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邮票史》第一卷初稿评审会于10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邮电休养所举行。《中国邮票史》主编孙少颖,第一卷编委刘广实,徐星瑛,编撰者蒋宝林、张乐民、冯卫等1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2.
徐星瑛(1919—),浙江桐乡乌镇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士。  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首批名誉会士和会士中唯独徐星瑛,除了中国邮票博物馆鉴定室鉴定专家和上海市邮协学术委员两个学术性很强的头衔外,再也没有任何“一官半职”;徐星瑛虽曾只以《华东区邮票》在全国邮展中拿过镀金奖,但在世界邮展摘取高奖的集邮家都忘不了他的支持;徐星瑛虽然没有出版过个人的邮学论著,但是多种经典性集邮文献都少不了他参与审稿。他写的《试析上海的“星期戳”》一文被评为全国优秀集邮学术论文……他是一位研究型的集邮家,无论对中国票、外国票、…  相似文献   

3.
上海邮票会是当年闻名中外的国际性集邮团体,会员国籍达10个。长期以来,我国集邮界普遍认为上海邮票会没有会刊。集邮家朱世杰在1937年就撰文称,"惟该会无会刊、月报发行,以供会员研讨邮识,互通声气,实一大缺点"。集邮家张赓伯也在1943年10月15日出版的《国粹邮刊》上称,上海邮票会"从未有会刊出版"。中华全国集  相似文献   

4.
信息荟萃     
1月15日 原新光邮票会上海会员傅德霖、徐星瑛、谈佐麟等16人去苏州旅游,与苏州会员联谊。 1月18日 上海美术馆举办董连宝版画艺术展,  相似文献   

5.
翻阅1993年第五期《上海集邮》,赫然见先仲兄建方在《甲戌邮刊》发表的《不速之客》一文,不禁回首往昔,思绪万千。 先仲兄在读小学时就开始集邮,以后参加新光邮票会、甲戌邮票会及日本的邮会为会员。先仲兄除爱好集邮外,并喜爱文学与音乐,经常在各大报副刊及邮刊发表作品,所得稿酬即用之集邮,故邮藏亦颇可观。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为先仲兄题“邮星”两字(见图)以资鼓励。 抗战军兴,上海沦为孤岛,先仲兄于1939年春离  相似文献   

6.
解放区邮票中的“红印花”——“稿”字邮票,记入了中国珍邮的史册。关于它在集邮界的面世我们应该记住一位新四军老战士、集邮老人汤若泉先生。 汤老生于1919年,12岁开始集邮,最初集得宣统登极、中华邮政开办25年和孙中山国葬纪念邮票,引起极大的兴趣,从此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他在1941年参加上海新光邮票会,为778号会员。与钟笑炉、马任全、王松麟等上海集邮家都有交往。钟先生向汤老寄赠《近代邮刊》,汤老请钟先生代购《斯科特邮票目录》,也为钟先生收集解放区邮票,两人交流邮识。互  相似文献   

7.
徐星瑛于1919年1月出生在浙江乌镇,在常熟的中学就读时开始接触外国邮票,并与奥地利、德国等西欧国家的邮友通信。后随任职于交通银行的父亲前往东北,开始收集中国邮票。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到上海,开始经营各国邮票。  相似文献   

8.
我国早期的集邮书刊刘广实清光绪五年(1879的),上海《审报》刊有最早的收买邮票广告。征求人是“新泰兴洋行内,哈文斯”, 广告题是“收买信封老人头”。光绪六年,上海清心书館发行的《花图新报》上, 刊有“各国信館这印图”一文,共六百多字,是我国最早的介绍集邮的文章。文内称邮票为“信印”或“国  相似文献   

9.
本刊今年第6期40页刊出徐星瑛的《普30、31(第一组)邮票上的微缩文字和荧光油墨》一文,对邮票上微印文字作了详细介绍。列出1元票左下角印有“ZHONG GUONIAO”(中国鸟)黑色文  相似文献   

