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之道     
<正>国人日常对与茶事相关的事和文化,习惯上是分了几个层次的,依序讲应该是喝茶、品茶、茶艺,最后才是茶道。普通老百姓更习惯说喝茶、吃茶,说到茶道都会觉得那是很深很玄的事了。但在日本则不同。日本人在15世纪将茶道晋升为一种信仰,所以冈仓天心在他的《茶之书》中把爱茶道的人说成茶道信徒。他说:"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可见日本人把茶道看得多么神圣。我并没有亲身体验过日本茶道的神圣,只是从书中略窥一斑,但就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是不太喜欢日本茶道的。在我看来,它更像祭祀。那过于考究的茶舍、茶具以及绘画与插花艺术的要求和程序,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禅宗茶道悟的是“中国禅”,突出直觉智慧,落脚到肯定生命(道)和肯定人生(儒),释、道、儒统一于茶道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日本茶道流派虽多。本质上仍属禅宗茶道,但悟的是“日本禅”.其思想特征是追求空寂、轻生喜天、以死为关和“物之哀”等。仅就“禅”而言.中国禅传入日本已经形成了日本禅.日本禅比中国禅更地道.就“禅宗茶道”  相似文献   

3.
郑霞 《大观周刊》2012,(41):74-74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精髓和代表,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也是外国人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条通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却不像中国茶道一样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综合影响,而是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中形成了以禅宗思想为主的新的审美观念和具有日本民族味的特有的内蕴。本文主要根据日本茶道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来分析了的日本茶道精神里独特的“和”、“敬”、“清”、“寂”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4.
书市一瞥出于职业习惯和爱好,过去每到一个城市出差,总要挤时间到书店看看。现在到美国考察访问,旧习依然难改。不少同伴热衷于购物,我却眷恋着书店。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和华盛顿,我去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书店,有洋人开的,也有华人和日本人办的。在这些地方,我见到一些渴望已久而在国内却无缘相见的著名杂志及各色各样的读物,加深  相似文献   

5.
1992年10月底,我再次访问日本。我第一次访问日本是1978年,现在进入90年代,感觉日本又有很大变化。一出版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窗口,也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步随经济的发展,日本出版业也跨步向前。据日本《出版年鉴》的统计,1980年书籍出版27891种,到1989年就达到39698种,1990年、1991年已逾4万种。这种增长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堪称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11,(48):18-18
日本外务大臣玄叶光一郎近日在访问华盛顿期闻,罕见地与美国唱起反调,表示日本不会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  相似文献   

7.
新书档     
《大观周刊》2010,(29):18-19
麦家最新力作 《风语》讲述的正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缚鸡之力,却令人谈之色变.他不识枪炮,却是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上谈兵,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作用却抵得过一个野战军团;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新闻大厦的发稿系统中,有一个专门为全国地市报提供新闻稿件服务的部门——国内部地方新闻编辑室。这里编发的稿件供全国230多家地市报刊用。今年春天,作为新华社与地市报双向交流的一项内容,安阳日报社派我到新华社国内部地方新闻编辑室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和工作。在这期间,我与地方室的同志一道编稿,还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易地采访,耳闻目睹之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我到地方室后编辑的第一篇稿件是《安阳市劳动局妥善解决特困户子女就业问题》,当时我对这种纯地方新闻能不能在新华社播发心里吃不准。但地方室一位负责人看过后说,别看这只是地方新闻,站  相似文献   

9.
新闻伦理,是我近些年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这一课题,不仅在我国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带有世界性。因此,今年春夏之交,我利用在日本探亲的机会,访问了日本新闻协会,重点了解了日本新闻界的伦理问题。在访谈过程中,还涉及到其他问题,如日本报纸战后的基...  相似文献   

