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盛伦国 《教育革新》2009,(12):29-30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课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王竹林 《宁夏教育》2014,(12):44-45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机器.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从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它的工具性,还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和尊重,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人性光辉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尤其是语文教师要研究人性的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如生存的需要、安  相似文献   

10.
尹占君 《现代语文》2007,(10):110-111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关怀.为了完成这一课程目标,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点有益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它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它是一门植根于人和民族心性的精神之学,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传统的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从“文本”走向“人本”语文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语文教学与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与设计不仅着眼于“文”,更是着眼于“人”,要通过“文”这一载体而实现“人”的发展。正因为坚守“生本位”,即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本位,所以我们语文教师的备课设计就必须由“文本”转向“人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更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需求,可以把人文教育、人性教育更好地体现在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个性修养。要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情味”。  相似文献   

16.
在现阶段,传统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学科本位"模式依然存在培养人才缺乏特色等不足,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思路符合新形式中职语文教学对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鉴于此,文章分析学科本位与能力本位异同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并建议中职语文教学实现从学科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从满足学生能力需要,迎合职业教育特点而课内外结合,多元化考评等方面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在语文课堂里也处处充满和谐理念,正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任。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把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矛盾体对立起来,忽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我们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由以教师为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让教师与学生和谐统一,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要建设和谐课堂,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无论是低层次的…  相似文献   

18.
刘素芳 《天津教育》2023,(10):110-112
<正>“双减”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学科教学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语文学科教育不仅要以校园为主阵地,调整课内外教学节奏,还要将“五育”融入学科教育中,使语文教学的重心由“知识本位”“成绩本位”逐渐向“素养本位”“能力本位”转变。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需承担的教育责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予以充分重视,借助语文教学为劳动教育赋能。本文以“双减”为教育背景、以语文学科教育为主阵地、以发展学生劳动能力为教学目标,探究劳动意识、  相似文献   

19.
于秀英 《吉林教育》2007,(10):24-2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沉闷的课堂,它强调了学科教学的重心要从原先的以学科为本位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强调了关注人的教学,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人文价值的追求,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因素,努力寻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成长为富有个性的、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善于学习的创新人才。一、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目前,许多学校在升学的压力下,过早地进行文理分类教学,并且扬理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