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明 《华夏文化》2010,(1):34-35
<正>曹植所生活的建安时代处于东汉末期,历史的风云际会使这一时期成为继东周、秦和西汉末期之后又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当时天下大乱,诸侯割据;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独掌朝政;曹操与各路诸侯会师讨伐董卓,时代陷入了大分裂、大动荡的局面,同时把人民带入空前的祸殃之中。据史载:人烟稠密的中原地区"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3月24日,多云。今天是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的开展日。上午8:30,从旅馆坐车前往书展会场。在入场处的资料台自取导航和相关宣传资料后,先参观主厅最大的展览。这是递交并入选博洛尼亚插画奖的各国童书插图原画展,入选画作代表了当前世界儿童插图的先进水平。据称,今年的参展画作总体上比往年都更为精致和精美,从中可见世界范围内儿童插图艺术要求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欧美国家照例是参展的主力,但展场内日本、韩国、伊朗等亚洲国家的不少插画家的作品也引  相似文献   

3.
黎黄陂(即黎元洪)是一位半旧半新、充满矛盾的开国都督、民国元首:既是“首义元勋”,又为“床下都督”;既“开明谨厚”,也曾“柔懦误国”;既上过袁世凯的贼船,又誓死捍卫共和;人称“黎菩萨”,却似“泥菩萨”;既有知书达礼、尊师重教、爱惜人才的美誉,也有装扮斯文、附庸风雅的陋习……孙中山称他为“中华民国第一伟人”,章太炎说他“功比孙黄”。笔者在撰写第一部描写黎元洪“时势造英雄”的传记小说过程中,力求让读者从黎黄陂身上看到了“民国雍正”的影子,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缘由黎元洪既是中华民国的开国都督,也是首位任大总统…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荀子,也被人们称为“孙卿子”。这个“孙卿子”,既不是官名、爵位。也不是号、字,那么它究竟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汉宣帝的名字叫刘询,为了避皇帝的讳,当时人就把“荀”改成了与之谐音的“孙”,荀子自此之后也就称为“孙卿子”了。  相似文献   

5.
《中庸》第一章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和重点,提出了“天”、“性”、“道”、“教”、“慎独”、“中和”等概念。文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怨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说,文章的题名虽为“中庸”,但是总起性的段落中却没有提到中庸,而提出了“中和”这一概念,子思为什么提出中和这个概念,中和与中庸的关系为何,自然引起解读《中庸》者的关注。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朱熹关于中庸与中和关系的解析。  相似文献   

6.
代兴 《寻根》2012,(1):20-22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被世界尊为人类历史上“四大圣哲”之一。他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具有跨时代进步意义的“仁政”学说、富民主张、教育思想等,同时在军事方面的论说也深刻、独到,倡导治军用兵的“礼治观”“民本观”“战争观”“武艺观”和“大一统观”,时至今天也不过时,值得我们去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7.
“明天莱茵公园大跳,去跳吗?”‘去呀,我得好好跳一回呢!”乍一听这样的对话,你一定以为是跳舞吧?在公园里跳,且是“大跳”,除了跳舞还能跳什么?你这样想可就错了广‘大跳’堤“大跳蚤市场”的简称或呢称,而去“跳”,则是去逛跳蚤市场的简便又通俗的说法。跳蚤市场,即旧货市场。现在即便是在国内,也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了,但在离开十几年后重返德国,这里的跳蚤市场还是让我大开眼界。周围同事的思想如今也解放多了,也乐于去“跳币”“跳一跳”了。想当初大家是不屑于到洋人的“破烂摊子”去的,那“有损中国人的形象”。跳蚤…  相似文献   

8.
谈"信"     
《说文解字》云:“信,诚也。从人从言。”又有“诚,信也。”以“诚”和“信”互释。“信”的含义非常丰富,诚实、真实可信、信用、信念、确定性等。这几种含义是相通的,皆以“诚”为基础作引申。“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孔子就以“文、行、忠、信”教导三千弟子。“信”作为儒家学说核心价值观之一,一直流传至今。充分显现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在工具理性盛行的今天,世道浇漓,人心不古,与古老而现代的民族精神渐行渐远。这是我们应当深思的,也是我在这篇小文中强调“信”的原因。一、“…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字”的基本含义是指文字、名字(表字)等概念,本来与婚嫁之类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它们之间却偏偏扯上了关系,“字”被用来表示许嫁(有时也表示出嫁)之意,如人们常说的“待字闺中”、“妙龄待字”等。那么,“字”为什么会被赋予许嫁之意呢?换言之,许嫁缘何也被称为“字”呢?这恐怕要从“字”的本义说起。  相似文献   

