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我国国际传播的视角不断下沉,地方涉外新闻报道日益频繁,市县级新闻单位作为重要的基层国际传播主体,不断从广袤的中国大地汲取独具特色的养分,为我国国际传播工作注入鲜活、生动、各具代表性的地方动能。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签约投资昆山,是一次典型的涉外经济新闻报道。昆山各新闻单位立足地域特点,坚持受众意识,优先关注"看什么、给谁看、谁愿看"的问题。采写团队加强深入沟通,强化共情传播,扎实"喂料"提供专业内容保障,并抓住高光时刻,把准报道尺度,推动形成二次传播高潮。本次新闻策划与采写为新时期市县级新闻单位做好涉外新闻报道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闻报道(含对外报道)要体现"中国立场"、展示"中国视角"、表达"中国观点"、传播"中国声音",这已经成为当前传播学界和传媒业界的共识。然而,"中国观点"应该具体包括哪些内涵?"中国立场"是否就等  相似文献   

3.
正对境内外智库机构涉华研究结论进行报道和传播,是中国媒体涉外新闻报道的重要构成。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不同智库机构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到对地方案例的关注,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发展变化及突发事件,越来越零距离、无障碍、快时效地进入国际社会视野。从国情实际出发,对源于境内外智库机构和意见代表的涉华舆论加强针对性研究,在新闻传播实务中突出危机发现、问题切入和主张  相似文献   

4.
曾与一个外国朋友聊起新闻报道,他说,中国很多报道太严肃了,就像板起脸来说教,宣传味太浓。  相似文献   

5.
庞炳庵的新闻生涯,始终与新中国的对外新闻报道和国际新闻报道密切交融在一起。他曾是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部的西班牙语翻译,历任新华社哈瓦那分社、墨西哥分社、巴西利亚分社记者和首席记者,  相似文献   

6.
英国媒介经济学家加谈到,记的报道和记本身,现在已经成为经济的一部分了:“在记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对经济的看法的地方,他们几乎成为经济的一部分,并且更加成为广泛的政治游戏中重要的、间接的游戏。他们不只是观察员和记,他们能够影响他们试图报道的经济”。正由于如此,我国的对外经济新闻报道,社会责任也异常重大。如果我国的对外经济报道,还是报告大好形势,还是单方面叙述自己的立场,还是把一切不利于我方经济发展的外方的政策和国际经济诉讼或制裁概括为“挑衅”,那么我国经济将遭遇由于传媒报道不能适应新形势而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境外涉外媒体吉林行"集中采访活动是吉林省近年来积极打造的对外宣传品牌活动。2012年,围绕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结合境外涉外媒体关注的新闻报道主题,吉林省委外宣办共策划组织了8次"境外涉外媒体集中采访活动",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45个国家80家海外媒体的编辑记者对吉林  相似文献   

8.
中国媒体报道国际新闻的困境,不仅是记者层面的问题,也是生产常规、媒介环境维度的问题。提升中国新闻媒体的国际报道力要从微观层面提升从业者职业素养,通过思维转变与职业认同建构完成从驻外记者到全球记者的转型;从中观层面完善报道机制,优化国际报道的管理机制与模式,从从业者与机构制度两个维度探讨完善中国媒体的国际报道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这里说的对外报道,专门指中国新闻向国外报道,其根本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国际新闻向世界报道,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内。对外报道经常使用外语,但面向海外华人华侨时,用的是汉语。我国从事对外报道的传统新闻机构主要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的对外部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社、《中国日报》、外文局等专业对外新闻机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报纸刊物等。传统的对外报道机构大多是中央单位,也有少数属于地方部门。随着新媒体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新闻传播媒体需要坚持宣传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又要坚持科学报道。宣传性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专业性则是对环境新闻工作者特殊技能的要求。优秀的环境新闻工作者应当做到环境新闻报道宣传性与专业性的统一。一方面,提高新闻的宣传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党性修己,把握好宣传话语权;另一方面,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对环境问题做及时准确客观公正的报道。立足环境问题,找到突破口,从环保生态的角度做好舆论引导。环境新闻宣传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是出产优秀新闻作品的前提,研究和探索如何出产优质的新闻作品,并在现代传播体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传播功能,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中国关于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此之后,国内外众多媒体都对双碳目标进行了持续报道。该文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在线自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关于双碳目标的22篇德语新闻报道为研究语料,以臧国仁的三层次框架理论为基础,结合凡·戴克的新闻话语分析,在高、中、低三个层面,分别从宏观新闻主题、中观议题内容和微观语义的视角,对新闻报道中呈现的中国形象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新闻在线关于中国双碳目标的德语新闻报道呈现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值得信任和务实的领导者形象。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的国际新闻报道由4大块组成,即对内报道(包括公开报道、参考报道和信息报道)、对外报道(中、英、法、俄、阿6种文字发稿)、摄影报道和音像报道。首先介绍新华社国际新闻的对外报道。1983年,党中央批准将新华社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这就为新华社几千名职工确立了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新华社已经从一个长期面向国内的通讯社,初步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世界性通讯社。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里,新闻被称作“故事”。其实,优秀的新闻报道就应当是生动的故事。一些突发事件或现场新闻报道,由于存在大量人物、细节和曲折的情节,容易写成生动具体的故事,而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如有关会议、政策法规或措施的报道,如果在写作中不分主次,大段引述材料原文,就会使新闻报道显得板起面孔,枯燥生硬,可读性不强。  相似文献   

14.
中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新闻语篇对中医参与疾病的防治进行了报道。该文选取4篇有关中医参与疾病防治的新闻报道作为语料,运用语篇历史分析法分析报道所采用的指称、述谓、视角化话语策略,揭示新闻报道所构建的中医的疾病防治者、文化传承者、合作者身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香港回归祖国”、“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克林顿总统访华”等CCTV重大新闻报道中,人们都看到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新闻》主播徐俐的面孔。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是中国实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家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主流媒体全面升级传播硬件,深度接轨国际活语,高度重视传播效果。因而,2010年的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就带有了浓重的国际传播自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日报》是境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英文报纸,也是国际受众解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涉外项目,是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中国日报》2013年至2019年"一带一路"报道为样本,探讨媒体参与国家战略传播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作为世界性通讯社和消息总汇,它的职责就是快捷、准确、高效地将全球,特别是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最新动态和海外读者非常关心的热点新闻在第一时间发布出去。从中国新闻对外报道来讲,新华社应该是海外对中国感兴趣的所有消息的总汇。因此,新华社人每人脑子中都有一根弦,“一定要抢先在其他媒体将消息第一时间传输出去,做到先声夺人”、“在所有重大国际国内事件上,必须有新华社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清明节是新闻报道的“富矿”。围绕丧葬吊唁,每年都可以有写不完的新闻,但年年写,稿件内容相似度高,海外读者难免失去兴趣。今年清明节,新华社对外部和北京分社精心策划,尝试跳出中国人丧葬习俗以及殡葬业暴利这两大清明节报道“常热点”,挖掘其他一些有趣且有对外报道价值的新闻题材,开拓清明对外报道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网站信息发布系统担负着重要的信息发布职能,而作为新闻系统的网站,其信息传输和发布的速度非常之快,但是也面临着Internet上各种安全攻击和威胁,为确保新闻报道和网站信息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做好网站的安全工作对于新闻网站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