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校知识的社会建构是巴兹尔·伯恩斯坦教学话语理论的核心主题.伯恩斯坦提出"新"教育社会学对学校知识的社会学研究,过于强调了权力关系与学校知识之内容和形式的对应性关系,忽略了知识的内部组织规律.受到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影响,伯恩斯坦考察了教学话语之社会建构的基本形式——中世纪课程知识的分化,认识到学校知识包含了两种秩序——"规约性话语"和"教导性话语".他发现,学校知识体系的建构既不完全取决于知识本身的性质,也不仅仅是由社会权力关系决定的,而是渗透了外部意识形态的"再脉络化".然而,由于过分强化规约性话语的支配性作用,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很可能瓦解了学校知识本身的客观性和自主性,陷入相对主义和反智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同一性危机”,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学校师生“德育共生机制”的建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失范道德教育是悬空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现代转型就是要落在实处,其现实举措为:从高到低、从内在到外在、从目的到手段、从自我到常人等.它简单、实用、现实和人性化,体现现代道德教育之要求.但这是一种"硬着陆"式的道德教育的落在实处、使道德教育弱于道德和教育.事实上,这种转型助长了现代道德教育的危机,其自身比现代道德教育危机本身更加危机.道德教育要进行现代转型,落在实处,就应当实行一种"软着陆".何以为之?尽管一种假设的理论检测要求在现代道德教育思考时问责另一种可能、避免非此即彼、整全不同的生活世界,但其仍然是一个有待思索的现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工具理性视域中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理性以其特有的逻辑,型塑现代社会和现代道德教育。工具理性的宰制导致了道德教育的危机——边缘化和工具化。工具化的道德教育不仅未能教化人,反而成为规训人的重要力量,这是现代道德教育存在的深层危机。  相似文献   

5.
建立"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理念,从生态整体性出发,全面分析学校道德教育所关涉的问题,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生态在学校场域演绎中得以恢复和推进,在与环境良性互动中实现其完整、稳定与和谐,这是解决当前道德危机和德育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提出的个体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及其道德教育策略,对美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创了美国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很多国家把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制定、设计学校道德教育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工具理性以其特有的方式型塑着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工具理性自身的内在逻辑导致了道德教育的存在危机:道德教育背离了教育的本性,成为工具化的道德教育。工具化的道德教育一方面将人当作工具化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在培养着工具化的个体。工具化的道德教育不仅未能教化人,反而成为奴役人、肢解人的重要力量。这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过分强调工具理性理应承负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黄静 《考试周刊》2008,(8):206-207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同一性的形成在青春期形成了危机.本文主要以艾里克森关于同一性的理论为背景,揭示造成青少年同一性迷失和角色混乱的原因,目的在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帮助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解决发展危机.  相似文献   

9.
陈敏 《初中生辅导》2008,(30):14-15
语文教育中的"语文"在理论上一般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是"语言和文字".但在实际教学中,人们所教所学的却是"话语和文章".从其动态过程来看,所谓"说、听、写、读",指的也绝不是说、听、写、读语言学中的"语言和文字",而是言语交际学中的"话语和文章".……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认为工具理性的滥用导致了主体交往的非合理化,也造成了启蒙的困境,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重建理性来解决的,为此哈贝马斯引入话语伦理来构建他的交往理论。哈贝马斯认为话语伦理能够重建对话存在的现实基础,然后主体通过真诚对话实现彼此的互相理解,以便实现主体交流的合理化,进而解决现代社会的理性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