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柠 《广西教育》2010,(29):33-35
学生工作理念是"全面教育"、"全人教育",包括学业、社交、精神、心理、体质、艺术等方面。我们认为,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关注的是人生经验而不是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2.
陈敏 《考试周刊》2011,(27):87-87
数学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课堂教育就应提供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它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改革的热门话题。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厌学"转化为"愿学—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人是教育的、受教育和需要教育的生物。教育是一种关怀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其真实意义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而进行的社会活动。"那么,教师在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邢台市第十中学建校于1971年,多年来,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适合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打造"绿色课堂,生态校园"的发展目标,走特色立校、内涵发展、课改兴校之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过去名不见经传的一所普通初中近几年连续创下了邢台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邢台市"文明校园"、河北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中国当代特色学校"等等惊人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以学校的每一天造就每一个学生的本色人生",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三余中学坚持不懈的教育信念。它包含着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教育平台与机会?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了什么样的人?"学校的每一天"的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境界。"造就"就是"教育",就是如何去研究、思考和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教育策略;如何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在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的定位上、在学校教育活动的选择与设计上、在学校教育的组  相似文献   

6.
绿色课堂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范式和一种教学艺术,内涵丰富。新课标下构建"绿色数学课堂",要把班级、课堂、创造、发展、生活等还给学生,同时,要注意避免在构建"绿色数学课堂"的实践误区。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上课画条条,课后背条条,考试默条条"的"三部曲"教学模式在中学文科教学中,极为盛行,尤以政治和历史为最。这种过于重视学生的辐合思维而忽视辐射思维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倡在中学文科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法"。教师要想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应做到"寓理于情",以真情调动学生激情,借助情境理念教学,关照"角落",调动全体。总之,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有着永恒的价值,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刘弛美 《考试周刊》2011,(34):224-224
"技术"作用的对象是"物",而"艺术",作用的对象是"人"。我们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初中教育作用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人";他们是少年,思想活跃,行为好动,朝气蓬勃,可塑性极强,是生龙活虎的"人",处在长身体,形成世界观的时期。所以,初中教育更应该是一门艺术,不能把它看成是一门技术,更不能把它看做是我们吃饭谋生的手段。我们应该用艺术的标准去衡量、要求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9.
汪荣跃 《教师》2013,(31):30-31
中学阶段是初中生身心发展关键期、"三观"形成时期、人生发展的"黄金期",是告别童年,向成年靠近的过渡期——青春期,这时期中学生心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处于半成熟,像个"小大人",是中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时期.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后,广大中小学普遍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任务纳入工作范围.但我们也看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特殊生心理教育问题,对此有必要进行认真探析.如何对这些"留守子女",进行健康心理教育?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成了中学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留守中学生"心理教育问题找出原因,寻求有效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李育林 《文教资料》2010,(19):165-167
新课程的两大主题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本文认为,成为"有思想的历史教师",是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涵,有思想的历史教师要深刻把握和领会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以培育精神为根底的历史教育思想,理解和明了历史教育的本质及历史教育究竟有什么价值等最基本的问题,不断更新史学观念,了解和把握史学研究新趋向。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它以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优美的意境,备受人们的喜爱。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而我们"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教书"是为了"育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与基础。在古诗词中,有许多有助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做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形成的引导者,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2.
张建中 《上海教育》2014,(33):42-43
"一切为了学生一生幸福着想,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是西南位育中学在创建之初就定下的办学宗旨。2008年,学校又提出"要关注每个学生成长轨迹",坚持为每个学生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终身学习的基础、走向社会的基础"。"激发成长自觉",这个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命题,就是脱胎于对学校办学传统的提炼与校情的认知,与西南位育一以贯之的办学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过于强调学科自身的体系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深化英语教育改革要重视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服务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一、人文精神是深化英语教育改革的基点人类呼唤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人文精神,在中国哲学和古希腊哲学中早有论述。在中国哲学中,人文是指"人事"、"文明"或"人世间",即人道。  相似文献   

14.
李安娜 《考试周刊》2011,(5):120-121
素质教育(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是在教育发展到了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质量教育。中学英语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别的学科一样,具有双重任务,既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又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力量,但首先是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任务。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外语教学必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还提出了要"培养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各方面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问题学生"一般来说个性特征比较突出,"缺陷"与"特长"并存,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使然。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看待"问题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问题学生";通过提升"问题学生"的"软实力"、加强跟进性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个性成长档案袋等路径来有效转化"问题学生",发挥潜能,促使其全面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教育公平,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南通中学建校百年,在传承学校文化和办学传统,走向新百年的发展中,学校提出"办好精品高中,促进多元发展"的目标,并通过深入全面地推进"难忘教育",继续深化和彰显学校教育特色,再创学校发展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7.
杜晓华 《甘肃教育》2011,(22):24-24
把德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对接,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德育重在"育德",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其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要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学校要在教育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及成果转化上实现高度统一,取得"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红梅 《考试周刊》2012,(3):185-185
高中美术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还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师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我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多年,积累了一些美术教育经验,现就美术特长生的培养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钱黛蕙 《化学教与学》2011,(4):50-51,62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追求的最高价值取向,是一切新理念的核心所在。"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为使学生的生命意义更加精彩,我们的教育必须尊重受教对象,为他们的发展服务,而服务的方式方法必须遵循青少年教育的规律。具体地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20.
姚彦 《学子》2013,(8):93-93
曾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有智慧的教育并不在于学生有多少特长和爱好,而在于他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如何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望",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就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回顾这几年的教育工作,我觉得,要想达到这一境界,其实并不需要什么精湛的教育艺术,只要我们平日里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捧着一颗真诚的心",适时地送上真诚的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