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文科建设中,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点,探索和挖掘契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的思政元素。《新闻编辑》是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中,可以从课程特点设计思政元素、课堂讨论、课程考核、实践教学环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专业学科竞赛等几个层面开展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此外,还可以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评价体系、专业教师思政能力提升等方面做出一些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2.
高校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协同育人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起了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发挥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好三全育人大格局,提高第一、第二课堂的协力,架构起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路径,形成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合力.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水平,以思政课为基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文明,改革创新精神,增加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实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大战略举措。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按照以下三步去落实。首先依据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梳理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素,然后根据专业课程大类构建课程思政的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四方面探索本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包括打造课程思政课程链、实施混合式教学、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实现"三位一体"和"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以培养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仁心仁术争上游"为目标,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和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积极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改革思政教学模式、建立评价机制等路径,促进专业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5.
目前,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中仍然存在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不足、思政设计融入不够、机制协同不充分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在托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当:强化专业课教师实践育人意识与情怀;优化托育课程的思政教学组织及设计;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三个方面加强托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提升托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高校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更应主动承担起实施课程思政的责任。普通教育学课程是高校面向本校全体师范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具有显著的育人优势,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载体。因此,高校可从构建保障机制、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团队建设及逐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四方面入手,开设一门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思政精品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不仅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回应。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是守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必然要求,是打造“金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现实要求。因此,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要强化整体设计,致力实现课程思政的系统架构;要注重课程开发,助力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要着眼教学实效,着力创新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要聚焦课程运行,努力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而高校所开展的课程思政则完成了对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性发展。教师也可以在思想理念传播过程中达到提高育人效果的目的。本文以公共关系课程为例,探索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所开展的教育价值,并探索出专业课程教师的教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了解OBE教育理念,分析OBE教育理念在物流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融入的可行性,可切实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迈向新的发展台阶。文章将从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为专业课程思政的发展奠基,深入挖掘专业思政元素、以成果为导向明确教育内容,科学引进多元教育方法、提升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质量,切实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聚焦学习成果的教学评价四方面入手,加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校级通识课程,英语演讲与辩论在外语课程思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深入开展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实践中,提出“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1个宗旨、2个板块、3个结合、4个方向、5个环节”。这种模式以优化课程思政设计、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改进思政教学方法、评价思政教学效果为改革路径,旨在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培养和塑造有理想、能力强、敢担当的新时代演讲与辩论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专业课程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而其在思政育人过程中发挥的功效往往不甚理想。针对这种现象,教学小组以“机电产品三维设计”课程为例,探索基于工匠精神内涵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通过分析工科课程特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了基于“专注、敬业、精益、创新”四个基本内涵的思政目标,结合教学任务设计出合理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借鉴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渗透的教学模式,以期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研究选择了江西南昌3所高校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重理论知识,轻情感教育;专业课教师重专业教育,忽视价值引领;辅导员重日常事务工作,偏离核心职责。基于此,从教育自觉的视角提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政课教师要追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课教师要追求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而行,辅导员要追求教育自觉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当下专业课和思政课的必要元素,也是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校理工科的基本核心课程之一,因与生活密切相关,故较其他数学课程更容易找到专业知识点和思政教育的切合点。  相似文献   

14.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为行动指南,以国家标准《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所规定的会计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分析对象,按照“分析专业课程结构——拟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挖掘提炼课程思政元素”的逻辑步骤和路径,探索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并形成《财务会计基础》一门课程思政建设实例。  相似文献   

15.
高职思政课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改模式下,思政课课程建设面临着一些困境或障碍,直接影响到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本文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认识偏差、以就业为导向的"2+1"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困惑四个方面阐述分析了思政课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需要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思政育人元素的有机融合。本文通过介绍软件技术专业相关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开展的特点,分析软件技术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并以“Web API开发”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思政融合、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实施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和任务。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梳理,从专业课程思政设计与规划、专业课程思政意识培养、开发相关课程资源、重构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路径探究。  相似文献   

18.
利用课程思政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以及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PLC原理及应用》专业课程为例,选取了教学内容中合适的思政元素进行相关教学设计,探索了课程思政在《PLC原理及应用》专业课程中的实施路径与育人作用,给出了《PLC原理及应用》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18年的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教育部出台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文件,呼吁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商务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对打造高级英语金课课程进行了探索。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应以教学实践为落脚点,在高级英语课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文化教学为引领、结合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支撑.以"工匠精神"引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找到了核心载体,提供了衡量标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专业课程思政应从课程文件、理论课堂、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探寻土建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