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开网页,一条醒目的信息跳了出来:《北京高考成绩出炉,文理科状元均花落海淀》。再一看,网页上还有"2007高考状元大搜索",各地的高考  相似文献   

2.
每年高考录取之时,各地的高考“状元秀”便粉墨登场。其中,高考状元出书是“状元秀”的一项重头戏,今年高考状元出书的速度更是快得惊人,文科状元写的高考“宝典”已出炉。  相似文献   

3.
状元看教辅     
新的课程标准出台后,各式教学辅导用书也紧随其后,涌向市场。的确,面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各式教辅类书籍,急切需要了解新课标的广大师生,难免有些手足无措。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教授曾与2003年全国高考各省状元进行了对话访谈,探询高考成功的规律。在参加访谈的267名状元中,绝大部分都表示选教辅在精不在多,做题也是在精不在多。而如何真正做到“精”,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回顾一下高考状元对教学辅导用书的选择及看法,经验之谈、切身感受,也许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不当的追捧     
又到了大学生报到的时节,许多媒体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高考状元的“追击”,一些报道甚至成为一些高考状元的“起居注”。从高考成绩公布至今,好多高考状元就一直处于媒体的“监视”之下,没消停几天。对高考状元进行一些报道,自然无可厚非。但一些媒体追捧高考状元的那种  相似文献   

5.
第八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作品《浙江:今年高考无“状元”》(原载《光明日报》1997年7月25日),是一篇言简意赅、针对性强、短而有分量的短新闻。它以400字的篇幅,报道了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浙江不再按惯例公布高考名次的改革话题。消息虽短,但主题重大,社会效果很好。刊出后读者反响强烈,全国多家报纸转载。《羊城晚报》以两个版的篇幅对此举进行讨论,《光明日报》收到许多读者来信。其后,当时的国家教委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呼吁社会不再重奖高考状元。从写作上来看,这篇消息之所以能做到短而有分量,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处…  相似文献   

6.
八月的北京,除了桂花飘香外,还有书香扑面而来,西单图书大厦人山人海,记者好不容易挤进人群中,却听见一位女同学大声说:“请别插队,我们好不容易才排到这里来”,记者边道歉边退出,才知道人群中排着两条长龙是在等候买北京文科状元阎天编著的《高考这样才简单》,这本书由西藏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发行,也是今年高考状元出炉的第一本书。  相似文献   

7.
高考成绩一揭晓,许多媒体立即众星捧月般地“追击”本地高考状元。笔订阅的一份都市报,先是报道省会城市的高考状元,接着又报道全省的高考状元,还将高考状元及其家长接到报社,开通什么“冠军热线”、“冠军家教热线”,好像其他学生与高考冠军通个电话,就能得到决胜高考的法宝似的。而且从6月24日到26日,该报连续三天使用特别显的大版面,其中两天几乎是专版。(6月26日《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8.
近日,接力社在出版“状元书”上着力创新,其书名为《青春笔录文丛》,与市场上的“状元书”反其道而行之,尽管这套书的执笔者都是高考“状元”,但是书中却只字不提,连书的包装上,也没有出现“状元”的字样,出版社在宣传的过程中也尽量淡化此事,拒绝拿“状元”作为卖点。 这套书由著名作家、学者曹文轩教授主编,选取了陕西,四川,广东等六个省的文理科“状元”中学、大学期间的日记、  相似文献   

9.
在什刹海附近一条安静的胡同里,23岁的李杨看到了今年高考的新闻,北京的四名高考状元全部选择去香港读大学。 “至少未来几年,他们上推特和YouTube不用翻墙了。”他笑道。  相似文献   

10.
在什刹海附近一条安静的胡同里,23岁的李杨看到了今年高考的新闻,北京的四名高考状元全部选择去香港读大学。 “至少未来几年,他们上推特和YouTube不用翻墙了。”他笑道。  相似文献   