10.
在查找国内、国际邮件资费时,翻阅了不少邮报、邮刊。受益之余,见《上海集邮》1995年第2期刊登徐星瑛老先生《华东地区国际邮件资费沿革探讨》一文的沿革表中,还有空缺。现仅就笔者所占有的资料,对1949年7月后的几次邮资调整情况,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11.
水原明窗先生逝世已届十周年,《上海集邮》拟辟专栏以志纪念,我是水原先生生前挚友;张乐民先生望我写些水原先生事迹,从而激起我对水原先生的怀念。 1957年,水原先生以日本集邮家代表身份来上海访问,当时接待的是马任全先生、钟笑炉先生和我,陪同谈邮事。水原先生此次带来了一册《新中国邮票图鉴》,除纪特邮票之外,也有解放区邮票,这是水  相似文献   

12.
叶榛 《上海集邮》2001,15(1):9-10
约半年前,原新光邮票会会员联谊会上海小组的例会上,谈祖麟先生出示一张老照片,那是曾被用作《新光邮票杂志》第15卷第1期封面图片的1948年度会员大会全体合影。  相似文献   

13.
1925年10月1日,上海“中华邮票会”主持人周今觉(1878-1949)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大型正式邮刊《邮乘》(中华邮票会会刊),从创刊号至1929年7月出版最后一期,共出版三卷9期,第一卷出刊2期,第二卷出刊4期,第三卷出刊3期。在1927年6月20日出版的《邮乘》第三卷第1期和9月20日出版的第2期上,两次刊登了一则  相似文献   

14.
新书架     
《世界生肖邮票目录》周治华、徐星瑛、黄秉泽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32开,铜版纸彩色精印,定价40元。收录全世界至2006年的所有经认真鉴别的生肖邮票共1925种,包括小全张、小型张、小本票等,列出每种邮票的中英文名称、发行日期、编号、版别、规格、齿度、图案及其说明、市场参考价,以及部分邮票的全张枚数、发行量。  相似文献   

15.
韩海麟 《上海集邮》2007,(11):22-23
随着集邮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和收藏早期集邮文献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整理、抢救历史文献,满足不同层次集邮者收藏和研究需要的影印本便应运而生了。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缘故,一些早期集邮文献被多次影印后,仍会有乐此不疲的后来者。如原上海中华邮票会第一种会刊《邮乘》就至少出现了4种影印版本。《邮典》、《近代邮刊》、《金竹邮刊》等  相似文献   

16.
笔者拜读过《集邮博览》第九期上北京李蔚清和上海宝木两位先生分写的《呼吁纪特邮票在邮政窗口出售》和《新邮减量究竟有没有用》两文后,觉得邮政窗口不出售纪特邮票责任在邮票发行部门。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未发行的红十字救护附捐邮票图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徐冶敏先生在《集邮》增刊10期和《集邮博览》2004 增刊2期发表的《2004年集邮热点研讨六问》,其第二问谈的 是"杳无去踪的中国'第一套'红十字邮票"。徐先生从50多 年前《近代邮刊》1948年12期上读到"兹闻邮局又将发行红 十字会附捐邮票,全组计四种,图案各不相同"的预告,但该 套邮票最终未发行。徐先生就此提出了问题:具体是什么原 因导致拟议中的红十字会附捐邮票最终流产呢?战争,政权 更替?这套未发行红十字会附捐邮票的设计稿或印样,甚至  相似文献   

18.
1985年正当台湾铁路节时,爱好铁路与火车邮票的同仁郑玉藩、马嘉良、蔡英清、廖光禹、魏耀林等,于邮政博物馆802室成立了火车邮票俱乐部,由邢忠义先生负责资料室工作,决定出版《铁路邮刊》。火车邮票俱乐部比较特别,它是一个邮会组织,是台湾第一个小型专题性的组合,会友多是老铁路和对铁路与铁路邮局十分喜爱的人,所以很有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1920—1930年间,在《申报》上出现过的集邮团体有上海邮票会、神州邮票研究会、海上邮界联欢会、中华邮票会和新光邮票研究会等,现将《申报》上记载过的这些集邮团体的活动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读《上海集邮》1995年第2期上戴定国先生的文章《美国的集邮人数和邮票市场》,笔者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探讨美国的集邮人数,对了解美国的集邮现状是不是有决定性意义?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方,其集邮人数的多少,实在很难推测。据美国旧金山的中英文集邮报《美亚集邮报》所刊,美国人评论一个地方的集邮现状,往往是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