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西方学术史上的杰出人物。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大的思想家。”(《资本论》第1卷第494页)恩格斯也曾称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转引自《哲学史》第1卷第117页)。马、恩在赞誉亚里士多德那“百科全书式的科学”时,肯定了他卓越的、多方面的学术造诣。事实也的确如此。他毕生从事巨大的学术理论工作,不仅兴趣非常广泛,研究范围遍及各个领域,而且学问十分渊博,学术成果名列  相似文献   

2.
荀况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注意吸取各派学说中的精华,努力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成为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繁荣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集早期希腊哲学之大成,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唯物主义哲学,他的原子论是古希腊朴素唯物论发展的最高形式。这两位集大成者的哲学思想是中西哲学史上两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本文仅就苟况的自然观、认识论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影象说试作些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哲学家.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在当时的各个知识领域中都进行过独立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他研究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美学、历史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知识非常渊博.他的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萌芽,可以说是近代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来源.但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亚里多德就是在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上“陷入稚气的混乱状态,陷入毫无办法的困窘的混乱状态”,“这个人就是弄不清一般和个别、概念和感觉、本质和现象等等的辩证法.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人物会在这一问题上犯错误呢?列宁没有来得及  相似文献   

4.
古代怀疑论或者说严格意义下的怀疑论。一般认为是从皮浪开始的。法国哲学史家罗斑在其所著《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一书中认为,从时间上看,怀疑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占据第一位的主要哲学流派。然而考察整个希腊罗马哲学,不难发现怀疑论哲学不仅存在于希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古希腊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物理学、逻辑学、美学等领域都发源于此,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古希腊一位真正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士多德。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则称他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的确,亚里士多德开拓了逻辑学、动物学、生物分类学等全新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几乎涉及到了古希腊所有的哲学问题,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第一次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潜能和现实.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两个范畴的论述都体现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这一辩证法思想对哲学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综合性思维的集中表现,也能够成为理解康德自由任意最全面的视角。康德在近代哲学中扮演的角色相当于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期的地位,他在认识论上整合了天赋观念和经验质料,在实践哲学与目的论中统一了现象和物自身,这种工作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与当时自然哲学家思想的综合。这两位大哲学家在思维方式上的内在联系可从这一研究视角得以充分呈现。  相似文献   

8.
哲学在其源头 ,并不如在现代那样高度专业化却又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在其发生期 ,哲学的智慧之光普照自然和人间。也许正因为此 ,古代哲学有其永恒的魅力。正象中国人经常追忆先秦 ,西方人喜欢以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自居。在古代希腊哲学家中 ,又以柏拉图吸引了最多的读者。所以怀特海说 :“如果为欧洲整个哲学传统的特征作一个最稳妥的概括 ,那就是 ,它不过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我们读他的名著《理想国》 ,可以发现他的理念论 (按照陈康先生的译法 ,应该叫“相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 ;他所设计的理想的国家 ,是以后西方思想…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不仅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而且是伟大的社会思想家。他的一些社会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本文据其《政治学》中的阐述,分别从社会起源、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社会冲突等五个方面分析其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在西方哲学史上建构了一个庞大的思辨哲学体系,这一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他的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的构筑不仅总结和综合了古希腊哲学的全部优秀成果,而且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探索和研究亚里斯多德哲学本体论构成的逻辑思路,对深入研究西方哲学无疑有重大意义。 一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童年,虽然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60年代,冯友兰在以其新理学的哲学基础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颇具个性特色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以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取代以境界哲学为棱心的新理学,以两个“对子”——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作为中国哲学(史)的主题,显示出冯友兰哲学思想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索菲亚(Σοφια)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哲学"西文词汇的词根,在古希腊文化中的本义是"智慧"。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哲学本来就是追求智慧索菲亚的一项活动,但在哲学发展史的进程中,逻各斯中心主义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如此,逻各斯与索菲亚构成了追求智慧的一显一隐双重路径,但索菲亚观念史这条隐秘的追求智慧的路径却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相似文献   

13.
“走出哲学”是二十世纪哲学所表现出来的趋势,其实质是一方面宣告了知性类型的哲学的终结,另一方面宣告了走向“生活世界”的哲学类型的兴起。本借助于语源学的考察,一些思想家的分析,对早期希腊思想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对早期希腊思想的再次经验,来把握当代“走出哲学”这一趋势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关乎思想的根本事情,它只关心生活的整体和意义,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哲学是关乎人之根本即“自然”的事情。依据于此,哲学必然不是观念,不是概念体系,不是逻辑或逻辑思维,不是语言本身,也不是理解和解释的方法。它既不是人类其他经验和“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也不是世界观的归纳和类比。同样,哲学不是化。哲学只是哲学“本身”。现代哲学在观念哲学中“浸泡”得太久,离真正的哲学已经很远很远,可以说不成其为哲学了。要“恢复”真正的哲学,只有回到古希腊哲学家那里,从哲学的“自然”出发考察哲学是什么。此时必须避免用现代“观念论”套用古希腊哲学家。  相似文献   

15.
晚期希腊哲学以伦理学为核心和目的,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哲学的目的使然。哲学的最终归宿只能是人类自身,在经历了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之后,关注人是哲学发展的必然。晚期希腊哲学关注人的特征在后世的哲学中一直得以保留,深刻影响了后世哲学的发展,推进了基督教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近代哲学主体性的觉醒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埋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在方法论上的特色是融会了“新理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史三者的思想观点。在关于唯物唯心的区分上,冯友兰独特地采用了主客观关系,由此把哲学是人生的反思的思想引进哲学史,使之成为研究的元理论。他又通过“具体共相”的概念,沟通了作为精神生活的认识论和人生境界,使得对中国哲学史的评价就不再单纯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评价的唯物唯心问题,而同时也是或者说更主要的是关涉到人的安身立命的价值问题,从而真正切近了中国哲学的内容,解决了中国哲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也实现了对“新理学”的超越复归。这种复归是以理学为基础消融心学的问题,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境界说”作为元理论,使得《中国哲学史新编》超出了20世纪30年代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价值。由此言之,《中国哲学史新编》具有消化马克思主义、总结“新理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一词的词源为希腊文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汉语“哲学”同样也有爱智慧的意思。中西方古典哲学的精髓都是理性主义,从中西方古代哲人对女性的态度就可看出“爱智慧”的哲学有点远离生活。其实,“爱”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从英文Philosophy的词义就能发现哲学与生活有颇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哲学应该要回归生活世界,哲学与生活世界相关联应该成为当代哲学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发展是人们不断对世界进行思考的结果。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思考的对象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古代是本体论哲学.近代是认识论哲学,现代哲学则关注对反理性和语言的研究。中国哲学不应只强调自身与西方哲学的不同,而应努力去思考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去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9.
实践哲学发端于古代哲人在生活世界中对于生活实践的关注与反思。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促使了实践哲学思想的萌生。柏拉图在对理想国的构建中提出了早期的实践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把实践问题提升为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借助于对人性的理解来把握实践,分析了实践的若干特征,提出了古希腊实践哲学的基本构架。古希腊实践哲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界说和理解实践哲学具有积极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南。认真践行叶圣陶"教育为人生"德育思想,加深对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认识;认真践行叶圣陶"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思想,加深对教育过程和本质的认识;认真践行叶圣陶为人师表思想,加深对师德作为教育根本和核心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