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三国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自古以来人们多有评价,但都因时代的、历史的局限性而未能把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阐述明白。下面我就以现代人的眼光来阐明我自己的观点。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再加上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方诸侯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强大,形成割据纷争的局面。当时诸侯当中,以曹操和袁绍势力最大。曹操采用袁绍谋士许攸的建议,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又“挟天子令诸侯”,为后来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但魏之灭亡也是源于曹操的:①曹操不能以民为贵。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  相似文献   

2.
曹操是一个历来被争议颇多的人。历史上,他为结束三国纷争,晋统天下做了不朽贡献;但他又毕竟"篡了汉",在成就功业的过程中,其权术的使用令许多人为之不爽,至口诛笔伐。因此,谈论曹操,褒者说其智,贬者说其奸,千百年来,论说难以盖棺定之。文章针对大众对曹操的一般看法,从一些对曹操耳熟能详的评论来展开,结合史书和文学作品,分析其对曹操反面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活动缘起】《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著名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可谓家喻户晓,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必选读物。  相似文献   

4.
<正>前段时间,易中天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三国故事,引起了很大反响,那些喜欢历史和文学的小朋友也一定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吧!易先生讲三国的重点和特点是讲曹操,把曹操  相似文献   

5.
论曹操     
黄志基 《考试周刊》2008,(6):129-131
曹操,是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他统一中原,实行屯田制,对社会的发展,疆土的巩固,诗歌的发展,都做出了一定贡献,曹操形象一直颇受关注,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是写得非常成功的.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集民间、历史、个人因素于一身,从而将一个光辉典范的艺术形象永远留在了人间.  相似文献   

6.
曹操的启示——羲黄文化史话之八○李捷汉末三国,是个动乱的年代。又是风云际会,人才辈出的时代。曹操,在三国时代,堪称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也可以说是一位影响过社会进程的人。虽然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时而是红脸,又时而是白脸;但他作为政治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文学艺术中的“三国人物”与历史上的原型是存在着差异的,文章以史料和文艺作品中的“三国人物"进行了比较研究,具体地论及曹操、关羽、诸葛亮、周瑜、鲁肃,文章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文学艺术中的“三国人物”与其历史原型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曹操既是一位在我国三国时期颇有建树的历史人物,又是一位经《三国演义》的塑造而知名度甚高的文学人物。新近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三国》,则更是将这一历史、文学人物进行了重新铸塑。在《三国》这部电视剧中,编导者将这一人物形象“历史化”、将人物性格“细节化”、将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演绎化”,并通过这三种手段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带有新质的曹操荧屏形象。  相似文献   

9.
魏武帝曹操     
到了讲故事的时间,孩子们却找不到眼镜叔叔,他们正说着,眼镜叔叔挟着一本厚厚的书走了进来。“说曹操,曹操就到。”孩子们说。眼镜叔叔笑了:“对不起,我有事来迟了。不过我听你们说到了曹操,你们知道曹操是谁吗?”“当然知道,我在‘三国’的电视剧里看过。”“在戏曲中,他还被画着大白脸呢?”“那都是故事里的曹操,”眼镜叔叔说,“我来给你们讲一下历史上真正的曹操吧。”  相似文献   

10.
每每读《三国演义》,就觉得刘、关、张是正面人物,而曹操充当着反面人物。譬如《草船借箭》,诸葛老先生利用曹操的怀疑谨慎,轻而易举借了十万多支箭,曹操岂不是给敌方雪中送炭?渐渐地,曹操也马马虎虎成了一个心胸狭隘的缩影。其实,曹操是一位历史上真正的大英雄。三国时期,他起兵讨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灭袁术、袁绍,终统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甚至封为魏王。曹操乃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忙里偷闲,迎着和煦的阳光,品着普洱,翻开诗集,越看越觉得无趣。忽然翻到《观沧海》,莫名其妙涌上一股心潮,这不正是曹操的名篇吗?…  相似文献   

11.
<正>古老又崭新的学科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曾给曹操做脑部手术,来治疗其严重的头痛病。2000年,中国的考古学家在山东省大汶口土著人遗址挖掘中,发现了在遗骸颅骨上钻有边缘锐利的洞,据推算,距今大约5000年。由此看来,神经外科手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早已留下了痕迹。  相似文献   

