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元教育性和复合智慧性是高等教师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复合性、养成性、高标准性是高等教师教育质量的三个重要特征.要提高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质量,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重视促进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各师范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选择并确定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的有机结合模式,最后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融合的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学习时代”与文化再生产视角对内卷的产生逻辑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是社会分化导致教育内卷的心理反映与行为表征。其致因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在宏观上,源于职业教育价值尚未得到家长的认同;在中观上,是“双减”政策下参考群体内的结构性竞争的结果 ;在微观上,是由于家长教育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消解,不仅是国家教育政策的目标导向,而且需要扭转“唯学历论”的社会风气,认同职业教育价值;家长应坚持具有独特个性的家庭教育目标,拒绝同辈群体标准化;学校应勇担责任,提升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3.
法律评价指标分为宏观指标、中观指标、微观指标。宏观指标是评价法律体系的指标,包括位阶体系的完整性、体系结构的层次性、具有主体法和相关规范、内容上的完备性等。法律中观评价指标是评价某一具体规范性文件的指标,包括效力的合法性、篇章结构的合理性、基本原则的统御性、基本制度的功用性和立法技术的先进性。微观指标是评价某一具体条文指标,包括形式的完整性、表述的精准性、内容的正义性、条文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苏格兰构建了一整套教育督导体系,通过采用独特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教育质量框架指标和评价指标,使得督导范围涵盖了职业教育领域的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有效确保了督导作用能够渗透到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以此确保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对一门课程、一项技能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苏格兰地区整体职业教育水平。其为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价制度提供了多层面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职业本科教育是构建技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技能型社会多从宏观的制度、政策环境,中观的社会文化支持,微观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等视角构建。技能型社会建设视域下,理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意蕴。然而,当前存在制度标准体系不完善、大众认知偏差、学校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多种因素,共同阻碍了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不利于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为突破当前困局,从完善配套制度标准体系建设、革新职业教育错误认知、强化资源供给等多种路径,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为建设技能型社会增值赋能。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材内容体系的分层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燕  董圣鸿 《职教论坛》2006,(10):27-29
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现状,一种基本上是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一种是依据工作需要来寻求心理学理论的支持,这二种体系不能完全适应纷繁复杂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应分理论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应用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和专项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三个层次,其中应用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又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这种分层构建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有利于研究目的清晰化和学习内容明确化。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能打破学校自评为基础,政府单一主导评价的局面,有利形成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评价结果。多元化社会评价一方面可以来提升和保障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同时也是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现阶段,我国多元化社会评价体系在宏观和微观上都需要进一步改善,研究将从评价主体多元化、构建丰富的职业教育评价内容体系、实施多样化以及综合的评价方法等角度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新理念与高等学校师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紧扣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焦点———师德评价问题,从教育新理念的角度,针对高等学校的师德评价,提出了独特的研究思路。在对师德评价的教育新理念作了宏观定位之后,又对师德评价的主要领域、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问题作了微观定位。  相似文献   

9.
教育新理与高等学校师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教育探索》2002,(10):94-95
本紧扣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焦点-师德评价问题,从教育新理念的角度,针对高等学校的师德评价,提出了独特的研究思路。在对师德评价的教育新理念作了宏观定位之后,又对师德评价的主要领域、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问题作了微观定位。  相似文献   

10.
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外关系入手,在肯定学校内部监控作用的基础上,强调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作为质量外部监控实施主体的必要性,提出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监测与评价是宏观评价同时兼顾微观评价、终极性评价同时兼顾过程性评价、行政性评价同时兼顾专家的技术性专项评价等的新认识,并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对象、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构建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为基础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相统一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定们在为应用技术领域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学生除了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具备与职业技术相关的能力。职业技术的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应不同于学术型或研究型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2.
高等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忽视高等职业教育具备高等性的层级特征,将使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出现偏差,陷入泛职业化的泥潭.在新一轮的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中,高职院校只有坚守自己的层次和类型,在突出职业教育属性的同时,重视其高等性,才能实现其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其主要原因是:1.教育体系不合理;2.劳动用工制度不完善;3.职教未能实现其应有价值;4.“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的消极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与德国、奥地利职教社会地位有很大的区别。在德、奥两国,家长能理智地接受子女读职教的现实,公众对职业教育高度信任,两国的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非常紧密,特别是两国实行职教的双元制主体模式,更体现了双方共同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合作特色。我国种种情况正好与之相反,公众对职业教育普遍缺乏信任,社会各界对职教也存在漠视和歧视现象。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规范标准,提高教育质量,让社会、企业和学生充分享受职教实惠;严格执行用工制度;加大正面宣传,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作用,是提高职教的社会地位,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府决策变为社会现实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要注意处理好“技”与“德”、“器”与“道”、“知”与“识”的几对关系。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社会之窗的开启,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方在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思想深入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教育必须在专业设置、教育内容与师资队伍等上具备的一些特色,主张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以综合素质为本.培养具有完备职业人格、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高职院校应依据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资源需求的现实前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走综合素质化的发展道路,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高职开设法律基础课的目的,高强《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应是:适应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结合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特点,使之成为系统性强,知识全面和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教材,为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集职业技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等为一体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其毕业生在如今庞大而艰难的高校就业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应与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有所不同。如何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不同专业及综合训练的需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多元评价主体的组成、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具有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品格等创新素质上,而这些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从教育的直接有用性出发,短期内创新创业行为的出现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和成功;而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长期的人文熏陶对人的品格和气质的影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者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高度的方向一致性,在高职人才素质结构上具有紧密关联性。重新思考和探究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问题,可以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商洛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该专业职业性、服务性、地域性等特点,突破师范教育的思维定势,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由师范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型,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