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培育及弘扬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探索方向.教师应进一步认识中职"思想政治"课厚植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争做具有工匠精神的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积极开展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探索,为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作为以技术能力培养和提升为目标的院校,在专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中要注重学生基础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工匠精神更是切实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了取得更好的专业技术教育成效,院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当首先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有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并进一步在具体的专业教育实践中探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研究可见,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从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育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三方面入手进行,只有将工匠精神的培养切实落实到专业教育开展的各个方面,才能起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推动学生强化自控意识,提高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工匠精神视域下的思政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和职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重塑工匠精神。思政课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必须遵循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形成整体教学体系,推动工匠精神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的核心使命是传承技术精湛的"工匠精神",为国家培养大量高技能型复合创新人才。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更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使"工匠精神"潜移默化融入和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实践中,并内化为一种潜在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努力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化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有"工匠精神"。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劳动者的重任,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种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本文提出结合专业教学实践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并探讨了通过开展实训周和校企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创新驱动召唤"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为企业社会发展提供充分工匠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高职院校开展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先导的职业素质教育,将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提高认识,激发向工匠学习的热情,为学校探索加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经过"育本、铸魂、强基、塑品"的教学实践,培养更多地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7.
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制造业领域需要有"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工匠精神"培养的四个因素,提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首先校企双方应该重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然后在专业课程教学、工匠型师资队伍的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全社会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培育园林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策略,分析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技艺精湛的工作能力、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大国工匠的优秀品质感染和鼓舞着国人。作为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怎样承担"工匠精神"锻塑的奠基责任呢?一是要将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与工匠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相结合。职业院校有不少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入校后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容乐观,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偏少,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稳定率不高,综合职业素养亟需提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当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培养"工匠人"的目标,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工匠文化的培育,将专业建设与工匠文化有机结合,通过"产教融合"助推学生工匠品质的形成,以"双师"素质引领高职学子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全方位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孙凯宁  孙勇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89-92
文章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探究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的意义,据此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创新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工匠精神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创设思政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良好教学条件;营造工匠精神培养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是造就优秀教师的思想基础、提升职业能力的内驱动力以及追求卓越的前提条件.针对高职教育类专业学生敬业爱岗精神缺失和专业能力锻造不精的问题,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例,从课程思政、"双导师"言传身教、校内学习、校外实践、社团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他们的匠心与匠艺,旨在把他们培养成为未来具有敬业爱岗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3.
实训课程是帮助中职模具专业学生将工匠精神外化为行、内化于心的重要途径.专业特性决定模具专业有其独特工匠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实训课程教学全过程有着深厚价值意蕴.只有解决好"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即"结对帮扶"打造工匠之师;"课岗对接"制定实训内容;"榜样引领"完善教学方法;"赛训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模具专业工匠精神内涵,并学习工匠精神、践行匠人行为、锻造工匠品质、树立工匠理想.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既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要全过程渗透工匠精神教育,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融合提升,高职通过课程思政+工匠精神,强化工匠意识自觉;专业课程+工匠精神,增强专业自信与自觉;技能培训+工匠精神,提升工匠能力自觉;实训指导+工匠精神,养成工匠行为自觉;企业实习+工匠精神,形成工匠精神自觉,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培养更多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要有"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已成为各职业院校的教改方向。以企业项目案例(上饶市天佑大道二期道路景观绿化分项工程)为切入点,引入工匠导师,建立"双导师制",开展3种教学模式,进行"工匠精神"的系统性培养和构建"工匠精神"的评价体系,将"工匠精神"引入到园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把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培养其职业精神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戴臻  唐俊  黄蓉 《教师》2022,(6):99-101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任务.文章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将软件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关联耦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以促进学生技能发展为中心,推进"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融"岗""赛""证"要素于"课",增...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在倡导"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改革,寻找现有课程和专业培养中的"工匠精神"资源,通过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匠精神",形成具有浓郁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等。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价值性和民族性特点,在敬业精神、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契合药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通过课程教学、校园文化、技能大赛,以中医药传统文化培育药学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培养医药行业"大国工匠"的有效之道。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人才培养"一体三桥"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三桥"教学模式把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的过程视为一个整体,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四大类课程之间架起"三座桥梁",充分发挥"四个作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朱俊 《成才之路》2022,(1):129-131
工匠精神是一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其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不但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文章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表现和当前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目标的分析,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