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2.
2017年,我依然徜徉在自己的集邮世界中,乐在其中,享受其中,快乐集邮。邮文写作在我的退休生活中,写邮文成为一大乐事,这一年我沉浸在邮海文山中,不亦乐乎。2017年,我在专业集邮报刊《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和内部发行报刊《生肖集邮》、《洛阳集邮》《百川集邮》(洛阳)、《夕阳红报》(洛阳)、《化工邮苑》(上海)、《西游记集邮》(河北)、《麒麟集邮》(南京)上共发表集邮文章45篇,内容着重在邮票图案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批网络集邮爱好者筹建网络集邮研究会,筹办网络邮刊《博客论邮》,邀我出任该会顾问,并要我题词。思想良久,我写了"无‘网’而不胜"几个字。  相似文献   

4.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11):4-4
细微之处见精神双节长假期间,我收到了《集邮博览》杂志社社长吕兴华签名的一枚国庆纪念封,实寄封让人爱不释手。9月中旬,《集邮博览》杂志社举办了主题为"探邮金秋,邮学京城"的活动,在座谈会上,吕兴华重申了"我们要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集邮博览》杂志2010年加页不  相似文献   

5.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恢复集邮以后,我主集纪特邮票、JT票,通过邮协举办的邮展、交流会,我补齐了全部JT票,实现了儿时的梦并开始了自己的冶金专题集邮,组编了第一部邮集《中国冶金》,在全省第一次职工邮展上获得一等奖。由此我开始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专业、爱好收集邮品与相关资料,在参加了省市邮协主办的多次集邮讲座和培训班以后,邮识逐步得到提高,邮文写作逐渐上路。宣传集邮的文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是我的邮文的重要特色。《武汉集邮》(《武汉邮苑》)和《湖北集邮报》  相似文献   

6.
2017,我在快乐集邮中又度过了一年,在此盘点一下我收获的种种集邮快乐。收集集邮文献之乐。通过订阅、邮友惠赠、交换等方式,我已收集到近百种2017年出版的集邮报刊。承蒙厚爱,2017年黄锡受老师惠赠大作《草根集邮文选》、洪忠基老师惠赠大作《此物最相思—邮海心迹》。有这么多集邮书刊为伴,学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我因生活充实而快乐。学写邮文之乐。2017年发出邮文188篇,  相似文献   

7.
我和《集邮博览》相识已有30个年头了。伴随她同行,见证了她从单色到套色,从铅印到胶印,一直到全彩,从“丑鸭”到“凤凰”的变迁。第一次见到《北京集邮》是1982年10月,是北京一位邮友寄给我的。这本由北京市集邮协会主办的《北京集邮》创刊号,虽然只有32页,但设置了“邮票百科”、“邮风与邮德”、“邮学研究”、“世界邮坛”等栏目,文章精彩且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让我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8.
从1984年《集邮博览》(当时刊名为《北京集邮》) 公开发行之后,我就开始订阅,至今已过了20年了,她 还将是我终生相伴的良师益友。收到新出版《集邮博 览》的日子,就是我的快乐的节日。除了从中获得学习 邮识、畅游邮海的乐趣之外,《集邮博览》还带给我很多 快乐,在此向同好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9.
乙酉年,风和日丽,桃红柳绿,菜花金黄的日子,郭老自贵阳给我寄来了他的新作《郭润康集邮日记》,真乃喜出望外,如春风吹拂送来邮书芳香。这本书是郭老继《集邮传真》、《郭润康集邮文选》一、二卷之后的第四部集邮专著。《郭润康集邮日记》是从2003年3月23 日至2003年12月31日,以日记体裁所写的集邮文章,共26篇,28万字。目录以写作时间为序。为方便查阅,内容又分:心系“非典”、邮苑新枝、邮海泛论、邮缘邮谊、释疑解惑、封片戳卡、偶拾随笔、票品评介、邮会邮刊、邮旅记事10个专题。篇篇生动朴实的集邮日记均由短文组成,邮识丰富多彩,文理精湛动人,通俗流畅易懂,紧随邮事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以集邮作“大文章”,以集邮阐发哲理,以集邮指点人生,以集邮愉悦生活……  相似文献   

10.
2016年版《中国集邮年刊》刊出"各省市区主要集邮刊物",笔者拜读后有以下看法,供编者及读者参考。首先,作为年刊,应介绍2015年的省市区主要集邮刊物,不宜介绍早已停刊的刊物,如《辽宁集邮》《山西集邮》《天津集邮》,而且没有说明《辽宁集邮》已停刊。目前《时代邮刊》已不是集邮刊物,不应收录。其次,应该介绍仍在发行的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邮协会刊《北京集邮》《上海集邮》《南粤集邮》《中州邮苑》《内蒙古集邮》《宁夏集邮》。而  相似文献   

