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考察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各项检验结果的稳定性,确认按照实验室工艺配制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的稳定性较好。方法:检验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p H值、含量等结果,考察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各项检验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按照实验室工艺配制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各项检验结果均符合标准。结论:按照实验室工艺配制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p H值、含量等项均合格,溶液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含量、pH值、相对密度等各项检验结果的稳定性。方法:通过检测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含量、pH值、相对密度,考察溶液pH值、相对密度、含量及其他检测项目的稳定性。结果:实验室工艺配制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各项检验结果均符合标准。结论:按照实验室工艺配制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其性状、pH值、相对密度、含量等项均合格,溶液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注射用奥美拉唑钠pH、含量、有关物质等各项检验结果的稳定性。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有关物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含量,考察溶液含量、有关物质及其他检测项目的稳定性。结果:按照实验室工艺配制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各项检验结果均符合标准。结论:按照实验室工艺配制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其pH、含量、有关物质等项均合格,溶液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葡萄糖注射液pH、含量等各项检验结果的稳定性。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进行检查、旋光度法测定注射液含量,考察溶液含量、pH及其他检测项目的稳定性。结果:葡萄糖注射液各项检验结果均符合标准。结论:葡萄糖注射液在稳定性考察过程中其pH、含量、5-羟甲基糠醛检查等项均合格,溶液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测定甘草酸二铵注射液中甘草酸二铵的含量,并对其方法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酸二铵含量。结果:该操作方法简练可行、重现性好、回收率高,测定结果准确。本文中所用方法可以作为甘草酸二铵注射液中甘草酸二铵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确定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的工艺参数。方法:参阅相关文献,通过实验对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工艺参数进行筛选。结果:筛选出了符合质量要求的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工艺。  相似文献   

7.
对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物水针剂的制备进行研究,并考察其初步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测定了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物水针剂中甘草酸二铵的含量,以含量测定为主要指标考察小针剂化学稳定性。此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物水针剂的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物水针剂具有良好的理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稳定性进行研究。以pH、含量、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等指标考察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对光照和高温具有一定耐受能力。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可以存放24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试验确定乙酰谷酰胺氯化钠注射液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实验对p H值、活性炭用量等参数进行筛选。结果:按照筛选出的工艺参数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稳定性考察合格。结论:该实验筛选出的工艺参数为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色谱柱(25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的磷酸;检测波长为252nm;流速为1.0ml/min。结果:通过方法学试验,确定该方法的专属性、重现性均较好,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乳酸为增溶剂及pH值调节剂研究制备注射用加替沙星的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加替沙星的含量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本研究制备的注射用加替沙星在冷藏、高温和光照的条件下及配制过程中均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结论:试验证明本研究所用处方科学,工艺过程合理,制备的注射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质量控制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在不同条件下注射用穿琥宁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显微镜、酸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来考察在不同厂家、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配伍顺序的情况下,配伍液外观颜色、pH值、吸收度值的变化。结果:不同配伍条件下,注射用穿琥宁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后,其外观颜色、含量及紫外吸收光谱都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穿琥宁不宜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呋喃西林溶液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用以提高该制剂的稳定性。方法:按照新建立的处方组成与配制方法来制备呋喃西林溶液,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其含量,同时通过留样观察法来对呋喃西林溶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用新法制备的呋喃西林溶液的稳定性较好,常温下能放置6个月以上,且没有沉淀或结晶析出。结论:新研制的处方科学,制备工艺操作简单、准确,并能够很好地控制呋喃西林的质量,给临床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帮助,实用价值强。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确定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对溶液p H值、灭菌条件、活性炭用量等进行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通过筛选出的工艺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且稳定性考察合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0~2h内配伍液吸收度值的变化。结果: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吸收度值明显降低。结论: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含量明显减少,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复方小钻凝胶制备工艺中的基质等各项因素的选择。方法:通过考察中不同基质加入浸膏后的性状及离心、高温、寒冷状态下的稳定性确定应用基质;应用筛选的基质考察不同剂量下凝胶的稳定性确定单次用药剂量;进一步通过考察稳定性确定pH调节剂。结果:通过一系列实验最终确定本方剂型选用卡波姆作为基质,单剂量载药量6.0g浸膏,每服20.0g,采用三乙醇胺调节pH值到6.5~7.0,防腐剂和离子螯合剂选用羟苯乙酯和依地酸二钠。结论:制备凝胶时必需考察制剂的稳定性,通过加速实验确定了复方小钻凝胶稳定。  相似文献   

17.
稳定性二氧化氯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爱士 《科技通报》2008,24(1):109-113
为考察制备方法和存放条件对二氧化氯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在选定了稳定性二氧化氯含量测量方法后,研究了吸收体系、稳定性二氧化氯制备方法、吸收剂浓度、pH值、吸收液二氧化氯浓度、光照条件、存放温度等对稳定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丙二酸法可较好地分析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浓度,用溶有稳定剂的吸收液吸收二氧化氯制备稳定液较好,过碳酸钠、过硼酸钠是较好的稳定剂,溶液中稳定剂的浓度不用过量,二氧化氯稳定液的pH值控制在10左右,吸收液中二氧化氯的浓度不影响稳定性,并且溶液应在暗处、低温下保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奥硝唑注射液样品制备。方法:对奥硝唑注射液处方及工艺进行筛选。结果:通过辅料用量筛选、活性炭用量筛选、pH值筛选、灭菌条件筛选确定奥硝唑注射液处方,工艺验证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所确定处方工艺可行。结论:所确定奥硝唑注射液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膜分离纯化技术提取双黄连口服液。方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双黄连口服液提取工艺和膜分离技术提取双黄连口服液,并比较醇沉和膜分离处理后物理化学常数与各成分,以外标法计算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含量,膜分离纯化工艺均优于醇沉工艺,对其稳定性的考察实验,双黄连口服液的性状、含量、PH值和相对密度均稳定。结果:经过膜分离纯化工艺的提取双黄连口服液的稳定性明显增强。结论:本方法可以节省双黄连口服液的提取时间、药液稳定性和药液澄清度,可在今后的大工业化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生产实践中考查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在车间参加生产实习及总结前人的实验结论,探讨影响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的因素,寻找最佳工艺。结果:原辅料的质量是影响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的关键,如药用炭投入量的增加,会使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环境也会对其稳定性造成影响,如随着温度的升高,也会使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配制维生素C注射液应结合生产实践,找出生产及贮存过程中严格控制的条件,从而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