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个画师给他的三个徒弟每人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的骆驼,他非常得  相似文献   

2.
画骆驼     
传说有一位画师为了检验学生的成绩,便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卷纸,要求是:用最简单的笔画,画出最多的骆驼。有的学生在纸上密密麻麻地画了一群骆驼,有的学生为了省笔画,只画驼骆头。有一位学生则一笔勾出两座山峰,再画从山谷走出一只骆驼,后边又一只驼骆走出半截身子。这幅画被画师评为佳作。理由是构思巧妙,笔墨简单,寓意深刻———谁能猜得出这山谷里面行进着多少只骆驼呢?(吴冰辑) 画骆驼@吴冰  相似文献   

3.
从侧面入手     
有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位画师要考三个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大徒弟想了一会儿,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  相似文献   

4.
徐乐盈 《教书育人》2011,(35):64-65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纸上画骆驼,看谁画得最多,大徒弟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可画师都不满意,小徒弟只画了两只,一只从山中走来,另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肚子,却得到了画师的称赞。其实,仔细观察这三幅画,大徒弟和二徒  相似文献   

5.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里的一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其内容描写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骆驼最多,徒弟用细笔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试想。如果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学生相当容易理解,但感受不会很深。如何让学生拓展思维,只有时时处处“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做别人没做到的990唤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思维拓展与创新意识,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所以我在课堂中设计了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6.
佚名  洪凌云 《少年读者》2008,(11):24-24,38
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画师,要求学生以最经济的笔墨,画出最多的骆驼.一位学生在卷上密密麻麻地画出了一群骆驼;另一位学生为节省笔黑,只画了许多骆驼头,还有一位学生一笔勾出两座山,又在山谷中勾出一头骆驼,后面跟着一头骆驼只露出半截身子,其余都隐在山后了.  相似文献   

8.
应建清 《中学教学参考》2012,(8):120+94-120,94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朝廷招考画师,要求“用较短的时间画最多的骆驼”。应试者中,有的画了大大小小满卷的骆驼,有的则由近及远,画了一个一个驼队……一位年轻的画师仅用三分钟,而一举夺魁,他用一条线勾画出两座并排的山峰,山的这边画着刚刚露出的骆驼头,山的另一边画着骆驼的后蹄和尾巴。考官评价说:这样的作品构思巧妙,观赏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山峰背后长长的驼队,许许多多骆驼正在缓缓前行。  相似文献   

9.
梁慈祥 《辅导员》2011,(26):18-19
教材原文见2010学年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P46(全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zhao)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luo)驼(tuo),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了起  相似文献   

10.
做纸拖鞋     
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美术老师教我们做纸拖鞋。动手做之前,我生怕做不好,心里慌得怦怦直跳,但又很快平静下来,心想:我一定能把纸拖鞋做好的。开始做纸拖鞋了。我先在一张洁白的纸上画上鞋底,画好了鞋底,我停下笔来,看了看这空白的鞋底,心里想怎样才能把鞋底画得更好呢?于是,我在鞋底上面添画了一些花纹图案,这样看上去就漂亮多了。接下来,我开始画鞋帮了。我在鞋帮的中间画了一个“心形”图案,再涂上颜色。最后,我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把刚才画好的图形剪下来,再用胶水把鞋底和鞋帮粘贴好,这样,一双纸拖鞋就做好了。后来,老师把同学们做的纸拖鞋…  相似文献   

11.
我曾观摩过大班手工活动《化装面具》。活动开始时,教师出示了几个面具范例,在简单介绍制作步骤及注意点后,教师启发孩子根据自己意愿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过了一会儿,教师才发现自己忘记讲解如何确定眼睛的位置了。如果眼睛位置不对,幼儿戴上面具后就会遮住视线,不能跳舞了。果然,他们画的眼睛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的把两只眼睛画得很近,有的画得很远。教师发现有个细心的女孩正拿着画纸在脸上比划,以确定眼睛的位置,便想把这个孩子的做法介绍给大家,以弥补自己的疏忽。教师的这一想法被个别来观摩的教师阻止了,他们想看看孩子们发现眼睛…  相似文献   