10.
应日本外国新闻中心(FPC)的邀请,前不久我对日本进行了为期四周的访问。虽说访问的主旨是考察当今日本政治、经济状况,但一个偶然事件却引起了我对日本新闻业的关注。 1月17日,也就是我飞抵东京的第二天,日本发生了半个世纪来最大的一次地震——阪神大地震。由于交通中断,东京各大报纸、电台、电视台纷纷出动自己的飞机,派出大量记者前往灾区及时报道灾情。当天下午,《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大报便出版了号外,NHK、TBS等电视台更是一刻不停地进行现场直播。现代新闻媒介在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11.
元宵斗假牙     
那年春节回国,前脚刚到北京,猪木跟着就到。他是我在东京认识的朋友,智商不高,却很厚道。短期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打工度日,年纪不小了,还是光棍一条。猪木对中国文化颇有兴趣.每次听我说起中国,都聚精会神。有一次我说到中国的物价便宜,只有日本的多少分之一,他眼睛瞪得大大的,从此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12.
有线电视在书本上已经接触好几年了,但没有见到真的东西。前不久,我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访日考察团的成员,随团访问了日本目前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近畿铁路有线电视网公司”(KCN),算是对真正的经营性有线电视台的工作有了点实际体会。美国有线电视业年利三百亿 KCN位于日本古都奈良西部山区一个叫东生驹的铁路站旁边。1983年,中国新闻学术代表团曾访问过这个地方,当时它还是一个有线电视研究所。1988年4月,研究所转变为实际运营的有线电视公司。一  相似文献   

13.
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认识了《中国青年报》现驻东京记者孙文清。去年春天 ,我和老伴去日本探亲 ,由于当过记者的职业习惯 ,行前我托《中国青年报》前驻东京记者苏海河帮忙介绍一两个关系 ,以便到日本后开展一点采访活动。我到日本后不久 ,苏海河即来长途电话 ,介绍了他的两个朋友 ,其中一个就是孙文清。孙文清是一个非常热情、乐于助人的人。我访问日本新闻协会 ,就是在他的帮助下实现的。此外 ,从新闻学的角度看 ,同国内记者相比 ,驻外记者由于工作环境和条件不同 ,具有特殊性 ,很值得作为专题来研究。因此 ,访问我国新闻媒体驻日记者 ,了解…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我随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十二次访日代表团到日本作为期两周的访问,遵照中国记协出的题目,对日本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新闻媒体的经营,重点访问了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京都新闻、朝日播送(即ABC电视台)等。过去传闻,日本的报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06,(42):67-67
不知是孤陋寡闻,还是不谙茶道?时至今日.我尚未发现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或哪一个民族,拥有像中国这样历史悠远、内容丰厚、积淀洋遂的茶史古籍,尤其像早已誊满天下的普洱茶.因其历史的漫长,品质的优良,文化的厚重.早已成为中雷茶史丰碑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1月23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应日本政府的邀请,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我党领导人第一次出访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表明我国党和政府在对外关系中对日本的重视。胡耀邦同志在访问中同日本的朝野人士,特别是青年广泛接触,到了从北海道至长崎的广大地区,实现了谋求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的预期目的。这次访问奠定了开创中日友好新世纪的基础,对中日友好关系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朝鲜引起了世界关注。朝鲜平壤出动十几万民众夹道欢迎温家宝总理,人人漾着笑容,手中挥舞着鲜花。然而,朝鲜却又是世界上透明度最差的国家之一。在鲜花、笑容、歌舞背后,朝鲜究竟是怎样的国度?朝鲜的老百姓是怎样生活?在这里,讲述我眼中的朝鲜……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以来,来我国访问和旅游的外宾,逐年增加;由于在不少国家掀起了“中国热”,想了解我国政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情况的人,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国外出版界出版的介绍中国的书籍,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名目繁多,几乎无所不包。只要读者对那类书有兴趣,出版社就很快地出版了那类书。目前,如旅游、菜谱、针灸、气功、武术等方面的书,都是热门书。1977年我去日本访问时,一家日本书店向我提供他们出售日本出版的有关中国情况的书目卡片,就有4,000多种。这是  相似文献   

19.
做记者十几年来,我已经去过近30个国家,收集到五花八门的记者证已经有200多张,但是我在阿富汗采访了一个多月,却没有收集到一张记者证。然而,这次采访却最令我难忘。我得到了独家新闻我曾在瑞士和美国任新华社常驻记者,出差去过的国家也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到阿富汗这么艰苦的地方还是第一次。这里不仅仅生活条件非常差,工作环境也一塌糊涂。这里的绝大部分记者都是轮换制,长的呆到2个月,短的住一个星期就溜了。喀布尔只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志愿者队伍,来自南非的尼尔·阿姆斯特朗是其中一员。2004年9月,他来到中国支教。在期满送另4的宴会上,他以恭维的口吻对中国官员说:“在我访问的16个国家中,中国学校的课堂纪律是最好的,中国孩子也是最懂礼貌、最好教育的。”坐在他身旁的教育官员听了,感到非常骄傲,问他此话从何说起。尼尔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