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选择题Ⅰ1 在生产关系的内容中 ,起基础和决定作用的是(   )A 产品的分配形式B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2 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是对封建地主阶级花天酒地生活和广大农民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生动写照。造成这种贫富不均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B 森严的等级制度C 残酷的地租剥削  D 封建宗法思想3 在资本主义社会 ,工人劳动一天 ,资本家就付给工人一天工资。同以往的社会相比较 (   )A 资本家没有剥削工人 ,而且养活了工人B …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西方社会中,随着股份公司的普遍发展,尤其是大量小额股票的发行,使部分工人能够持有少量小额股票。西方一些学者把这种现象说成是资本主义的质变。他们把股票等同于资本所有权,认为工人持有股票就变成资本家了,由此宣扬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正在消失,资本主义将演变成人人都是资本家的“人民资本主义”。这种“人民资本主义论”,企图在理论上把相互对立的资本与劳动融为一体,亦即是把劳动消融于资本之中,使人们相信,当代资本主义已经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社会制度,工人与资本家不仅不是相互对立的,而且已成为具有共…  相似文献   

3.
二次大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工人的工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社会保险及各种福利设施得到了广泛发展。五十年代以来,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了一套所谓“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具体形式有免费教育、失业救济、养老金、免费医疗以及改善交通、住宅、俱乐部、体育场等等设施。目前,美国各级政府举办的种种社会福利措施多达八、九十项。资产阶级把它吹嘘成是“从摇篮到墓场”的“完美福利”,  相似文献   

4.
工人对工资有多大决定权?企业给工人开多少工资才合理?在浙江温岭市.一些民营企业的工资不再由企业主单方“定价”,而是由工人、企业主和行业工会“三家”公开“谈判”决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剥削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作为前提的。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使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开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资本家使劳动日延长到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从而无偿地占有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但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因为在工资上的表现是: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的,好像资本家没有剥削工人。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揭明了这种假像,并进一步证实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  相似文献   

6.
初三《思想政治》第二课的“分析题”中 ,提到“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一些企业实行股份制 ,使工人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这是否意味着工人已掌握了一部分生产资料 ,资本主义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 ,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资本经营方式和企业管理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人们会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迷惑甚至偏差 ,因此难免会产生对工人持股现象的一些不正确看法 ,如认为“股权是所有权的凭证 ,工人持股后就有权参与企业决策管理 ,在企业中行使部分当家作主权利”、“工人处境会比以前更有好转”等等…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分配方式,其他社会都不可能存在按劳分配.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分配方式都是按要素分配,都不可能存在按劳分配.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发给工人的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的反映,体现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而且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也不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工人的工资的.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很大的隐蔽性。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第一次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现象的一把钥匙。 初三《思想政治》教材安排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工人劳动环境和“异化劳动”现象的深刻分析,揭示了人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发扬和倡导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研究方向与道路。在《手稿》中,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形成的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对立,在研究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学、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严肃而科学的批判,从哲学的视角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问题等做了深刻的论述。不仅深刻地分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实质,而且指明了彻底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工资和失业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趋向于工资的最低限度(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同时,工人的失业问题也如影随形.作为对经济运行的一种规律性描述,类似景象也显现于许多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向下倾斜劳动供给曲线的工资和就业决定模型,在现代经济学的表现形式下诠释了这种景象,进而将马克思的有关精辟见解在现代经济学语境下用于改进这种景象.  相似文献   

