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一、教材分析跪跳起是选自浙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二(三年级)的技巧类教材内容,可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和腰腹力量。本课是单元教学的第1次课,难度适中,主要掌握“摆、压、提”三个基本动作,教学重点定为起跳时脚背压垫,教学难点是跳起时收腹提膝。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秦武 《体育教学》2014,(10):12-1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废报纸、废旧布袋、彩带自制体育教具"袋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的学习氛围中,体验转体挥臂的掷远动作。引导学生利用自制器材进行各种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体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3.
顾海军 《体育教学》2014,(11):20-20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准确定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师生共同的课堂演绎,学生用多种篮球投准的练习方式,学会投准的几种不同动作,增强学生上下肢的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提高学生运用篮球进行锻炼和活动的能力。概括来说,本课总体呈现了三个亮点: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执教的水平二(三年级)《田径:迎面接力跑》一课在2023年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四城市第八届中小学优质体育课展示研讨活动荣获一等奖并现场展示,现将本课的设计思路与大家分享。一、教材分析迎面接力跑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二第四章第一节跑的练习,是身体基本活动的重要内容。这一教材对提高学生灵敏素质和反应、协作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正>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倡导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这一理念为理论依据。根据水平二的目标要求,遵循体育教育教学原则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及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力基础、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和场地器材情况,对本节课进行设计。力求体现小学中高年级小篮球教学"以赛代练,练赛结合"的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体育》教师用书(节选)学期月份周次一年级二年级走走投掷跳跃游戏徒手轻器械体操投掷游戏攀登爬越平衡球类游戏奔跑游戏机动机动攀登爬越平衡韵律活动技巧跳跃球类游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第一学期91011121注:1.本表以连续单元(集中排列)制定学年(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各地、各校可以自主选择教学计划中各项内容的排列方式。2.本表以单一教材为例,制定学年(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各地、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单一教材、双教材的教学计划。小学1~2年级(水平一)学年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三、四年级学生,由于不开设体育课,体育观念淡化,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稀少,身体素质水平下降.针对现状,我院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在三、四年级开设了体育课。实践证明,开设体育课后,对增强学生体育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以及促进体育教学改革都有重要作用。这对迎接21世纪,全面完成高校体育任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指导思想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理念,本着寻求适合儿童实际的体育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开发与运用器材的思想,设计了水平一(二年级)"趣味投掷"教学单元。本课为本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体验练习中掌握基本的抛投(竖抛与横抛)方法和用力原理,提高抛投技术的运用能力及对运动物体的判断能力,并懂得安全、有序地进行投掷活动。  相似文献   

9.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甲“学习领域为发展目标,以学,主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学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本课教学设计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教学情境,通过尝试体验、合作学练、游戏竞赛等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校体育》2021,(7):49-50
<正>2021年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选活动,笔者执教了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坡垫前滚翻》。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使每名学生受益,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下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以"游戏"为主要形式,通过变化不同的摆放方式、折叠方式、组合方式充分利用三折垫,用层层推进的诱导性游戏,推动学生学习动作,解决本课的重点(后脑着垫)和难点(团身紧凑)。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思路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版)为依据,结合本校学生发展特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水平目标,从发展的视角系统设计水平三动作技术方面的教学。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投掷的背弓技术,在水平二已经掌握"助走(跑)—准备引臂"的组合动作的基础上,在水平三阶段本  相似文献   

12.
发展儿童身体素质是学校体育的中心任务之一,应当从一年级起就给予综合解决。为此,要求教师了解机体个系统的机能和机体适应负荷的特点。在按照教学大纲上有关发展学龄早期儿童  相似文献   

13.
一、考试方式、内容及分值沈阳市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采取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统一确定考试成绩的办法,即:初中一、二年级体育考试,初中三年级集中统一体育考试和体育卫生常识考试三部分综合评定,按总分60分计入初中学生毕业升  相似文献   

14.
<正>一、设计思路本课根据水平二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将瑜伽运动引进教室,丰富室内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达到"身心合一"的锻炼效果。教学中,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标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享受瑜伽带来的平静和谐,学生通过互助学习,鼓励同伴,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本课教学目标,丰富学生体验,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特点,将小学的学习发分为3级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小学低年级),3-4年级(小学中年级),5-6年级(小学高年级)。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刚刚入学的孩子,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自己的社会角色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及七年级教材为依据,突出《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渗透式教学层层递进实现本课知识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示范引领、设疑、介绍规则、自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学情分析主教材行进间运球是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是球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省《小学生体育学习》中首推的活动形式,所以学练该内容非常重要。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体能较好且活泼好动,但参与运动凭兴致,有时显得鲁莽;少数学生因肥胖或体质单薄,基本活动能力较差,灵活性、协调性也较差。而五年级学生毕竟有一定的原地运球技术基础,他们不会满足于简单的运球和活动形式。因此,本课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引出传统游戏与运球练习相结合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达到一定的行进间运球的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二、学情分析本课是技巧模块远撑前滚翻的第一次课,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陈燕 《中华武术》2022,(5):70-72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储备和祖国未来的建设。儿童在幼儿园时期的身体锻炼是以游戏为主,真正的体育课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因此,如何集中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李长志 《体育教学》2008,(8):134-135
一、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省编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基础常识:“爬山、郊游益处多”和室内活动:“双人素质操1—3节”。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已有经验,绝大多数同学很难意识到爬山、郊游是一项集娱乐与健身于一体的有益活动,更缺乏活动过程的常识和安全意识。因此,教学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尽量多设置媒体情境等直观教学方法,贴近学生,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为了使本课的辅助教材是“双人素质操”与主教材融合一体、自然过渡,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音像,创设情境,活化情境,做到动静结合,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