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裂隙岩体立方定理的应用及演化,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裂隙岩体溶质运移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裂隙岩体的渗流、水力耦合、溶质运移的试验及理论研究。通过分析表明,立方定理等理论研究当前仍具有不可靠性,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这些理论进一步修正,在建立物模试验研究系统时,可采用粒子追踪技术进行传质研究,建立裂隙网络模型与渗流传质特性的定量评估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去。  相似文献   

2.
岩石质量指标(RQD)是国内外岩体质量分级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岩体工程中应用广泛。目前,地质工作者主要通过勘察阶段的钻孔取芯编录获得RQD。由于垂直于地表的钻孔以10 cm的阈值标准不能完全反映岩体结构的完整程度,RQD的工程应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根据结构面实测数据,采用二维裂隙网络模拟方法进行RQD计算。通过测线模拟钻孔的方式在采样区内布置不同角度的测线,研究不同方向、不同阈值下的RQD变化规律。进一步通过改变测线的长度,明确测线长度与RQD取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生成的岩体结构模型,不同阈值下的RQD计算结果得出该模型的最佳阈值为2.4 m;沿30°方向布置测线是获取RQD的最佳角度;在此基础上,测线长度在30 m时得到的RQD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确定岩体RQD测量的最佳阈值、最优布设方位以及最佳测线长度等参数可以充分反映了岩体结构的各向异性和尺寸效应,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结果的可信度,为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岩质边坡与土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边坡的勘察设计中,对边坡稳定性准确判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直以来,边坡稳定性的评价都得到了愈来愈多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重视。曾负责了《福建省某县河滨北路员潭至参洋段市政道路(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对该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存在孑然不同的方面,对于土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应采取定量计算的方法,得出稳定性系数进行定量评价;对于岩质边坡,主要考虑岩体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查明各组岩体节理裂隙的倾向与倾角,与边坡的走向及倾角进行对比,作出节理裂隙玫瑰花图和赤平投影图,从而定性的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钻孔全景图像结构面特征点分析,得出钻孔方向每条结构面产状、裂隙隙宽及充填厚度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岩体Jv、RQD等指标进行统计,从而为坝基岩体质量空间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总队在宁夏和内蒙地区进行了多项石灰岩矿的地质勘查项目,在项目实施中,根据地层产状和现场自然地形合理设计钻孔设计方位和倾角,灵活利用探矿工程手段,在地勘项目中多次应用水平钻孔,安全、高效、经济的完成了工作任务。特别是在石灰岩地层应用双动双管硬质合金进行水平孔岩心钻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伍法权研究员,长期从事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知名的工程地质专家。他建立了“统计岩体力学”理论,提出了裂隙岩体的结构统计理论和参数模型、统计断裂力学本构模型、统计断裂力学强度判据与破坏概率理论,以及断续裂隙网络岩体水力学模型,为裂隙岩体的力学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受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委托,牵头完成了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规划。他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钻孔煤岩的破坏规律;采用理论分析手段,分别建立复杂应力、瓦斯压力、瓦斯渗流以及它们耦合作用下卸压钻孔周围裂隙煤岩体损伤演化方程和三维弹塑性本构关系方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对卸压钻孔煤岩体的破裂规律进行分析。利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卸压钻孔煤岩的变形破坏过程、破裂过程及其在位移控制加载方式条件下的透气性演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疆某水电站工程为河床趾板建在覆盖层上的面板堆石坝,大坝右岸岩体卸荷深度一般61m~65m,若趾板基础将卸荷岩体全部挖除,则开挖工程量巨大,因此设计过程中,通过固结灌浆、帷幕灌浆等处理措施对弱卸荷岩体质量进行了改良,提高了岩体的完整性,降低了岩体的透水性,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9.
《云南科技管理》2013,26(2):84-85
<正>1综述当前国内外拱坝设计计算领域,普遍存在地基及材料参数仅简单分区恒定赋值、坝体温度场计算限于平面、渗流计算对裂隙岩体和渗控体系模拟过于简化、自重及库水按一次性加载、温度与应力及渗流远未实现相互耦合等问题和不足,结果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偏离,不能客观全面地完整把握拱坝-地基系统的真实工作性态及其演化过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相继兴建高拱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5,(18)
通过工程实例,结合岩体节理等密度图得到岩体节理分布特征和优势节理。并考虑岩体工程的赋存条件,推导了拉剪应力条件下分支裂隙的方向和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式。通过受锚帮坡稳定性计算得到竖向位移的分布,揭示优势节理分布对岩体断裂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保证受锚结构的稳定性要减小裂隙的应力强度因子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裂隙化岩体广泛存在于地表浅层,为主要的地下水渗透介质之一,而裂隙网络构成地下水及溶质在裂隙化岩体中运移的主要甚至唯一导水通道.根据图论知识将裂隙网络概化为非连通图,采用图这种数据结构表示三维裂隙网络数据.编写了计算机程序识别裂隙化岩体中沿水力梯度方向的渗流路径,剔除对渗流无贡献的裂隙,可明显缩短裂隙网络地下水渗流与溶质运移数值模拟计算时间,使大尺度裂隙网络渗流与溶质运移模拟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可行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分辨卫星影像的城市用地不透水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不透水地面是城市地区的特征,它与总用地的比值~不透水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生态指数常出现于城市水文、城市水质面源污染以及城市植被制图等研究中。本文借助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首次在我国城市中心城区尺度上探索土地利用的不透水性。基于对南京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中555个有效用地斑块样本的不透水率数据的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透水率在统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设用地中绿地的不透水率最低(0%~30%),市政设施用地的不透水率最高(80%~100%),居住与道路广场用地的不透水率接近,而工业用地的不透水率相对较低(40%~75%),平均城市建设用地不透水率约69%。该结果填补我国城市用地不透水率研究的空白,为城市水文模拟研究提供下垫面参数,并可望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规划。  相似文献   