11.
高考成绩发榜后,不少报纸约好了似的报道了所在省市的高考“状元”。这些“状元”能否报道?印象里前些年好像有种提法是不宜渲染,说是不要片面看中高分,而要抓学生综合素质云云。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工作期间,上海文汇报推出了“高考特刊”,连续报道本地招生录取上作中一系列情况,向高等院校、广大考生和社会各界热切关心高考的群众交了底。服了务。特别是刊登的“院校录取新生名单”,轰动了申城。群众说,古有状元金榜题名,今有“状元”上“报榜”。文汇报推出的“高考特刊”,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种具体表现。“十年寒窗苦读书”的学子,谁不盼着“金榜题名”的那一天到来。当学子们刻苦攻读、勤学苦练后,能迈进高  相似文献   

13.
“状元”是每年高考结束后,媒体都要重点报道的热门话题。虽然。有关部门一再要求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但媒体、学校、商家却个个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状元”这一名词在来稿中日益增多。有“养猪状元”、“养鸡状元”、“养鱼状元”,有“售粮状元”、“售棉状元”、“创汇状元”,有“高考文科状元”、“高考理科状元”,还有“连中三元”等等,其中又有全乡的、全县的、全省的各级各类状元。如今恐怕谁也说不清一个县、一个市究竟有多少状元。我认为“状元”一词使用频率过高的原因,恐怕主要是一些同志把“状元”一词的含义等同于“第一名”或“冠军”的含义之故。所谓“全乡养猪状元”实为“全乡养猪冠军”或“养猪成绩全乡第一名”。  相似文献   

15.
调查与排行     
《青年记者》2013,(19):23
读者眼里的高考报道是怎样的?本刊调查显示:8成多的参与调查者关注媒体上的高考报道,他们认为今年高考报道的一大优点是不再炒作"高考状元"了,不足是模式化、无新意、过度关注高考成绩、过分注重受众的猎奇心理、报道的成功案例太功利等。盘点6月的传媒,优异策划是《新民周刊》的《老大知道你是谁——"棱镜门"全揭秘》,  相似文献   

16.
与往年高考报道不同的是,今年的高考报道尤显热闹。媒体还未正式报道高考,网络上就相继出现了“高考新闻大预测”等话题,掀起了全民预测媒体高考报道的热潮。不过有趣的是,各大媒体的高考报道竟与网民预测的基本一致,除了考前的备战策略和考试当天各种相关报道之外,“全民吐槽作文题”以及“各地状元成就之路”等也成为各大媒体和公众热捧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9月9日,江苏某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扬州大学设“贫困生楼”贫富分居引来争议》的报道,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社会强烈反应,各种观点、评论纷至沓来。9月29日,《南方周末》发表了题为《调查发现扬州大学无贫困生楼作者称系报社所为》的文章,证明江苏某报有关贫困生的报道是假新闻。无独有偶,9月13日,北京某报刊载了一则题为《北京孔庙将立高考状元碑收录历届省级状元名单》的新闻,可没出两天,牵涉此事的北京市有关政府部门就纷纷出来“辟谣”,说立高考状元碑“纯属无稽之谈”。他们根本就没有谈过“建高考状元碑”的事情,只是在一份《安定门街道…  相似文献   

18.
陈曦 《今传媒》2006,(7):55
近年来,教育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缺失现象比较突出,高考报道作为每年教育新闻报道的重头戏,无疑是折射此种现象的“多棱镜”。西安某报去年曾刊发《陕西高考文理科状元头戴官帽身披状元袍》一文,文中写道:“在盛唐,举子们一旦中状元或进士,都需要在杏园生活3个月,答谢老师、同  相似文献   

19.
《北京晚报》8月8日报道,《“举人村”今天过金榜节》说:“6名今年考取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今天骑上高头大马,胸佩红花绶带,被迎进京西著名的举人村——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参加在该村举办的“金榜”文化节;千年古村灵水村还将为今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62名高考“状元”造册铭记。读后,感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0月22日,在河南地区较有影响的郑州某报在该报显著位置,用大篇幅刊发了一篇由“高考状元落榜”的某报记者H撰写的文章《高考状元.和自己开了个大玩笑》(以下简称《高》文),大致内容是说在驻马店地区所属的西平县,有一个叫赵占锋的考生在当年的高考中以总分852的高分落榜,而落榜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在考试中疏忽大意,不小心把考号和名字写在了装订线之外,按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对出现这种情况的考生的总分给予降分一半的处理,结果,这位本来可以摘取高考状元桂冠的考生不幸落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