②形状、样子。如“现象”、“印象”、“形象”、“假象”、“象征”  相似文献   

17.
“谦”“慊”“嫌”“歉”“嗛”是一组以“兼”为声符的同源词,字形也相近。在文字的发展中,这五个字常常辗转相同,意义交叉严重,古今的字义与用法也发生了许多改变,给后人的理解和运用造成困惑。本文结合前人的注解与用法对“谦”“慊”“嫌”“歉”“喋”这五个字的含义及通假情况进行整理,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以至”与“以致”读音相同,词性相同(都是连词),但意义和用法很有差别。“以至”的义项细分有二:一是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的递增或延伸,相当于“直到、至”;二是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之深而形成的结果。两种意义的“以至”有时也都写作“以至于”。“以致”连接表示因果的分句,上文说明事态的发展、变化,下  相似文献   

19.
“园”和“圆”都读yuan,而且外部结构相同,所以相互混用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有人认为“园”是“圆”的简化字,这就更错了。“园”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如“花园”、“果园”、“菜园”;  相似文献   

20.
“度过”与“渡过”也是一组易混词语。 “度过”指经过一段时间.通常和“光阴”、“时光”、“时代”、“季节”之类的名词含用。而“渡过”指从这一岸到那一岸,多用于通过江河湖泊等。“渡过”也可引申为通过困难的意思。 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1.他在纯朴的乡村 了快乐的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