13.
西山湾子硅石脉体主要赋存在二叠系中统地层与中二叠世岩体接触带及中二叠世岩体的张性裂隙内。围岩主要为中粗粒斜长花岗岩、凝灰质粉砂岩。矿区已发现脉石英脉体22条。综合矿区地质特征、控矿条件、成矿作用等认识,认为该矿点为成因类型属于岩浆热液脉型,从控矿因素推测受张性构造控矿,后期受压扭作用形成的脉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龙滩水电站上游帷幕体细微裂隙岩体防渗处理的施工工艺,实践证明采用高压、深孔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技术,使细微裂隙岩体得到了有效充填,弥补了水泥颗粒浆材的不足,为类似工程拓宽了视野,积累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5.
英布鲁坝基岩体属密实完整孔隙介质,坝基防渗帷幕采用水泥灌浆方法将不能达到防渗目的,浅部固结灌浆亦只能对建基面以下人为(开挖卸荷、地下水向基坑渗流作用、爆破等)造成的裂隙起到一定固结作用,可考虑采用水平防渗等替代方案,延长渗径以防止坝基岩体渗透变形。  相似文献   

16.
英布鲁水电站枢纽基础均为软弱砂岩,该岩体透水性强,而坝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基础开挖后基坑排水成为制约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因素。该工程采用排水盲沟排水,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加快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7.
边坡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地质体,在形成过程中,其内部往往会包含一定的初始裂隙。然而关于裂隙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尚不充分。因此,本文基于极限分析下限法研究了裂隙分布特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初始裂隙分布于边坡中下段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2)当裂隙倾角平行于边坡坡面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3)工程勘查中应格外重视裂隙分布位置和裂隙倾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当边坡裂隙可能位于边坡中下部,且平行于坡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压水试验中压力损失的计算方法简化分析,有利于正确评判P-Q曲线类型及曲线特点,为评价岩体的渗透特征和设计渗控措施提供基本理论依据,探讨如何选择工程施工方法及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断裂、微裂隙等是地下岩层中常见的现象,在煤储层中裂缝不仅可以作为重要的煤层气储集空间,还可以是渗流通道,控制着煤层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利用蚂蚁算法自动追踪地震剖面中的断层与裂隙,对煤储层裂缝进行识别和判断,通过剖面和切片定量的确定裂缝的倾角、方位角和相对密度大小,进而对裂缝发育有更进一步认识。分析得出该区域裂缝倾角大分布在75°-90°之间,裂缝主体发育表现为高角度、近平行分布特征,方位大多数以NS-NNE方向。结合成像测井成果,区分出天然裂缝和诱导缝,较为准确得描述煤储层中裂缝发育情况,两者结论相互验证。获得煤储层中裂隙特征,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帷幕注浆过程中,检查段次注浆效果,通常以简易压水试验求算的透水率指标进行判定。针对钻孔下行式单循环和多循环两种注浆方式,对采用的简易压水试验求算注浆段透水率的方法进行讨论,确定求算模型,以实例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