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至"与"以致"有何区别呢?"以至"大多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这对于带动整个经济形势以至政治形势的好转,都起了重大的作用."又如"这项革新的成功,生产效率将提高几倍以至十几倍."  相似文献   

2.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都有表示结果的意思,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但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以至”有两个义项(据《现代汉语词典》)。一是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是“直到、发展到”的意思(“至”就是“到”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3.
一“以至”与“以致”读音相同,词性相同(都是连词),但意义和用法很有差别。“以至”的义项细分有二:一是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的递增或延伸,相当于“直到、至”;二是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之深而形成的结果。两种意义的“以至”有时也都写作“以至于”。“以致”连接表示因果的分句,上文说明事态的发展、变化,下  相似文献   

4.
也谈“以至”和“以致”的辨析江苏/唐惠忠周维芳老师撰文《“以至”和“以致”》(见《语文教学通讯》1997年7·8期),对“以至”、“以致”这一组同音词,从含义、表示的关系及句间停顿三个方面作了区分。文章解说“以致”含义、用法正确无误,而对“以至”认识...  相似文献   

5.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但两词在用法上有很大差别。“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方面的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例如:1.从沿海城市以至广大农村,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2.要学会游泳,必须一次、两次以至十次百次的反复练习。(表时间、数量)3.在我们国家里,决不允许歧视以至虐待妇女。(表程度)另外,“以至”有甚至的意思,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例如:他专心致志地工作,以至有人招呼他也没有听到。“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以至”“以致”辨安徽省巢湖师专史国东“以至”和“以致”作为字形相近,经常使用的一组同音词,都是能单用在复句中以表示结果的连词,都可出现于后一分句的开头,但用法不同。然而,在一些报刊、杂志中二者不分,混用的现象屡有所见,语言实践中的这种误用亟须规范。...  相似文献   

7.
沈丽琼 《甘肃教育》2011,(21):63-63
“以至”、“以致”都是表示结果的连词,二者同音同义,在使用时极易混淆,但实际上这两个词的用法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8.
1.以至以致二者都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而产生的结果”之意,但“以致”多用于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例:(1)形势发展得这样快,以至很多人感到要重新学习。(2)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2.即使尽管(虽然)①“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是表示一种事实。例:(1)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做。(2)尽管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做了。②“尽管”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等呼应,“即使”不能。3.进而从而“进而”强调进一步的行动,“从而”表示除进一步的行动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例:(1)我们进行了合…  相似文献   

9.
﹃以至﹄与﹃以致﹄广东\周维芳关联词“以至”和“以致”都含有词素“以”,且读音相同,写法相似,往往容易混淆。就连报刊也时有误用。如:①该厂平时不重视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以至发生了这场严重火灾。②我们决不能容忍贪污、腐化、受贿以致索贿的现象存在。显然,...  相似文献   

10.
释“何有”     
《论语六则》其五为: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其中“何有于我哉”一句课本注云:“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其实,这样的解释是不妥当的,现作如下论证。一、“何有”在《论语》中是一种常用的句式,往往用来表示反诘,是一种带有轻蔑之意的说法。如《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何晏注:“何有者言不难。”(《十三经注疏》《论语正义·卷四》)再如:《论语·子路》“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论语·子罕》“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  相似文献   

11.
词语辨析题不易把握,现就词义辨析方法和技巧略谈一二。一、要了解并记住一些常用词语的基本义及其差别,尤其是一些义近或音近的词语。如“以至”和“以致”、“不只”和“不止”、“截止”和“截至”、”考查”和“考察”、“委屈”和“委曲”等,它们的读音相近,但意思有不同。如“以至”,《现代汉语词典》这么解释:连词。①表示在时间、数量、  相似文献   

12.
写字潦草不仅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如果父母对此不及时加以纠正,孩子将来就可能形成做什么事都不认真的不良习惯。那么,该如何指导孩子将字写工整呢?以下几点做法不妨一试:(1)让孩子喜欢写字孩子的字迹潦草,很大程度上在于孩子不喜欢写字,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写字,一部分是因为生理发育未成熟,以致眼手协调不良。如有可能,不妨和孩子多玩“沙地写字”、“海滩作画”的游戏,让孩子在广阔的沙地中,快乐地写下他刚刚学会的“国”字或其他的什么带框框的字,这可比在笔记本上,一笔一画勾勒要有成效。因为孩子多半不喜欢字有框…  相似文献   

