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辛涛  李刚 《人民教育》2022,(6):20-23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以来,“双减”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仍存在诸多挑战。深入推进“双减”,可以基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深入理解“双减”的战略定位,明确其目标定位、关键任务与推进动力,从客观审视校外培训机构的价值、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等方向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2.
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此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仍存在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立法上存在欠缺、执法上监管合力不强等方面。为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法治化,对构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长效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现状,从促进监管部门有效承担监管职责、鼓励学校提升教学效果、引导家长塑造正确教育理念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原则和目标非常清晰,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社会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出台四个多月已经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正式贯彻落实。如今,距政策实施已过半年,学界有关“双减”政策的本源探讨、“双减”政策的推行和学理研究进展如何?  相似文献   

5.
伴随“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的治理,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校外线上培训日益呈现复杂化样态,给政府传统的行政监管模式带来挑战。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校外线上培训治理日益凸显新问题,行业标准不健全,平台责任不清晰,传统行政监管主体及监管方式均显滞后。应对新形势下校外线上培训所带来的挑战,需要明确校外线上培训的行业治理标准,发挥平台的监管优势,建立行政部门之间的协同治理机制,引入技术监管方式,建立信息共享的多元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6.
去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内容即我们当下热议的“双减”。“双减”政策的出台及落地,直指教育“内卷”、学生“减负”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再次进入新阶段。梳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 变迁可以发现,以问题为导向的政策目标不断演进,以规范为主要特征的政策措施逐渐完善,以政府为主体 的政策执行体系渐趋形成。择选分析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的146起教育培训纠纷司法案例可以发现,行政部 门、培训机构、受教育者以及法院在教育培训纠纷的发生和解决中都会受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断折射出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执行和发展还需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下的分类管理、探索完善培训机构退出的善后机制、建立培训机构的金融监管制度、构 建线上培训的规范治理体系、推动治理机制向政府与行业双重治理转变、重视对学校及家庭等外围因素的 考量,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自治、社会参与的常态化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同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这两项举措必将在我国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双减”改革从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入手,要求发挥学校育人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必将重构基础教育新格局,构建基础教育新生态。其中,调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系、明确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是“双减”改革的必然要求。《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为优化“双减”改革环境,政府、学校、社会共同支持家庭教育,帮助父母及其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机制,提供了坚强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9.
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历经前监管(2014年之前)、弱监管(2014-2018年)及强监管(2018年至今)三个阶段。当前的监管模式在厘清监管思路、建立监管组织、完善监管制度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准入标准欠妥当、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管机制较乏力等局限。为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的有效监管,应首先以善治理念为指引,完成从政策干预到法律主治、从行政管理到合作治理、从管控为主到堵疏结合、从主体管制到行为规制的理念转型。在此基础上引入清单管理模式,通过加强相关立法、建立“制度清单”,厘清监管权限、明确“权责清单”,降低准入门槛、实行“负面清单”,健全运营要求、完善“底线清单”来完善制度体系,从而实现政府监管与行业发展的平衡,促进培训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基础教育的补充,被称为“影子教育”的校外培训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各类培训机构呈爆发性增长。但与此同时,教育机构管理面临市场失灵和监管失灵的双重困境。传统的主张政府作为唯一监管主体的监管一元论难以有效应对当下的复杂环境,因而需要通过政府、非政府及各类社会主体共享监管权、协同监管来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的法治化监管。一方面,政府作为管理的主体,应完善政策法律的内容与程序规定,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进行系统规划,提高教育机构准入的门槛和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另一方面,社会组织、高校、市场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监管,实现以人为本、鼓励创新和包容审慎的协同监管范式。因此,将“治理型监管”的理论融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法治化机制建设,有助于提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市场主体等多方协同的监管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弥补事后监管的空缺,同时也是对“治理型监管”本土适用性以及话语体系构建的加强。  相似文献   

11.
"双减"背景下,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分类管理成为我国政府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的主要方向.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发现,我国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呈现由碎片化分类管理阶段走向体系化分类管理阶段的趋势,推动其发展的现实需求包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健康全面教育生态、维护家长学生切身利益、校外培训机构良性发展等多重需求.为推进我国校外培训...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考体育分值的增加,“五项管理”“双减”等政策的出台,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猛然增加,校外体育培训市场也借此东风火爆了起来。在校内体育运动资源不能满足学生身体锻炼需求的情况下,校外体育培训的确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但少数校外培训机构出于商业盈利目的,在并不具备体育培训资格和条件的情况下,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开展体育培训,导致校外体育培训市场鱼龙混杂。因此规范校外体育培训市场,加强校外体育培训监管必要且重要。  相似文献   

13.
大力整顿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是2021年的重要工作。国家将出台哪些措施监管培训机构?在从严监管的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该何去何从?文章指出要有效监管培训机构,应该创新监管体系,实施教育备案审查制;要标本兼治疏导家长对培训的需求;校外培训机构要回归“做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14.
自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以来,全国上下都在热烈地探讨和积极地探索着。“双减”政策涉及面广,破解的是基础教育“深水区”的重要难题,因此要确保“双减”政策逐步落实落地,需要系统性和结构化的思维与举措,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5.
自去年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发布以来,“双减”迅速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热词并深入影响到基础教育学校内外的一系列安排之中。“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直接影响表现在: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的经营活动很快受到严格管制,大批中小学生课余时间接受影子教育的现象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市的征求意见稿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这一条文。这种规定不仅是对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规范,也是对学龄前儿童的保护,彰显出极大的人文关怀和政策善意。体育类校外培训炙手可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双减”政策的实施给学科类培训行业带来极大阵痛,很多学科类校外培训被叫停,遭遇前所未有的冰点,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体育类校外培训却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7.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研究是当前教育学界的前沿议题。但如何实现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长效治理是一个根本性的难题,而这也正是考验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责任—利益—制度”的整合性框架为有效分析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及提出优化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当前,校外培训机构长效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与挑战包括责任缺失带来的观念异化、利益冲突带来的博弈失衡、制度疲软带来的监管不足。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优化应基于正确价值的观念再造以重塑责任、关注不同主体的诉求差异以协调利益、推进治理工作的规范运行以优化制度,从而推动校外培训机构长效治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亟待解决,新时期出台的“双减”政策是我国针对基础教育中多年存在的顽疾打出的一记重拳,“双减”政策的逻辑体现在回归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反对内卷化竞争以及促进教育公平,“双减”政策在直指教育顽疾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现实挑战:一是教育公平面临压力,二是标本兼治尚待努力,三是政策落实有待加强,四是家长因对政策不解而形成新的焦虑。为顺利推进“双减”政策的实施,应在战略层面做到保障公平性条件、促进教育公共性构建;在主体层面做到多方协同合作,齐抓共管推进政策落地;在制度层面做到认清“标”与“本”,实现“标”“本”兼治;在路径层面做到积极探索,为落实政策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自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后,近期各地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文件,体育类校外培训迎来强监管时代。“双减”后体育培训行业受到家长热捧,与体育成绩在学业评价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直接相关。然而,体育培训市场火爆的背后也存在一定的隐忧。例如,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资质鱼龙混杂。强监管体育类校外培训,有利于引导体育类校外培训规范发展,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体育专业人士参与到正规的体育培训中。作为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应主动加强自我规范,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老师、家长及校外机构三个利益相关群体面临的困境,挖掘深层次原因,提出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坚持学校教育主阵地,加强职业教育建设,健全监管机制,完善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再就业政策、增加学生的社会粘稠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