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数学及数学方法这一人类文化现象及意境,指出了数学研究问题在某一层次上的本质及表现原理,并提出了为提高数学教育品质作为数学教师需要知道的数学哲学背景,为进一步研究数学和数学教育方法中的人文意境作了基础性的铺垫.  相似文献   

2.
数学实验与现代数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实验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是提高现代数学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培养现代化高科技人才的关键。本文论述了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研究了现代数学教育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以及数学实验在现代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数学实验课程的实施办法、数学实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人文意境和数学教育的哲学背景及思想上,阐述了在"解读公式、形成公式"教学环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原创能力和做人品质.  相似文献   

4.
一、数学素质教育及其研究现状   中国的基础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数学学科教育也不例外。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   数学素质教育的口号,首先是在 1992年 12月的宁波全国高师数学会上,就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而提出的。这次会议研讨的结果之一,就是以数学教育研究小组名义发表的《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的制订,其中对数学素质作了一个界定,即数学素质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信息交流 4部分。此后对数学素质教育进行的探讨已在国内形成为数学教育及…  相似文献   

5.
数学文化的意蕴、意趣和意境对应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思维、语言去观察、思考、表达现实世界.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将数学文化渗透,融进日常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其教育的思想及研究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界应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为纲,作为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的数学教育,应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对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和数学素质教育的阐述,并具体分析了对数学素质的认识,以及如何进行数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如何通过高等数学这一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为高职院校教育服务,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学院的具体情况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内容上重视数学的内在思想性,教学方法上营造人文意境,并结合案例具体说明了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加强数学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哲学及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育哲学及对数学教育的启示□刘卓雄(福建省宁德师专352100)一、为什么要重视数学教育哲学研究数学教育哲学是八十年代以来在国际数学教育界所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其主要内容是数学观,数学认识论——关于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的性质的分析,以及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学教育研究一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繁荣”背后也有许多不足.因此数学教育研究需要规范.数学教育研究的范式则是数学教育研究规范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数学教育研究通常可以认为有两种范式:一种是心理学范式,另一种是教育学范式.这两种范式对数学教育研究的作用和前提条件是什么,各自会给数学教育研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有必要对它们认识清楚.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育中的几个社会、文化问题李建华虽然数学被认为是全世界通行的一种语言,但数学教育却不是这样。数学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无论是考察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数学教育,都要涉及各国的整个教育体系、社会及文化背景。因此,要寻求其中的一些规律,必须细心地阅读和研究许多...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主要表现为它所特有的逻辑美、科学美。数学概念判断之准确,推理之严谨,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之紧密与精妙,解题思路之丰富与简洁,数学语言之精炼,及数学材料的整体性、系统性、有序性、结构性……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数学美的各种意境,为美的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科学与美是一对孪生姐妹,数学美总是溶美与真为一体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无论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还是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将发生深刻积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美的教育呢?我以为要——一、挖掘美的实体,感知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50多年来,我国教育界基本上实施着一种几乎是残缺不全的数学教育。为了给学生一种相对全面完整的数学素质教育,则要实施全数学教育:以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一大空间中的问题为核心,以数学知识学习为主体,数学能力培养为主轴,数学精神建设为主导,充分发挥数学既作为教育的内容,又作为教育的工具的双重作用。同时,要有一个全数学教育的空间:一个以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一大空间为依托,并以其中的问题为该空间的坐标原点,以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精神教育为三维坐标的(甚至是更高维的乃至是分维的)数学教育空阃。全数学教育空间具有数学性和教育性、独特性和关联性、全面性和开放性。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追及问题为例,给出了一个实施全数学教育的具体图景。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老师创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再创造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与实践问题。此过程中,学生启迪思维,发挥想象,教师穿针引线,由浅及深,师生双方互动达到最佳融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本文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为例,来品味教学时创设的数学意境。  相似文献   

