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呼应。呼应的设置,既是文章情节的需要,也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质2、使学生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3、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4、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 ,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分析和探索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教学难点 :苯分子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烷烃、烯烃、炔烃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类烃叫芳香烃 ,苯是这类烃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照应也叫"呼应",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要有所交待。照应的技巧,从根本上说,就是组织、使用、安排材料的问题。使用得体,能使材料起到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之效果。有了照应,就容易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得更紧密,使结构更紧凑,中心表达得更鲜明,能更好地引起读者思考、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相反,教学气氛过于严谨,学生对任课教师产生恐惧感,也使学生心理有一种压抑感。这样长期下去。会使学生的思维僵滞,从而影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品质的培养与激发,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时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ATDE教学模式通过“问、想、做、评”四个环节,架设探究式教学中的循证轨道,以获取证据为主线引导学生体会科学验证过程,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文章以“DNA的复制为例”,阐述如何围绕“问、想、做、评”四个环节进行高中生物学ATDE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照应,是指文章中的前后关照和上下呼应。它属于篇章结构的范畴,是文章线索清晰,脉络贯注,达成“整体性”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有一条受中心思想制约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把各部分内容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使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作者行文总要力求做到瞻前顾后,此呼彼应。在阅读教学中,紧扣照应,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遣词造句  相似文献   

7.
语言艺术是语课教学中最善于表现的一种形式,是教与学问产生共鸣的主要“媒介”。富于感情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呼应;推理严密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力量;生动幽默的语言,则如一支“润滑剂”,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因此,要实现教学意图,提高语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语言的组织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阅读不但能扩大知识面,而且能使人的思维严谨,通过阅读才能领略“文章”中蕴藏的丰富的知识奥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被许多老师忽略。本文从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习惯,以便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题的科学性主要是指数学题本身的内容、结构和叙述的正确性与严谨性.失去正确性严谨性的题目,就是所说的“错题”.一方面,错题会使学生思维混乱,形成教学中的干扰;另一方面,倘若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错题进行分析纠正,则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下面以三角函数中的“错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无拘无束的气氛”外,教师还要努力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使之与创新教育相呼应。  相似文献   

11.
在由“应式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中 ,小学自然也由“知识型”学科向“育人型”学科转变 ,“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育心” ,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自然学科教学中孕含着不少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 ,自然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阵地。1 运用认知心理设计教学过程 ,形成科学态度1 1 通过教学过程能使学生积累一些典型的认知经验 ,就自然教学来说 ,要使学生积累一些典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经验 ,为此 ,应做到教学过程与科学探究过程相统一。1 2 教学过程要与认知过程相统一 ,以便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发…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这是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就是把学法指导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课堂教学过程能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要把学法指导有机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课程结构为以“学”为核心的现代课堂教学结构,形成能体现“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语)的“自学——导读——训练”模式。为此,语文教学要明确:①备课时照学情备学法,即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例如,要教会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看待事物,就必须是在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这一观点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将收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学生在运用辩证法之前必须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编后     
一、教学设计建议 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站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思维方法和情感体验的角度去进行设计。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孤立地去接受苯的结构、性质,一定是索然无味的。如果教师能精心建构烷、烯、炔、苯的认知框架,使学生对“烃”这一客观事物有从“饱和”和“不饱和”迁移到“芳香”的认识过程,则能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法和对事物进行对比,发现内在联系及规律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伏笔,就是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俄国作家契诃夫对伏笔的解说特别形象:"例如在前面写到客厅的墙上挂着一支猎枪,那么这支猎枪在最后一定要射出子弹。"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谨,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感。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疑问,直到作者把伏笔揭开,才恍然明白前面的一些看似闲笔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生 ,必须要有创新意识的教师。”语文教学如何创新 ,关键在于教学设计的新颖不俗 ,而教学设计创新又在于不迷信于名案教参 ,不“复印”自己 ,在吃透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 ,围绕教学目标 ,审视和选择最佳的突破口、切入点。实际上就是选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契合点 ,设计出高而精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既能统率全篇 ,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及内驱力的问题去自主读书 ,并力图让学生读有所悟、说有所得。一、奇中见疑大凡一些情节曲折、内容离奇的文章 ,学生都感兴趣。教师在教这类课文前 ,学生早已熟悉…  相似文献   

16.
片段练习好处多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固然需要做系统的、完整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形成明晰、顺畅、连贯的思路,从而使文章有个严谨、统一的结构,但是“化整为零”也不失为一个重要“战术”。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不会写”的缘故,常常是硬凑成篇,应付了事。久而久之,其作...  相似文献   

17.
所谓照应,是指文章中的某些内容在不同位置上的互相关照和呼应,即前面提到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要说的前面须有交代。契诃夫说:“如果第一幕里您在墙上挂了一管枪,那么最后一幕里就得开枪。要不然就不必挂在那儿。”此话就是强调谋篇布局时一定要讲究照应。照应绝不是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通过相互的呼应和补充,使某个人物的出现更加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使某一情节的发展更显一波三折,委婉含蓄,使文章的脉络更为分明,不显突兀,使文章的重点愈发突出。常见的照应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首尾照应。譬如杨朔的《荔枝蜜》的开头是:“花鸟草虫…  相似文献   

18.
戴田云 《小学生》2012,(8):73-7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妨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在解题中谨小慎微、想象力贫乏、创造力低下的现象。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也说:“数学既要教证明,也要教猜想。”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提倡教猜想、学猜想,通过猜想能力、猜想意识和猜想习惯的培养,使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当前,讲授哲学,特别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课,是有难度的。我的体会是,上这好门课的关键是教师不仅自己要吃透原理、了解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的关系,还要找到一种使学生能听得懂,能产生兴趣的方法。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随着“文化快餐”的涌现和资讯业的发展,教师“投机取巧”的手段也多了起来。没有学术功底作为铺垫的授课是浅显的,而且难以引发有深度的思考与启迪。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是古板陈腐的学究气和钻牛角尖式的固执,也不是居高临下对学生的俯视与…  相似文献   

20.
要学会照应     
“照应”,就是文章前后呼应,文章前面写的内容,后面要适当交代。一位作家说:“如果你前面写房间里挂着一把刀,后面的文章就要交代这把刀用在什么地方。不然前面写的这把刀就没有用,是多余的。”由此可见,文章一定要前后照应。照应的方法可分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