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的重点句,能够表达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要加深理解。如何理解呢?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一、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最能表达句意的词语就那么一两个,也就是关键词语。在理解句子的意思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词语,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那么整句话的意思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2.
先看例句:“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有的文章认为句中的“狡猾”运用了反语修辞格。我们知道,反语是在特殊的语言环境里赋予词语或句子以临时的与本来相反的意义。而与“狡猾”一词相反的意义当是“忠厚”、“忠实”,但以此解释句中的“狡猾”一词又不准确,不能表现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灵。显然,从词义的角度分析“狡猾”所运用的辞格不够妥当,应从词语感情色彩的角度来分析。“狡猾”本是贬义词,指“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这里用来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童心,是指“调皮、机灵”的意思,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已不是贬义了。这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叫做易色。易色可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3.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句子的构成要素———词语在表达意义时 ,同样会流露出用词者对客观事物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 ,这就使词语产生了感情色彩。一般说 ,带有肯定或赞许感情的词语叫褒义词 ;带有否定或贬斥感情的词语叫贬义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会发生变化。本文试举例说明如下。形容词的感情色彩1、以反映“颜色”的词语为例 ,对“红色”既可说成“红彤彤” ,也可说成“红翻翻”。前者流露出说话人的喜爱之情 ,后者则传达出一种厌恶心理。同是说某人脸上皮肤白 ,有人会…  相似文献   

4.
词语的色彩就是除了词语所表示的一定意义之外,它还附加了一种词语所表示的感情意义、语体意义和形象意义。我们把词语附加的感情意义,称为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附加的语体意义,称为词语的语体色彩;词语附加的形象意义,称为词语的形象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统称为词语的色彩。 关于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对人或事物赞叹,贬斥的含义,它基本包括两类,一类是在表示赞叹的词语,称为褒义词;另一类是表示贬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语境?所谓语境,指的是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形条件,表现在书面语言里就是上下文。语境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重要的语言信息,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命题人设题考查的意图。我们只有巧妙地运用语境才能正确地解答语文试题中的一些难题。我们以200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以下简称全国题)为例,分析以下语境在语文解题中的应用。一、运用语境解答词语运用题语文试题中词语动用题着重从同义词、近义词辩析,成语的运用等方面设题考查。解题的关键除准确理解词语、辨明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外,还必须结合句子提供的语境,即上下文,从而选…  相似文献   

6.
揣摩语言,就是反复思考推求语言的滋味。具体地说,一是辨析词句的深层含义,二是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揣摩语言,要在总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对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辨析、品味,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以此不断增强语感。反过来,对语言的揣摩,又有助于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本文就选取《拿来主义》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来谈谈怎样辨析品味。  相似文献   

7.
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也不尽相同。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并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文本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8.
品评语言,就是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境对关键的词语、句子的内涵意蕴、感情色彩、表达作用等进行辨析、理解、分析、感悟、评价,并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品评到的内容表达清楚。  相似文献   

9.
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有褒、贬和中性的不同,这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就懂的,但准确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却有不少高中毕业生尚未过关。很能说明问题的是九二年高考全国统一试题第3题: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相似文献   

10.
词语是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词语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的,这些词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  相似文献   

11.
阅读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活动重在理解能力,理解重在分析和概括,而概括必须通过联想、分解及组合等思维活动,理解文章的语言材料和形式。掌握词语的外延和内涵,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要透过词语表面意义,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深意,要正确理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语言结构,包括通过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准确地了解段意。对阅读文段内容的概括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但对阅读文段内容的概括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对此探导,有利于初中学生从浅易入手,达到准确、全面、简洁、顺畅的概括水平。  相似文献   

12.
阅读     
一、教学目标(一)能正确读写学过的常用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大部分会运用;能主动收集和运用自己喜爱的词语,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感悟词语的情和意。(二)懂得句子的基本结构;了解几种常用句式的特点及变换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和感情;能用词造出正确、通顺的句子,修改有毛病的句子。(三)认识段落和层次的意义、结构及表达功能;掌握分析段落、层次和归纳段意的方法。(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联系实际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能正确掌握文…  相似文献   

13.
文章考察了词语感情色彩的获得、历时的变化和具有语用规定意义的能明确标明感情色彩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色彩义的偏离,提出感情色彩的获得和褒贬转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用因素。这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译者在面对感情色彩更为复杂的"褒贬同词"现象时,不仅要揣摩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如感情色彩、文化内涵等,也要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文章简要阐述了前人对"褒贬同词"现象的研究,列举了部分典型及其误译现象,分析了该现象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如正确把握感情色彩、充分理解...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许多词语除了它的基本义之外还附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它们往往比一般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更富有表现力。作为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词的感情色彩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众多词彩的变化中,“小姐”一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无疑是最具有喜剧色彩的了。  相似文献   

16.
词语模是一种词语结构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词语模不限于构成新词,它也可以构成新的词组。”^[1]其中处于模标位置的词语叫做模标,处于模槽中的词语叫做槽语。(郭攀,2008)词语模“老XX”由模标“老”和模槽“XX”构成,本文即针对该词语模感情色彩的分类情况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中学生课堂阅读的引导,可简化为四个程序:阅读-理解-争鸣与鉴赏-顿悟与创新。老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要能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即要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讲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 第二层,要理解作者对文章事件所持的态度,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的感情。要把握这些,学生应该首先弄懂文章的重点词语、重点段落。对重点词,主要是判断这些词的感情色彩,从而理解作者的态度;对重点句子(中心句)弄懂,能帮助我们理解段意,这些句子一般出现在  相似文献   

18.
预设是句子传达主要信息的前提性信息,它为句子核心意义的表达起一个预先铺设条件的作用。读者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一句到一句,从一个段落到另一个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文章内容的的整体意象。如果对部分词语、句子、段落的生成背景、色彩气味、声光物态所暗示的情味缺乏了解,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词语、句子、段落的潜在意进行预设是阅读的重要方法。请先看一例:  相似文献   

19.
语言揣摩在新课标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学语文》2009,(5):17-17
语言揣摩就是对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进行辨析、品味。而这成为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宠儿。引导学生走好这一步。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逐步使之走上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关键。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揣摩能力的呢?  相似文献   

20.
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是德国语言学家赫尔曼·保罗首先提出来的,引起词语感情色彩变化的有客体世界、主体世界、语言世界三方面的原因.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丰富多彩,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有些褒义词以及中性词,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二、有些贬义词以及中性词,逐渐演变为褒义词.三、有些褒义词以及贬义词缓慢成为中性词.四、有的词语正处于两种感情色彩的反复出现难以确定的阶段.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是在渐进中完成的,中间往往有一个较长的不同色彩的交叉时期.掌握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情况,才能避免词语运用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