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左权,开花调始终引导着左权传统乡土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本文首先从左权民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通过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从而认识到开花调的独特性。其次从开花调的艺术形式来进行探究。开花调在传唱的过程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完善,已经成为左权的一朵奇葩,并在2006年,它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左权,地处山西、河南、河北三省的交界处,即是交通要塞,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左权县被誉为“民歌海洋,花戏之乡”。左权民歌是一部左权劳动人民鲜活的历史写照,是几代人生活的历练和精华的凝集,它像朵绚丽的桃花静静的绽放在古朴的太行山深处。左权民歌中的旋律发展方法成为了左权民歌中最为重要、也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部分。左权民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其旋律特征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去走进它,去聆听它,去解读它……从音乐学的角度去思考左权民歌,这种研究工作不仅有助于分析了解左权民歌的艺术特征,而且有助于思考当代民歌的创作和发展:对于在传统的基础上传承左权民歌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试从旋律学的角度,对左权民歌音阶、调式特征进行梳理、解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传统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经历过数千年的发展之后,在当今音乐形势下,四川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之间又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作品,传承人,以及文化环境等。本文就此做出初步分析研究,以期对四川民歌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种瓜调》到《龙船调》,研究传统民歌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能够保证传统民歌发展的稳定性。基于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其展开研究,其中主要包括传统民歌的传承、传统民歌的发展以及传统民歌的创新。以上三个方面能够充分概括我国传统民歌在实际传承发展中的过程以及发展规律,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情况对其展开创新,这种方式能够保持我国传统民歌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吻合性,保证我国传统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过程,遭遇到了传统文化根基与现代文明间的冲突,多样化保护与传承的需要和选择性保护与传承的无奈,传人的逐渐衰微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漠然。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以设置原生态民歌表演专业,紧扣其地方性与职业性特质,把握好保守与开放的关系、培养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中必定会有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歌在历史的传承中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是对各地区各民族民间特色与风土人情的展现。皖南民歌最早起源于安徽地区,皖南民歌作为地域文化的象征,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点,在民族音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慢赶牛”音乐是皖南民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魅力,集皖南民歌特点于一体。“慢赶牛”的音乐文化特点突出,在新时期的文化交流背景下,加快皖南民歌的音乐传承与保护,确保民歌文化可以持续创新,推动民歌多种形式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锣鼓草歌为例对川北民歌的特点、现状进行了研究,针对民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保护川北民歌,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并对传承与保护川北民歌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左权民歌在近百年来的传播方式和影响为描述对象,从最早的刘改鱼到现今的石占明,他们在左权民歌传承中所起到的音乐传播力和影响力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着改变。本文对左权民歌的传播路径的改变所做的梳理,以此来探求左权民歌在现代多媒体社会下得到更好传播和社会影响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记录和呈现音乐生活的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着眼于虚拟仿真技术在保存发展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应用,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场景设计可视化建模方法,在拓展大别山民歌文化空间方面的可行性.通过对相应曲目进行历史文化主题场景设计、舞台表演场景设计、加强沉浸式体验的互动式表演设计,在文化保护及管理机制方面创立大别山民歌在新时期的传承与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汉语民歌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审美意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这一宏大时代背景下,将汉语民歌的保护与毕节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联系,将黔西北汉语民歌融入当地的文化产业中,以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来促进黔西北汉语民歌的传承和创新,是正确的、长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造成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濒临消失。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宝贵的非遗文化,当前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本文结合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非遗保护措施,对土家族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方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我国音乐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音乐教学作为民歌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地方民歌传承与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将声乐教学和地方民歌传承工作结合在一起,落实地方民歌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繁杂纷乱的流行文化中,恩平民歌是恩平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恩平文化传承的重要代表。因此,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视角,阐述了恩平民歌发展历程,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恩平民歌进校园指导思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下恩平民歌进校园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期为恩平民歌可持续传承发展提供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李征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27-128
羌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历史悠久的羌族民歌在羌族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羌族民歌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的直接表现,饱含传统文化的精髓,涵盖了羌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羌族民歌的保护与羌族文化的传承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存的原生态民歌失传最快,保存更困难,应该优先得到保护.民歌的创新与发展不能以丢掉民族艺术的个性特色、颠覆传统艺术、迷失文化精神为代价,民歌的继续发展必须采博物馆式的保护,以维护民歌原有的生存环境,让民歌在属于自己的生态空间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金中 《文教资料》2012,(29):91-93
本文分析了原生态民歌面临的生存危机,高校音乐教育应肩负起保护传承原生态民歌的重任。采取有效措施,让原生态民歌不仅得到保护、传承,而且能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进入了"十四五"规划时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依然非常的重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此背景下,河北地区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河北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尤其是要为珍贵的民歌艺术拓宽传承路径和发展平台.群众文化是面向大众开展的文化实践活动,因而也为河北民歌的艺术创作和表演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路径,注入了发展动力.所以,借助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大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播力度,加强河北民歌的宣传力度,加快河北民歌的传承力度,具有积极的实践成效.在本文的研究中,着重对群众对河北民歌文化传播传承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群众文化活动对河北民歌传播传承策略的探讨,以期通过强大的群众力量来推进河北民歌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发展依赖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主义精神。我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要想传承发扬音乐文化乃至其他传统文化,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音乐教学。音乐教育是促进传统文化传递的重要路径,传统音乐教育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民歌进课堂,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民歌教学为切入点,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的实践。从感、歌、创等方面优化民歌教学效果,加强民歌教学实践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9.
杨爱珍,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德民歌传承人。自幼酷爱民歌演唱艺术,在其近五十年的演唱生涯中,她融山西、陕北、内蒙古等地民歌的特长为一体并汲取诸多名家的演唱特色,参与了保德民歌收集整编工作,为保德民歌的发掘、传承与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章从人生经历、演唱实践以及民歌传承保护三个方面分别对杨爱珍演唱艺术进行分析论述,从而为发扬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做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云南民歌《猜调》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作品,其自身音乐形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反映了我国民歌流传与加工过程中的智慧与创造性,从而引起很多作曲家的兴趣,他们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不同版本的钢琴曲、合唱曲.这首民歌的传承与再传承过程,体现了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不仅是对传统音乐材料的引用与创作技术的多元化融合,更重要的是对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