12.
乌兰现象     
1963年,美国数学家乌兰在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时,因为对演讲者的一篇冗长的论文不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他无聊地在纸上画线,画出了一个个方格,他本想画一个棋盘自己与自己对着的。但也许是数学家的癖好吧,他画着画着,忽而又想到数学中去了。于是乌兰画出了100个格子,正中间一格填上1,以此为出发点按逆时针方向螺旋式地逐个填数。接着,又把是质数的格子圈出,他想看看如此这般地做了以后会有什么奇特的现象。突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在眼前,质数似乎很喜欢挤在一条直线上。于是,他借助电子计算器打出了从1到65000的螺旋圈,令人兴奋的是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错误成资源     
“圆的认识”,是我多次成功执教的公开课。这次赴浙江学习期满,即将返校,我再次就此内容上了一堂汇报课。在教学“画圆”这一环节时,我如往常一样,先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纸上尝试画一个圆。巡视中,我发现有好几位同学还不知道画圆的方法:有的圆起始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有的把圆画成鸡蛋状,有的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时细时粗……这可太出乎意料了。哦,原来上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在家试着用圆规练习画几个圆,因此,几次上这堂课都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这次因疏忽,我忘记了先让学生练习,所以出现了如此的“不测”。怎么办?我是装作没看见,  相似文献   

14.
一个由中国转到美国上小学的小女孩儿,刚到美国很不习惯,回家跟爸爸说:“我们学校可乱了,上课就不像上课的样儿。”她爸爸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老师就不管。上美术课时,把大家带到外头,指着一座房子说就画这个,大家就开始画,还都说着笑着,想咋画就咋画。他们都画得乱七八糟,有的把房子画成圆的,有的画成轮船的样子,一点都不像,还问老师画得好  相似文献   

15.
生活于世,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美好生活的一种体现,你的人际情况怎么样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打造的小小测试,一起来看看吧!现在,请你准备一张纸、一支笔,画出你心中的太阳,你会把太阳画在纸上的哪一个方向?A.在纸上的东方B.再画一座山,把太阳画在山峦中C.日正当中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数第二册“认识图形”)师:谁愿意把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介绍给大家?(生纷纷举手)生:(到黑板上随手画了一个)这是长方形。生:她画得不好看,有点歪,要用尺画。生:老师,我比她画得好,我来画。……师:用尺画,肯定会画得好一些。(给讲台上的学生一把尺)大家都用尺画一画吧。(下面的学生纷纷拿出本子、尺、笔,自己画起来。画长方形、正方形时,为了不画歪,有的学生压着格子线描,有的围着田字格的边描,有的照着直尺上已镂成形的长方形、正方形描,还有的居然已会借用直尺上的直角去画了。过了一会,都画好了。)生:(画的是□△,边用…  相似文献   

17.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教师说,昨天,我在商店买了一个白色正方形相框(出示相框),想将它妆扮得更加漂亮,准备在相框的四周围上一根红绳子。请想一想,老师至少应该买一根多长的红绳子才够用呢?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一问题?看哪一组想的办法多。二、探索与交流学生拿出与相框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和一根绳子,开始探讨绳子长度的计算办法。有的用绳子在正方形纸上围一周后,量出围的那段绳子的长度是60厘米;有的用尺分别量出正方形纸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各边加起来,即15+15+15+15=60(厘米);有的量出正方形纸一条边的长…  相似文献   

18.
幼儿第一次学写数字“1”时总爱把字写在格子的线上,有的把几个“1”字挤在一个格子里。我就想了个办法,在地上画了一排排与孩子人数相等的正方形格子。要他们当小青蛙,一个个做蛙跳  相似文献   

19.
环境虚拟纸     
我想发明一种环境虚拟纸。环境虚拟纸上画着不同的风景。只要把环境虚拟纸贴在墙上,你就仿佛置身于环境虚拟纸上所画的地方。比如,把画着花丛的环境虚拟纸贴在墙上,你就仿佛置身于花丛中,一股清香的气味扑鼻而来,还能听见蜜蜂的“嗡嗡”声呢!筌环境虚拟纸$新余市渝水三小@刘璐  相似文献   

20.
有位科学家想测试一下儿子是否聪明。于是他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条线,对儿子说“你把这线变细些.但不能擦掉,也不能用任何东西盖上。”儿子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接过纸考虑了一会儿,就把那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