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阳  原长弘  王涛  陈志强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744-1757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国家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尽管学术界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未能充分揭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本文基于对同方威视政产学研用合作的单案例研究,剖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4个关键要素,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出发,揭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动态演化过程。该研究成果对提高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绩效,实现企业竞争力有效提升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产学研用"是在"产学研"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创新体系,其更加突出了政府机构与实际用户市场在科技创新发展上的作用,通过市场的需求刺激与政府的政策助力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本文将针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结合"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式,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创新组织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实现路径等发面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形成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是促进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与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汽车总线项目,本文运用单案例研究探究了该项目如何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揭示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理,分析了协同创新成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4个关键点,并进一步探究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可持续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产学研以及"政产学研用"模式的由来及内涵进行了阐述。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进行总结和实践探索,得到的一些成果作为"政产学研用"的案例,以提供给其他地方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6.
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创新的发展现状,结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用人单位等合作主体的特征,探讨目前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创新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协作过程方面存在成效不足、成果转化率偏低、企业缺乏动力、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保障机制方面存在法律不健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等问题;主体差异方面存在能力和结构不匹配、诉求相互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各参与主体的合作过程中,存在市场秩序、权益保护、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问题或冲突,限制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绩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实施职能转变和监管创新,更加科学合理地规范和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国科技能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是因为它有一套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科技创新体系.德国成熟的科技创新模式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发展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打造中介服务网络,并且加强创新主体间的联系和互动,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科院科技支撑西藏樟木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情况的介绍,以及对协同创新的思考,阐明了在科技驱动地方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从需求中挖掘科学问题,发挥"政产学研用"的综合优势,通过创新成果促发展的链条设计,为发挥科技创新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蔡加加  李银川 《科技风》2023,(29):70-72
高素质产业工人是实施制造业强国的有生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随着产业升级与迭代发展,原有产业工人的数量与技能水平都已无法满足新兴变革产业的需要,高职教育作为产业工人培育的主要力量,急需变革传统育人模式,培育适配产业动态发展的高素质产业工人。本文在深入剖析高职教育培育产业工人现状基础上,提出构建“政、校、企、行”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产学研用赛”协同育人平台、“师资双元”人才培育体系、“专创、产教”双融合通道,助推高职教育赋能优秀产业工人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本质是以知识转移为核心,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用户的优势资源,以人为载体实现知识创新、扩散、融合与增值。欠发达地区协同创新主体间信息传导机制缺失,创新要素在创新网络内循环流动受阻,各网络结点成为信息孤岛,不能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典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欠发达地区存在局限性,不适应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需求,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在欠发达地区系统性构建以新型服务平台为桥梁的协同创新模型,实现柔性引才,创新要素能够以高层次人才为载体在创新网络内实现循环流动,产生非线性叠加效用,提升创新绩效。最后总结了与模型较为相符的院士工作站和人才驱动中心的实践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利益相关方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影响"政产学研用"多个主体协同创新的关键要素,构建了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会领导下的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治理平台;对平台结构、构成要素及功能进行了系统设计与分析,为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多主体的紧密融合、良好互动和协同创新提供了组织保障,并能够为地方或国家研究院及其他协同创新项目式组织的运营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有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和机制?围绕这一问题,桥接了资源依赖、模块化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分析了在资源依赖和模块化的交叉调节下对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基于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模型和模块化协调机制。结合案例验证发现:(1)在以模块为交互载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中,资源依赖能够促进产学研各方的合作创新,而模块化既能改善资源过度依赖问题,还能担当创新需求方与供给侧的整合者;(2)模块化可以有效促进需求分析?模块创新?资源配置?组织协同的过渡,且利于确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点和策略;(3)基于模块化的协调机制(规范性约束机制、延续性交互机制和架构调节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之间知识交互和知识创新,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的持续运转。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6)
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面向区域发展,在现有产学研合作基础上,结合区域产业经济特点,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促进校校、校所、校企、校地间的深度融合,建立面向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创新体系结构;研究校校、校所、校企、校地间的协同创新,打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独特优势,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促进创新团队建设与创新能力提升,并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信息势理论为科学认识和充分利用信息推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从信息势理论视角出发,应正视信息驱动重要作用,强化创新发展理论支撑;推进政产学研用资联动,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借力信息技术赋能管理,构建智慧治理体系;完善信息获取处理制度,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加强新时代信息人队伍建设,用人才杠杆撬动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强调产业单位应该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面向产业的需求,形成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的一体化系统。"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产学研用创新模式存在内在关联。河南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施工作还存在不足,与"中国制造2025"的落实推进还存在很多差距。需要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策略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7.
近来,“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的成功发射和规模化应用引起了高度关注,成果入选2012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文章简要阐述“资源三号测绘卫星”从立项到应用的历程,探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叙述“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应用范围。通过与国外同类卫星的比较,表明我国有能力发展一流水平的高分辨遥感卫星,实现我国卫星遥感从有到好的重大转变,推进我国遥感卫星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跟跑、并跑与领跑”的三大阶段,中国成功构建从政府主导下“产学研”松散联系到“政产学研”紧密互动,再至“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协同联动的国家创新体系结构演化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制度安排。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实践演进与理论脉络,从超越追赶视角阐释了政府引导、多元协同、包容适应的中国式创新基本特点与实现路径,拓展了技术追赶理论的情境解释与适用边界,从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体制四个方面解析后发国家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必要性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全球要素资源颠覆性重组的背景下,我国亟待深化认识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规律,建成与特殊国情、阶段需求相匹配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下的长期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协同创新中的三螺旋理论,结合当前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探索性地构建了"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三三螺旋模式,分析了政府、产业、大学、研究机构、用户和资本部门的定位和职能作用,探索了三三螺旋模式的构成、主题及协同模式,设计了三三螺旋模式的协同创新机理,意在为多个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定位选择、职能发挥提供指导,为多主体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转模式、核心机理的设置提供思路,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同时还为三螺旋理论的相关研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桥接模块化理论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了一种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结合案例研究发现:通过解构提升创新竞争力的价值信条并赋予相应模块,可以在平衡企业的创新策略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整合外部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以需求为导向、领导企业为核心,融合大学、科研院所、供应商等创新主体在内的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有利于加强能力互补、协调分工,加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化的过渡;将模块化嵌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并辅以相关运行机制,可以改进协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