14.
傅种孙著作《高中平面几何》所体现的教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明  杨世明  陈汉君 《数学教学研究》2003,(10):F002-F002,3,4
傅种孙为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为数学教育一代宗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其数学教育思想及数学方法论的观点研究不够深入。在他著作的《高中平面几何》中体现了“重视数学思维过程”、“关注通理通法”等思想,他关于数学教育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他关于教师要“视学生如新人、要有创新意识”等见解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哲  张维忠 《中学教研》2004,(6):F003-F004
数学教育应该从数学史中吸取养料,来丰富数学的教与学.基于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关系国际研究小组(HPM)研究的启示以及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认识,把数学史作为数学教育现代化研究的一种视角,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现代化之间存在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Jon  R.  Star  Kuo-Liang  Chang  朱迅宇  李俊 《数学教学》2008,(9):35-36
2004年8月《华人如何学习数学》的英文版率先由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在新加坡出版,时隔一年,该书的中文版也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推出.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由华人为主要作者,以西方研究方法研究华人数学教育,向世界数学教育界揭示华人数学教育的专著.出版至今,反响热烈,国际著名数学教育家Alan Bishopz在亚太教育杂志特意为该书撰写书评(译文见《数学教育学报》,2005年第2期),本刊2005年第8期也刊登了张奠宙、赵小平两位先生在此书诞生时的感想.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从事数学文化研究的年轻学者,近读国内外著名数学哲学家、数学教育家郑毓信教授等所著《数学文 化学》,深感这是一部开拓数学文化学广阔研究领域的力作.该书作者以其坚实的数学哲学素养、广博的数学史积累、 新颖深刻的学术观点,初步建立了数学文化学的理论框架. 通读《数学文化学》,感到该专著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多方位的理论视角和跨学科的研究方向.在《数学文化学》的第一篇“数学的文化观念”中,作者从“数 学对象的形式建构”、“数学共同体与数学传统”、“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的数学文化” 几个方面全面深刻地阐明了自己对“数学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认为“数学主要地被看成人类的一种活动,一种 以‘数学共同体’为主体、并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并对“数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文化” 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笔者特别钦佩作者对数学文化研究的下述见解:“数学文化学构成了数学哲学、数学史 和数学教育现代研究的一个共同热点.”在这一基本观点的指导下,《数学文化》充分体现了数学文化研究的交叉性、 前沿性、创新性、理论性. (2)精湛的数学哲学思想在数学文化研究中的自觉运用.从数学哲学与数学文化的关系看,笔者相信,要想在 数学文化研究中取得成绩,有所突破,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哲学素养;同样地,要想进一步推进数学哲学研究. 也必须借鉴数学文化的视角和方法.如果说数学哲学是从微观机制上认识数学科学体系内部概念、理论的本性及产 生、发展规律的话,那么数学文化则首先是试图从宏观角度鸟瞰数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数学与社会、 政治、经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之间所具有的或深刻固定或富于变化的互动关联,并进一步寻求数学与人类整体 文化的统一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哲学研究是数学文化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数学文化研究是数学哲学研 究的继续和深入.我们从《数学文化学》一书有别于某些数学文化研究的一个鲜明特色.作者能够紧紧围绕数学文 化主题,自觉地把数学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并渗透于数学文化研究之中,初步形成了富有高度哲学概括力的数 学文化基本理论. (3)重视数学文化的历史研究.《数学文化学》在浩如烟海的数学史料中,以文化为主线,形成数学文化史的 研究雏形.与以往数学史的研究仅仅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不同的是,数学文化史的研究把重点放在揭 示数学发展的文化渊源.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数学文化史的研究,其基本立场就是把数学看成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并从这样的角度指明数学历史发展的社会——文化渊源.”很明显,正如著名数学家彭加莱所言:“如 果我们想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除去数学文化史的研究对数学文化研究不 言而喻的重要性之外,数学文化史研究可以为数学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研究领域.数学文化的历史研究应该 成为数学文化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和中西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更应引起数学文化工 作者的重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评价、继承以及如何迎接挑战的问题,而且对于中国的现代 化也有现实意义. (4)对数学教育问题的关注是《数学文化学》一书的另一个突出特色.我们注意到,作者在数学·哲学·文化·教 育系列丛书中第一部著作《数学教育哲学》中,就已经开始用其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数学教育的哲学基础, 提升了数学教育的理论地位.作者在其广泛深刻的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研究中对数学教育的关心是始终如一的.在 《数学文化学》一书中,作者没有停留在数学文化观念、数学文化史和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些数学文化基本问题的论 述上,而是更进一步深入到数学教育的现代研究中,例如作者倡导的数学教育的社会一一文化研究;基于数学文化 研究并结合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趋势多提出的数学教育的社会维度;数学教室文化;民俗数学与数学教育的研究课题 等对于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教育过程和数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迪. 最后想说明的一点是,虽然在数学文化领域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由于数学文化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许多 课题研究还有待于深入.笔者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像《数学文化学》这样的高水准研究成果的问世和数学文化工 作者之间的广泛交流,数学文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会逐步走向成熟. (陕西师范大学黄泰安供稿)  相似文献   

18.
曹才翰先生的数学教育研究,有3个标志性事件:发表《论数学教育及其研究》,阐述了数学教育学的内容与结构,并提出了20个研究课题;出版《数学教育学概论》,这是我国数学教育学的奠基性理论专著:起草《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提出数学基础知识含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界定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能力、个性品质等的内涵.他提出数学教学科学化问题,并在数学课程、教材、教学,特别是数学教育心理学等各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对我国数学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木铎金声是儒家对教师的一种文化想象和价值推断,阐明了古代教师的基本操守和意境。家国情怀是教师的人生意境,孔颜乐处是教师的学术意境,有教无类是教师的教育意境,诲人不倦是教师的教学意境,切磋琢磨是教师的创新意境。实行合理的教育治理,放松对教育的行政干预,回归儒家的教师意境,使教师能够自由地发出木铎金声,可以为中国教育的复兴辟出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学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为迎接21世纪,使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走到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前列,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研究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