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科技风》2021,(16)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的不断发展,具身认知理论已成为认知科学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具身认知理论将认知、身体与情境三者进行了统一,并强调了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将具身认知理论用以指导物理教学,对物理教学发展有着深远意义。本文将运用具身认知理论,以光的折射概念教学为例来探寻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杨世林 《百科知识》2023,(33):73-74
<正>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具身”认知指导下的认知科学的第二次革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传统的学习方式逐渐走向智慧教学,实现了从身心二元(“离身”)到身心一体化(“具身”)的转向。从教育的“离身”到“具身”,更注重人的具身性、生成性和情境性,也使我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如何让学生通过“具身”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身心一体”的“具身认知”理论来研究图书情报专硕教育的质量问题。在特别重视实践性的图书情报专硕教育中,强调实践是身体的实践,要让“身体”成为教育的重点,创造一种“身在”的教育模式。文章阐释了具身认知与MLIS教育相契合的理念;分别从自然身体的制约性、主体身体的能动性、体验身体的实践性、媒介身体的联系性4个方面,提出了MLIS教育的具身性特征;从具身认知视角出发,解释了MLIS教育的意蕴,并提出了提升MLIS教育质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身体发育的一个黄金时期,身体各部位对体育训练都很敏感,体育教学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注重运动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不断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动技术,促进他们各种运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此同时,体育教学还应不断创新,抛弃一成不变的旧面孔,用新形势、新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体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高中体育教学,我们不但要注重实践,还应努力创新。创新的方法,我们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三方面来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5.
认知的具身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随着认知的计算隐喻的局限和困境的加深,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认知科学中具身化的观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强调。具身化、情境性和生成的思想在认知科学中已经有了广泛的融合。具身认知的思想认为,认知不是一个先验的逻辑能力,而是一个连续进化的发展的情境性过程;身体在认知中之所以是核心的,是因为身体活动本身体现了推动认知发展的生存意向性。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内化理论、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投射理论表明了身体活动是如何向高级认知发展的。目前借助动力系统理论,关于具身认知的神经建模研究也蓬勃发展起来。一个对认知更为全景的轮廓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6.
戴木先 《知识窗》2013,(14):9-9
快乐体育教学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使学生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体验快乐的体育课,才能实现锻炼身体、发展技能的目标。一、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7.
张松林 《科学中国人》2014,(8S):211-211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体育起到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培养的作用,它能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将道德行为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这也偏向于体育教师针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这一学科作为小学生初步接触科学知识的启蒙学科,具有其基础性、综合性的特点,科学学科的教学要旨在于让学生像一名科学家一样,能够“真刀真枪”的搞科学,能够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与进步。在这种科学的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类身体活动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营养摄取越来越高,工作与生活压力相对增加,每个人更加感受到良好体适能和规律运动的重要性。体适能较好的人,健康状况较佳,比较不会生病。拥有良好体适能,身体运动能力也比较好。身体活动能力较高,对学生身心的成长或发展都有正面的帮助。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具备健康的体适能是保证学习工作的前提。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教育在我国各大高校仍属薄弱环节,作为教育工作者,找出一套适用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方案或提供相应的运动处方在当下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0.
孙家珍 《内江科技》2009,30(6):197-198
新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但是,由于受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因而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必须进行改革,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锻炼,为此我们初步进行了情境成功化教学的实验研究,以丰富新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以下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活动教学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高校计算机教师应具有很高的教学能力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这里本人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运用“活动教学法”。为此,本文介绍了以设置认知冲突培养学生能力、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的“活动教学法”在课堂中的使用。“活动教学法”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活动为形式。这种教学法旨在调整学生中“失败者”的心态,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学习向积极主动的学习转化。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  相似文献   

13.
深度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深度学习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高度的契合,深度是体育教学走向深入的必须;是学习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学者们也致力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学习模式。以深度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为:问题导学,学习动作技能;合作学习,培养健康行为;创设情境,培养体育品德。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6)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并非要求学生去发明创造出新事物,而是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从这门学科本身做起,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创造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各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开发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拓展想象思维,提高思维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参与运动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真正快乐。  相似文献   

17.
情境教学方法是指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心理想象和身体运动的形式,把教学内容进行人为假设和想象,变成形象的、有情有境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场景,使学生虽然身在课堂,却仿佛入景入情,并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受教育,提高运动技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体育课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8.
刘立文 《科教文汇》2009,(15):204-204
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创设“故事”情境、“练习”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诱发学生体育兴趣.让体育教学魅力四射。培养学生体育热情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体育教学让小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运动技巧,除了使其在学习之余有足够的运动量,促进其身体健康发育,并提升各项身体机能,还能引导学生发现运动的乐趣,并形成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本文阐释如何在教学中基于对每个学生的特长与爱好的了解,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且对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及时疏导,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定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充分注意学生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