11.
第八章工资劳动力价格(一二八)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就是说,工资按其实质来说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表面上看来,却好像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采取了“劳动价值”或“劳动价格”的形态。为什么劳动力的价值与价格会表现为劳动的价值与价格的形态呢?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造成的:第一,劳动力的价格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给付,这样,一方面是工人为资本家劳动,另一方面是资本家支付工人工资,好像工资就是购买劳动的价格;第二,工资是按工作时间或产品件数来支付的,这样,劳动力的价格就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直接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其内外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它们把凯恩斯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作为基本国策,普遍推行“福利国家”政策,采取诸如失业救济、最低工资标准、医疗卫生保险以及退休补助等福利措施,来缓解劳资矛盾。个别国家如瑞典甚至出现了所谓“终生福利”,公民的生活“从摇篮到坟墓”都由国家包了下来。一时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这种现象,就是被西方资产阶级大肆宣扬的所谓“福利资本主义”,或者叫“人民资本主义”。对此,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呢? 目前就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来说,“福利资本主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通过垄断资本的高工资、高福利、高物价、高消费的“四高”政策来“改善”工  相似文献   

13.
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在自已的著作中,特别是早期著作中,使用过异化概念。马克思使用异化概念是用来描写和揭露私有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对抗性社会关系的。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财富却为资本家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因此,这种财富、财富的占有以至劳动本身都“异化”成为统治工人的、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讲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是从四方面表述的:第一,工人跟自己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工人生产越多,工人本身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越失去控制自己产品的力量;劳动产品反过来成了工人贫困的异己力量。第二,之所以会产生劳动者与产品的异化关系,在于生产过程本身包含了这种异化的关系。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参加生产是被迫的,这种劳动本身对工人说来,也成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直接等于维持生存的手段,就把工人降为一般动  相似文献   

14.
《雇佣劳动与资本》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关系及其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书科学地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指出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阐明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揭露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及资本增殖的秘密;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对货币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的比较,得出了工资与资本利润成反比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5.
当代资本主义正在经历着新的变化,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例如: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广泛发展;垄断资产阶级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众多西方企业把部分股票卖给职工,宣传所谓“人民资本主义”,并吸收一些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活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国家干预,有些国家实行“经济计划化”,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和固有缺陷;帝国主义国家面对第三世界的兴起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了国际协调,以缓和其内部及与发展中国家的种种矛盾,等等。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学术界在讨论社会资本主义问题时,出现了“剩余价值社会化”这一概念。他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主要有两个论据: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股权分散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也能“获得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二是福利国家制度的出现,“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共享剩余价值”。下面我想就这两个“论据”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决策问题的参与和监督。这一点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表现不一样。在资本主义国家和转轨国家,他们的工会已成为政府的“建设性反对派”,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和监督往往是通过批评甚至斗争来体现工会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即使是在实行“共决”制度的西欧国家,工人也不是作为主人,而是作为企业主的合作伙伴来实现参与和监督。不论何种参与和监督都对维护工人的权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所以争取民主参与和监督始终是各国工人和工会组织争取的目标。对劳动报酬问题的参与和监督活动。对工资和劳动报酬问题的决策参与和监督活动在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阐述了劳动供求规律理论。劳动供求规律是指在各个特殊生产部门之间分配工人人口的规律(《资本论》第一卷第700页),它只影响某一特殊生产部门的劳动市场的局部波动。也就是说,由于市场情况良好,某一生产部门的积累特别活跃,利润高于平均利润,追加资本纷纷涌来,而资本量的增大就包含着其中的可变资本量按原构成的比例相应的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和工资自然就会提高,较高的工资把较大一部分工人人口吸引到这个有利的部门,直到这一部门的生产力达到饱和,工资终于又下降到以前的平均水平,工人流入该生产部门的现象不仅停止,甚至还会有流出现象;反之亦然。可见,劳动供求规律只是对单个企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早就指出: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但是,我国企事业单位实行的工资等级制,由于多种原因,已基本与劳动者的劳动多少和质量脱钩,一个人的工资多少已不能反映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也不反映他劳动的质和量。这样就形成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现象,严重影响了干部、工人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许多企业产品  相似文献   

20.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独有的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形象地把这种现象比作为“社会瘟疫”。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这种“社会瘟疫”就要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流行下去,纵有“仙方神术”也治不了这个“绝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