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近年来教育技术研究关注的热点领域.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设计并开发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系统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在整个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以重视教学反思、资源共享、知识管理和协作交流为原则,加强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重视,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信息素养等综合素质.实践证明,系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向终身学习的,集反思、交流、管理、个人成长为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多门网络课程论坛及技术论坛进行的用户体验状况文案法分析,总结出影响学习者用户体验的各种因素。以"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的开发全过程为对象,通过可用性测试,探索出影响用户体验的可用性问题。应用Web产品开发用户体验设计流程,从五个层面加以设计和完善。开发的新版课程的可用性得分较旧版课程有显著提高,学习者的满意度评价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网络课程可用性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人们往往优先考虑其教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和技术性(主要体现在资源媒体开发、功能开发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而对其可用性(主要表现在易学、易用、高效、低错误率和高满意度等方面)关注不足,即对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关注不足.本文主要围绕网络课程的可用性以及影响网络课程可用性的要素这一主题,对华东师范大学国家网络精品课程<心理学导论>的可用性情况展开个案研究.本案例研究的首要目的在于测试该门课程原型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受学习者欢迎,学习者的体验是否良构;其次,把该案例作为网络课程可用性测试的典型案例之一,为提炼出影响网络课程可用性设计的要素提供一手参考资料,总结出高可用性的网络课程之间共有的可用性质量要素.  相似文献   

4.
以移动终端作为载体开展的微型移动学习,试图有效满足移动学习者的要求,如学习内容实用、学习时间分散等。为此,对于微型移动学习的设计,除了考虑内容、媒体的设计之外,还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对其可用性进行设计。本文调查分析了在线学习、WAP和移动手持设备的可用性现状,确定了微型移动学习可用性设计的原则,从微型移动学习的特点出发,结合可用性测试的各种方法及工具,初步形成了微型移动学习可用性设计及测试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当前,智能教学环境在各地的建设如火如荼,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是得到关键用户——教师认可的基础。基于此,文章首先以期望确认模型为基础,提出了理论假设模型——智能教学体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智能教学体验模型的结构方程模型。之后,文章应用此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B市3676份有效问卷,发现:质量特性感知和系统价值判断两大内容领域的精准性、个性化、高效率、易用性、价值期望五个维度,可以对智能教学环境下教师的用户体验进行有效测量;用户体验对教师持续使用智能教学环境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深化研究者对智能教学环境下用户体验的内涵理解,且对教育管理者评估智能教学环境预期建设目标是否达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机交互把科学技术和对人类需要的敏感性结合一起,优化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使企业品牌成为用户情感的代表.本文论述了企业网络形象设计应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体现用户认知与情感需求.以有序的界面整体设计、合理的导航细节设计、以及虚拟动态交互设计共同塑造人性化的网络形象,且重视用户反馈及可用性测试,全方位展现企业文化,体现企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7.
教育游戏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是教育游戏评价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梳理并总结了可用性、用户体验与教育有效性这三项教育游戏评价的基本内容及其所对应的可用性测试和启发式评价等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Android平台的聚会助手软件各个模块的实现与分析.对软件进行相应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和异常测试,通过对软件设计测试用例,分别针对界面细节和系统可用性进行测试,利用这两套测试用例最终确保了软件的正常运行.最终产品成功提交至安卓、安智、应用汇等多个主流市场.整个软件清新自然,用户体验良好,是用户心目中聚会的好助手.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型电子商务模式的迅速发展,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互通的零售模式对网站用户体验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用户体验模型理论设计购物网站的业务层,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购物网站可用性设计与优化的整体设计思想,并使用具体技术架构实现用户体验设计各种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一代对信息化学习需求的深入,电子教材的发展从关注内容开发逐步过渡到关注用户体验设计。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界定了电子教材用户体验的内涵及价值、可靠性、可用性、合意性和适应性五大基本构成要素;结合用户体验对"自然"和"流"的需求提出了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以《Photoshop图像处理》电子教材设计为例,展示了用户体验设计的初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实验中心网络平台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的重要支撑平台。本文在实验中心网络平台构建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了实验中心网络平台建设的意义、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设计了实验中心网络平台的架构,并对系统实现中的用户便捷制作与制作出的网站个性化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大学生发展过程中,教师们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能力,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以及健全的人格。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监测就成为教师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过程中构建网络平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真实学习的理论观点和实践主张强调学生通过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进行学习,从而逐步发展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多种能力。真实学习涉及学习者面对的问题和任务、结果或者产品、环境和过程等多个层面的真实性,因而给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实现带来了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重构学习单元、聚焦核心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将真实活动结构化、设计清晰的支持系统等策略,设计真实学习活动和学习支持系统。通过分析人如何与现代信息技术共存,将为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真实学习的实现及整个学校学习的革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可用性评价是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评价软件或产品是否易用、好用、令用户满意。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用户为教师和学习者,较之其它软件平台,对其可用性的评价在传统可用性评价维度,如可学习性、高效性、可记忆性、容错性、适意性等因素之外,需考虑师生教学相关的可用性因素。本文通过对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的文献梳理,归纳分析了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实践现状。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青  刘涛  徐鹏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7):106-110,105
可用性是关于软件可使用程度和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可用性测试是测量软件可用性的方法。该文介绍了可用性测试的相关概念,阐述可用性测试的流程,讨论教学平台可用性测试的特点和原则,并以实例说明可用性测试的方法和应用,希望通过该项研究和实验为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支持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实验中心网络平台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的重要支撑平台。本文在实验中心网络平台构建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了实验中心网络平台建设的意义、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设计了实验中心网络平台的架构,并对系统实现中的用户便捷制作与制作出的网站个性化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观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可通过“引导人格化学习方式,体验快乐与充实”“实施个性化学习方式,体验真实与实用”“追求文化化学习方式,体验支持与互信”等学习策略,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高网络环境下教学质量,构建教师网络化的学习团队,为促进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发展打造学习平台,成为幼儿园刻不容缓的工作。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多种形式的学习。建立网络学习与教学的激励机制,加强外动力,让教师体验成功与成长。加强团队建设,推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和网络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郑友训老师曾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上撰文指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条路径”即教师个体的、内在的发展意识和动力,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设计,以充实生活,丰富体验,拓宽加厚文化底蕴,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更新。其实,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所谓第三条路径,应该理解为教师个体意愿基础上的更为个性化,甚至更为高效的专业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20.
闫旭  郝强 《林区教学》2022,(5):74-77
通过问卷调查,从用户体验出发,收集在校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类App使用的满意之处、不当感受及产品期待等数据,旨在提高用户体验,探索符合数字化时代高校外语教学的最佳途径.建议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对学生进行模块化、个性化的学习设计和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软件合作开发及创建教师指导团队等方式大幅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