10.
陈晓伟 《寻根》2009,(1):33-36
《周礼》中记载:“及葬执纛,以兴匠师。”纛为何物? 《史记·项羽本纪》曰:“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李斐的《集解》对纛做出了解释:“毛羽幢也。在乘舆车衡左方上柱之。”蔡邕也进一步描述它的具体形制:“以牦牛尾为之,如斗,或在騑头,或在衡上也。”“黄屋左纛”作为天子舆制,不鲜见于后世的史籍。如石勒称赵王后,就开始了典章制度的完备,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圣之时者也。”这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的确抓住了孔于思想及其人格特征的实质。本文认为,对时间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是普遍存在于孔子的思想世界中的,集中表现于天道观、“时中”、“教学”及伦理实践过程,其中包含了人生在世的时机化意蕴。天道观中的时间问题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最大贡献无疑是开创了“人学”,即主要从道德生存实践领域分析和思考人的问题。这的确是事实,但也应看到孔子在以人为思考起点时,同样也思考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即“形上之天”的问题。因为在古代的思想世界里,人们往往把自然宇宙以及人本身的根据追求…  相似文献   

12.
所谓A奖杯,也就是“美国杯”。它是业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体育运动优胜杯,创始于1900年的“戴维斯”网球赛杯也望尘莫及。1851年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的英都伦敦,举行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为了给博览会增辉助兴,在面向英吉利海峡的著名帆船圣地怀特岛周围海域,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帆船比赛。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应邀派出了一艘斯库那帆船“美国”号参加了比赛,并一举夺魁。“美国”号帆船击败了海洋大国英国的十五只帆船而捧走了那刚刚制作出来的银质大奖杯。由于“美国”号帆船获得了这个奖杯,故俗称之为“美国杯”。此后的一百三十二年间,尽  相似文献   

13.
贾峰 《华夏文化》2013,(4):39-40
《说文·玄部》云:“玄,幽远也”。“玄”,本是指一种颜色,该色近黑而有赤色,也泛指黑色,后来被引伸为“幽远”,再由“幽远”引伸为“深奥”之意。最早可见《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将“道”的深奥难测形容为“玄”。  相似文献   

14.
王珺 《华夏文化》2007,(4):38-40
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说的洗澡,包括对头、身、手、脚的洗浴。然而古人却分得极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据此看来,古代的沐浴与今日的洗澡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许慎对“沐”“浴”“洗”“澡”的解释综合起来,才是完全  相似文献   

15.
洗澡漫话     
洗澡漫话伊永文许慎《说文解字》,对“洗”释为“洒足也”,“澡”释为“洒手也”。据此看来,古代的洗澡与现代的洗澡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将许慎对“沐浴”的解释与“洗澡”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洗澡,因“沐,谁发也”,“浴,洒身也”。《礼记·内则》曾对洗澡规...  相似文献   

16.
因要去意大利自助旅游,出发前有关意大利的旅游、人、历史、地理的书。我读了一大摞,网上有关意大利的游记也“全面扫荡”,连手头的意大利地图也都翻烂了。但“纸上谈兵”毕竟不行,临行前我未“消化”的意大利的一切,终于在脑袋里变成一团乱麻。谢芳以“过来人”的身份,成了我的“理”麻人。半年前,她刚从意大利访问回来。  相似文献   

17.
“孝”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早在西周以前就已产生。孔子也十分重视“孝”,他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对“孝”进行了新的阐释,并对“孝”的内涵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在合礼的范畴下,以一颗恭敬之心去奉养父母;孔子还将“孝”纳入自己的“仁”学体系,作为“仁之本”,为推广其仁学观念而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一《关氏家谱》四种世间散存的《关氏家谱》不少,我所看到的有以下几种:1.山西省运城市北相镇西古村《关氏家谱》西古村是关氏后裔聚居地,原名圣裔村.村民有30O多户,80%为关姓.村里有北魏孝文帝时的关朗之墓,墓碑曰:“魏记室关公讳朗字子明墓”.据说,这里的关姓是当年关羽在解州杀死恶霸吕熊以后,其族人害怕官府追查,祸殃无辜,才从解州宝池里下冯村(现名常平村)逃亡迁移到此处的.西古村《关氏家谱》为手抄本,是清代同治九年(1870)续修的.内有赵炳炎《关氏家乘引》一文,叙述修撰经过:闻之,国有史,邑有志,家有乘.同一纪载,而意微殊.史所以昭善政,示劝惩;志所以叙沿革,表人文;家乘之设,则序昭穆,联族姓,上尊祖,祢而不忘,下传子孙于无穷,仁爱之心笃挚而真醇焉.然则,世无论远近,德无论隐显,人无论众寡,苟孝悌之心,勃然而不自禁,则于族谱  相似文献   

19.
张宝明 《寻根》2004,(6):88-92
作为新文化元典的《新青年》,引领中国语言文学从传统走向了现代:从“文言”到“白话”,从“句读”不知到“标点”分明。本来,从“竖行”到“横排”也应该是《新青年》的一大举措,但它始终都只能坐而论道,致使“左行横迤”的倡议坐失良机,最终成为新文化元典一个永远的遗憾。这  相似文献   

20.
田秉锷 《东方文化》2002,(2):119-122
“三国”,由“汉”的大一统分迸支离而成。“一”分为“三”,神州幅裂,故国烟灭,何其悲哉!酝酿了60年,“三”复合“一”,江山大统,新朝鼎革,又何其喜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