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年王冕》一课,以时间为线索,记叙了王冕七岁父亲去世,靠母亲做针线活维持家用,家境贫寒,十岁替人放牛,却不忘读书学习,十三、四岁边放牛边学画,十七、八岁终成画荷花的高手,离开秦家,仍不忘孝敬母亲的故事。回顾2009~2011年间两次教学《少年王冕》,颇有几分感触,于是,笔者欣然提笔,记录下教学《少年王冕》一课的行与思。  相似文献   

2.
在执教苏教版第九册《少年王冕》一课时,我们常常对文本第5自然段中“自然景色的描写”的处理存在疑惑。轻描淡写吧,显得对语言文字训练不扎实,因为课文后就有背诵积累这段文字的要求;浓墨重彩吧,又显得和少年王冕形象的习得格格不入,使这段景色描写成了“鸡肋”。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施教和讨论,使笔者产生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触,于是重拾课文,由景人情感悟少年王冕。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丹阳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围绕"小学写人记叙文教学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这一主题展开了研讨活动。活动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学员代表执教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的一篇写人记叙文《少年王冕》,第二步:全体研讨。以下是《少年王冕》(第二课时)这堂课主要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4.
仇丽娟 《考试周刊》2012,(42):53-54
我有幸参加了全区"名师进校园"活动,并承担了五年级《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任务,以下是我在活动中获得的深刻的体验。一、文本研读要深入钻研文本,教师对这句话都不陌生,但是到底怎样为深刻研读文本,如何读进文本里去,这是不容易的。《少年王冕》这课看似很简单,  相似文献   

5.
赵云洪 《成才之路》2013,(32):68-68
学习苏教版7年级下册《爱莲说》时,我联系了苏教版小学9册一篇课文《少年王冕》,一个写物,一个写人,我作了比较教学,效果较好,把我的教学思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是困扰教师的热点问题。试以《少年王冕》(苏教版五上24课)为例,诠释基于儿童又适合语文课程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探寻历程。一、基于课文:表面热闹,学习活动华而不实根据"教师用书"提示,初教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理解辍学放牛和自学画荷两件事,认识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刻苦的形象,受到思想熏陶,具体分三板块实施:  相似文献   

7.
<正>听了组内教研课《少年王冕》,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对我深有启发。片段回放师:读了课文《少年王冕》,文中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王冕是个学习很用功的孩子。生2:王冕是个学习刻苦、认真的孩子。生3:王冕是个体谅、理解母亲的好孩子。生4:王冕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师:对王冕的学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生5:"勤奋好学"。(师板书)师:对王冕体谅、理解母亲方面,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抓住《少年王冕》一课中的精彩词句,引领学生赏析、咀嚼,在深入领悟中,引导学生习得了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的故事.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少年王冕》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写人的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却仍不忘读书学习,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的故事,赞扬了王冕勤奋好学、孝敬母亲的美德。全文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形象。让学生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如何激发学生真正感受"树立榜样"的力量,深刻理解和体验王冕画得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也懂  相似文献   

11.
郭勇 《教育文汇》2010,(1):39-39
《少年王冕》我上了多次,教起来照说是轻车熟路了。课文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孝心”,写了“辍学放牛”和“学画荷花”两件事。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学生只要读上两三遍,即能感到少年王冕的“好学”和“孝敬”。难道在这个层面上就戛然而止吗?这天晚上,我又一次打开课本,再感受一下王冕,细读一次课文,看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走到学生的前面,走到学生无法抵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听了组内教研课《少年王冕》,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对我深有启发。片段回放师:读了课文《少年王冕》,文中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王冕是个学习很用功的孩子。生2:王冕是个学习刻苦、认真的孩子。生3:王冕是个体谅、理解母亲的好孩子。生4:王冕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师:对王冕的学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生5:“勤奋好学”。(师板书)师:对王冕体谅、理解母亲方面,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生6:“孝顺母亲”。(师板书)  相似文献   

13.
陆常东 《教育文汇》2010,(12):37-37
最近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少年王冕》时,我注意到文中这样一段文字:“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支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相似文献   

14.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现行的苏教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几篇古典小说片段,如《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三打白骨精》。这对于学生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承和简化文言文的习得,都有相当的助益。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行进中迷失了,或是沉浸在古典小说情节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小学语文中选取了《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少年王冕》两篇"教会孩子正确面对缺点和困难"这类母爱的文章。这两篇文章的母爱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但也存在"过分完美、脱离学生的生活、成人化倾向较浓"的问题。其实,母爱应多给孩子们坚强后盾似的平凡感动。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4课《少年王冕》第二自然段。母子二人的对话感人肺腑,但学生读时语气平淡,情味寡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再仔细读读这部分内容,想象母亲和王冕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语气、语调等。  相似文献   

17.
刘海绒 《小学生》2013,(9):121-12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的文章都是古典赏析:《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我教《清平乐村居》前,早读课时发现同学们对这首词并不陌生,大多已能熟读成诵。一问之下才了解到是四年级时在《古诗文选》上已经读、背过。哦,看来倒不需要预习了。未教已会背,那我还需要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文本细读应赋予它更广泛的概念,语言文字是它丰富的内涵,时代背景、作品原著、各家研读成果以及评论等是它的广阔的外延。笔者以《少年王冕》为例,撑起文本细读的长篙,感受到向文本更深处漫溯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新课1、《儒林外史》(出示幻灯片)作者是吴敬梓。2、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冕》就是选自其中的第一回。【设计意图:简洁明了地切入课题,让学生在头脑中植入课题、作者及《儒林外史》。】二、检查预习1、完成词语检测。2、点击课件,出示词语,自查。三、整体感知1、齐读课题。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写人)写人的文章可写的事情太多了,王冕的少年时期发生了许多事情,作者却只精心选择了他少年时候的四个片段:(出示幻灯片)七岁——十岁——十三四岁——十七八岁。2、默读课文,再找一找,这四段时期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王冕的什么事情?(可以用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20.
【《少年王冕》教学片段】 师:你能读读描写美景的片段吗? (生朗读一遍课文后,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你自己读了这段话之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