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是政府主导的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是对农村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目标来看,"农远工程"应用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从来源看,"农远工程"应用是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断融合与相互生成的过程,是农村教育对现代远程教育进行鉴别吸收和改造的过程;从文化的三层次结构看,"农远工程"应用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农村中小学教学行为的信息化和农村中小学教育观念的信息化。为此,在应用策略上,"农远工程"需要根据农村中小学的教学需要,开发应用教育资源;面向农村中小学的教学问题,优化教育行为;结合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构建新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强巴 《西藏教育》2011,(10):55-56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信息化国家建设的组成部分,对于实现西藏教育的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推动我区农牧区教育快速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需要,是提高西藏劳动者素质,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教育和区内外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西藏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机遇,也是我国农村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窦娇颖 《教育探索》2007,(8):140-141
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具有深远的意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可全面提高我国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给农村中小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现代远程教育为农村中小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正在并必将彻底改变农村相对落后的教育面貌,促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教师。本文从城乡中小学教师"双教一课"的实证研究成果角度,阐述了"双教一课"所带来的"双赢效应":既促进了城乡中小学教育、教师的均衡发展;又强化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助推器"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按照国家、省、市的安排部署,2007年10月浑源县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装备工程,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为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我们对当地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状况作了调查研究,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教育,缩小城乡之间教育事业"二元结构"的差距主要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对整个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基础教育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新模式,就无法产生教育统筹发展的新动力,没有教育统筹发展的新动力,就找不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建构以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依托教育行政部门、中心城市重点中小学、农村中小学,传递和盘活中心城市优质师资资源,放大优质师资资源的辐射效应,实现师范院校、重点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有机衔接,创建以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双赢合作模式为目标的教师教育改革与服务示范实验区,在更加开放、广阔的时空中培养和培训教师,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切实解决现实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中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短板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普及工作,是国家为缩小教育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以农村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发现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最后参考国内外情况,综合分析,根据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研究结果可以改变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模式等,有效促进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前提和必然选择,现代信息技术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中央政府于2003年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本文是从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分析该工程的意义、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道路。作者希望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意义,并分享作者深入调研的发现及对工程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是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现有1 100多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00多万。全市共有公办中小学近1 100所,在校中小学生150多万人,中小学教职工10.5万人。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十分突出,也造成了成都市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近几年来,成都教育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确立了"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实现成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联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向着信息化的道路迈进。一方面,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程度较前些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异和二元教育结构体制的存在,造成了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现状。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探讨影响我国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并根据探讨结果给出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师资薄弱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下乡支教”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城市支援农村”政策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教育教研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指导和培养农村青年教师,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改善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政策的出发点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值得我们追问。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背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2003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黑龙江省作为国家试点省份于2005年4月正式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向着信息化的道路迈进。一方面,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程度较前些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异和二元教育结构体制的存在,造成了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现状。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探讨影响我国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并根据探讨结果给出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师资薄弱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下乡支教”政策,鼓励优秀老师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城市支援农村”政策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则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二则指导和培养了农村青年教师,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师资薄弱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下乡支教"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城市支援农村"政策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教育教研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指导和培养农村青年教师,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改善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政策的出发点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值得我们追问.  相似文献   

18.
威海市共有中小学334所,其中农村学校253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75%;在校生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56%。因此,农村中小学学校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全市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如何更好地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建设为促进我市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农村教育水平整体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按照国家、省、市的安排部署,2007年10月浑源县总投资1049.2万元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全县344所农村中小学全面铺开,这是一项阳光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教师尤其是优秀农村教师的严重流失,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的“瓶颈“.本文从简述农村教师流失现象分析入手,提出必须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加强业务培训、强化激励竞争机制、做好后备教师的定向培养等方式,建立起优秀教师服务于农村中小学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