13.
初一课本里,缩略词“'s”随处可见,同学们往往把它统统看作“是”,以致闹出许多笑话来,如把Li Lei's cat(李雷的猫)说成Li Lei is cat(李雷是描)。“'s”有两种意思,同学们在理解句意时应注意分辨。(1)“'s”是is的缩写,表示“是”、“在”等意思。如:  相似文献   

14.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不及物动词等这些本来不带宾语的词,如果临时性地带上了宾语,那么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一般译为“使……动”,因此称为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有三种翻译方式,但是,有人对此不甚明了,以致在对它进行判别或翻译时,产生了模糊认识或不能灵活翻译。看到课文注释将“六国会盟而谋弱秦”中的“弱”注释为“削弱”时,就对它的使动用法产生怀疑。在翻译使动用法时,一律使用“使……动”的格式,从而显得有点生硬。现从高中课本中选取数例,例说…  相似文献   

15.
第五册第二单元翰藻应运而生妍媸毕露恍惚洗练虚实相生提炼辨证袅袅冉冉绵密缠绵场合羞窘邂逅洞悉想象精练晦涩潜移默化连贯停滞不前憎恨怅惘缱绻婀娜缘故漂泊熟能生巧汲取环绕累赘启示扼要处理以致开拓包含千锤百炼记载实战演习1.启示注意与“启事”的区别。“启事”是名词,指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如:征稿启事。“启示”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如:这篇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2.以致常与“以至”进行词义辨析。前者表示由上文条件所引出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后者表在时间、范围等方面的延伸。3.包含里面含有。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近义…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二册《汉语知识》中,有一个形容词短语作谓语的例句: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课本把“竟非常感激起来”看作形容词短语,那么,中心语“感激”就是形容词了——笔者不同意这个看法。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感激”既不表示人的形状(如“高、矮、胖、瘦”),也不表示人的性质(如“高尚、干净”)或状态(如“快、慢、紧张”)。查《现代汉语词典》“感激”词条:“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涕零|很~你给我的帮助。”可见,“感激”是表示人的心理活动——表示心理活动的词是动词(如“喜欢、想念”)。  相似文献   

17.
同音词辨析     
厉害———利害厉害 :形容词。表示凶猛、剧烈、严重。例 :冬天冷得厉害。利害 :名词。指利益和害处。例 :不计利害 ;利害相关忠心———衷心忠心 :名词。忠诚的心。例 :他对党对人民一片忠心。衷心 :形容词。出于内心。例 :我衷心地祝你万事如意。以致———以至以致 :连词。因而 ,所以。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不如意的 )。例 :他从小不重视锻炼身体 ,以致体弱多病。以至 :连词。直到。表示数量、程度、范围或时间等的延伸。例 :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 ,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反映———反应反映 :动词。原意是…  相似文献   

18.
“坠”与“堕”都可表示落、掉下来的意思,而且有时还可以互换。如:坠马,堕马;坠地,堕地。但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表示往下垂,只能用“坠”,不能用“堕”,如:橘子坠弯了树枝。表示垂在下面的东西,只能用“坠”,不能用“堕”,如:表坠,耳坠子。表示失去,也只能用“坠”,不能用“堕”,如《国语·晋语三》:“敬不  相似文献   

19.
“必须“”、必需”:“必须”表示一定要那样做,不那样不行,如“必须实行法治”;“必需”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如“油盐酱醋是生活必需品”。“变换“”、变幻”“: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其过程或结果一般是具体的,以至是可以看得见的,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等“;变幻”意为不规则的改变,即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等。“成分”“、成份”“:成分”指事物构成的部分和要素,如“研究句子的各种成分和它们的组合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成份”指个人的出身和个人的主要经历、职业,如“党的…  相似文献   

20.
格助词“に·で·から”在使用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如都可以表示原因,但其含义却各不相同。“に”用于阐述情感变化.生理反应的原因.表示一种瞬间性。“で”用于阐述导致结果的直接原因,含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原因的意思。“から”多用于阐述导致此结果的间接原因或诱因。只要把握住“に·で·から”原有的意思,就不难区分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