12.
三国时代,孙权是与曹操、刘备角逐天下的主要人物,同样属于史家所称的三国英雄豪杰之一。虽然,论辈分,孙权要逊于曹操、刘备,但论抱负、论作为,小一辈的孙权却完全不亚于曹、刘。他可以算得上是三国时代的主要见证人。从他当江东之主算起,叱咤风云有五十三年。他能长期据江东与曹刘周旋,最终成就帝业,成为三国时代执政时间最长的一国之主,确有其不同寻常之处。他善于用人,在《三国志》中就称他“任才尚计”。目此,我们很好地剖析孙权的用人策略,有助于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孙权以及东吴政权的兴亡史。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观沧海》注:“曹操……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辨:①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曹操死的这一年恰是东汉结束的这一年。曹操应是东汉末年人。②魏国是曹操死后,曹丕建立的.之后,即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至此,魏蜀吴三国形成。也就是说,曹操死后九年,三国才正式形成,怎能说曹操是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呢?  相似文献   

14.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而面对这些许的不如意,你是怎样做的呢?在《赤壁赋》的备课过程中,我才真正的读懂了什么是人生豪迈,什么是人生旷达。苏轼面对人生逆境的胸怀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的思绪随着他的笔触,飘到了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对历史的缅怀是人的一种情结。在教这篇文章时,有两个人物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徘徊着——苏轼和曹操。  相似文献   

15.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说到三国这一段历史。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三国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可谓三足鼎立,水火不容。  相似文献   

16.
曹操多次颁布“求贤令”,虚怀若谷,礼贤下士,使曹魏拥有大批才智之士,在三国争雄战争中占据上风;然而,曹操又杀戮过一些名士贤才,尤其是诛杀“颇有才策”的杨修,这被人引作他心胸偏窄,嫉贤妒能的根据,因此曾有人贬斥曹操是个猜忌成性的奸雄。从现象上看,颁布“求贤令”、汲引人才与杀杨修等名士是极为矛盾的,但是,如果加以仔细分析和研究,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以及曹操的政治生涯来考察,探究其用人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那么这个矛盾便会迎刃而解了。历史心理学认为:每一时代的人,都在特定的历史社会中生活,其心理活动就是所处  相似文献   

17.
在三国时期的众多人物中,曹操的形象的内涵最复杂,并一再引起后世争议。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曹操逐渐由历史进入文学,无论从历史形象、艺术形象,或是后人的评价中,都能看见一个既“奸”且“雄”的曹操形象。但曹操平凡可亲的一面却历来为论者忽视,加强对此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曹操。  相似文献   

1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众多,但唯有三国时的英雄曹操最令我敬佩。《三国演义》把曹操描绘成一代奸雄,于是很多人就用一个“奸”字去评价他,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诈虚伪的人物。这种评价受了“尊刘贬曹”思想的影响,我认为这样评价是有失偏颇的。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可说引用《三国演义》开篇诗句,自然引出本文的“风流人物”。批驳他人对曹操的评价,提出自己新颖的观点。是历史上一个不折不扣的“风流人物”。曹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他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没…  相似文献   

19.
在三国时期的众多人物中,曹操的形象的内涵最复杂,并一再引起后世争议。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曹操逐渐由历史进入文学,无论从历史形象、艺术形象,或是后人的评价中,都能看见一个既“奸”且“雄”的曹操形象。但曹操平凡可亲的一面却历来为论者忽视,加强对此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曹操。  相似文献   

20.
您最近读什么书?最近一段时间学习语言,古典诗词读得比较多,比如说,老版本的《曹操诗选》,施蛰存的《唐诗百话》。施蛰存既是作家,又是学者,不光是擅长理论,而且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做唐诗研究很出色,讲诗词赏析有严谨的考证,有微妙深刻的解析。读《曹操诗选》,您有什么发现?越读越觉得他了不起,越痛恨《三国演义》对他的歪曲。在三国时代,曹操靠他的力量收拾了天下乱局,他本身是大军事家,在我心目中是大文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