11.
青琎 《集邮博览》2009,(12):40-41
中国的集邮者非常关注在中国举办的世界邮展,期盼着能有人组织我们自费去洛阳参观,但我与本地集邮协会经联系无果。3月13日星期五。《集邮博览》刊登"集邮博览邮学团09世界邮展行"的消息,即与之联系,客气的京腔告诉我,负责邮学团的人不在,但还是将我的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集邮博览》,开本变大了,纸张光滑了,图文并茂。"天下"栏目,广发域外邮情。恰好在这个当头,我的同事陈茗兄送了一台数码相机给我,我就拨弄起来,一不小心却满足了《集邮博览》的新要求,于是如鱼得水,我的外国赏玩邮票的种种乐趣都一  相似文献   

13.
集邮九问     
我至今也没有成为一名集邮家。但如影随形的邮缘,却伴随我一生。好像月老还有一根邮缘红绳,拴住了我的双脚。剪不断,理还乱。要梳理我的邮缘历程,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所以《集邮博览》所设的"集邮九问"栏目的九问,总是与我对不上号。这也是我迟迟写不出这个答题的一个借口。  相似文献   

14.
我与《集邮博览》从相识、相知到相处快30年了。 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于1981年10月30日。翌年7月,《北京集邮》创刊,即《集邮博览》的前身。我是市邮协成立时的第一批会员,有幸在第一时间成为刊物的读者。还记得第一期有32页,设有“集邮百科”、“邮学研究”、“邮票与北京”等栏目,内容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5.
梅子 《集邮博览》2010,(12):6-6
2010年10月22日,《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和尤溪县分别举行。首发两地还分别举办了主题邮展等系列活动,吸引福建各地集邮爱好者聚首朱子故里,共享文化盛事。同日下午,由《集邮博览》杂志社和福建省集邮公司、省集邮协会共同主办的"博览方寸美,欢聚会员家"《集邮博览》复刊三周年座谈会也分别在两地举办。又一次邮刊、邮协与邮友的家庭聚会开始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集邮漫画"议题,已见有四川陈春雨《用作广告的集邮漫画》、黑龙江霍国维《试述中国集邮漫画的由来与发展》、王平《介绍「邮乘」上的一幅集邮漫画》、蹒跚、南初《我国最早的集邮漫画专刊——「邮坛画刊」》等多篇文章述及,然而对于早期部分则着墨有限,现将更多相关资料汇集并奉献读者。一、邮刊上的集邮漫画国内最早出现的集邮漫画确实见载《邮乘》,但首刊并不是1927年6月版那期。  相似文献   

17.
六年前我加入了文献集邮研究会,荣幸地成为该会第274号会员。那是2007年《扬州园林》邮票首发活动之际,我受邀参加"邮缘会成立20周年纪念与拙书《邮情芳馨》首发活动",碰巧遇上文献会在扬州召开年度理事会。出  相似文献   

18.
《邮友信 箱》是无锡崇安 区工人俱乐部 集邮小组的一 份邮刊。1959年 8月创刊。 《邮友信箱》起初是《集邮通讯》的副刊,每月随《集 邮通讯》订户附赠。此刊实际上是集邮小组组员的交流 平台,主要刊登组员的征让信息,在联络邮人、促进邮 友交流、邮品流通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自1960 年3月后,《集邮通讯》停刊,《邮友信箱》逐渐由副刊  相似文献   

19.
近日,北京的一位邮友来西安为集邮原地会办理《西安大唐芙蓉园》原地实寄邮资片。他坐了一夜火车,赶到西安,顾不得休息,在还未开门时就赶到了邮局,从邮局开门一直干到中午十二点半,这位邮友是自带软垫、墨盒,在西安大雁塔邮政所两位女营业员的配合下,几千个明信片在自己的精心盖戳后得以完满。中午吃饭时,这位邮友讲了自己办理原地邮品的艰辛。在取得一些邮资票品时,也是历经坎坷。同行的西安一位办  相似文献   

20.
一集邮自诞生以来,就与"文字"结缘。邮票邮品上的"文字"当然不可或缺,而邮文邮书里的"文字"虽汗牛充栋,但鲜有其他样式与"邮"携行。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中国集邮,曾大家迭起,并延宕至新中国。回望其程,有邮绩煌煌,邮文恢恢,然也有另样文体偶现邮刊友群:那是一种只有中国才有的辞体,谓之"长短句",亦即宋代词人辛弃疾《稼轩长短句》所示的古体诗词概念。在集邮前辈的邮外笔端,有为邮吟咏,才有了"诗意集邮"初现的美丽境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