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轮流日记"就是一个日记本每天由不同的孩子轮流来写.这样,孩子们不用每天记,但是每天都能读到自己小组同学写的日记.我将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组五名同学,每组每天由一位同学写,第二天传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首先要对前面同学的日记进行修改和评价,然后开始写自己的日记.  相似文献   

2.
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写、会写、善写呢?一年来,我采取了让学生写循环日记的方法,即把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六位同学每天轮流写日记(写在同一个日记本上)。实践证明,循环日记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好形式。  相似文献   

3.
本学期,学校倡议在3—6年级试写“循环日记”。具体做法是:全班8个小组,每组发一个日记本,组长负责排序轮流写。第一个同学写好后,第二天早晨交学习委员,由学习委员交给老师。老师对8本日记进行认真批改,写出评语,打出等级分(或按百分制打分),然后下发。再传给第二位同学。一周进行一次小结,小组算出总分,全班进行评比。成绩公布在“学习园地”的“评比栏”内。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经过大半个学期的练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一人写,教师一人看”的作文教学模式。“分组合本”方式,是受学生轮流记载班级日记一事的启迪而创设的。1984年起,我把由学生干部记录的条文式班级日记改为由全班同学轮流执笔的散文式班级日记。想不到同学们积极性空前高涨,每当一位同学的“大作”问世,便有许多同学争相传阅并加以评论。我每周查阅一次,写一些评语,有时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久而久之,同学们便把班级日记当成他们发表习作的园地,一些同学的写作兴趣就是从这里培养起来的。就这样,我的“分组合本”作文训练悄然诞生了。我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写作小组,每组五至七人…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倾诉心声的"场所",我实行了《班级日记》制度。由班级同学轮流写,写的同学被称为"轮值班长"。班级每天发生的故事,第二天由轮值班长在晨会课前读,读过后,大家可以对昨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陈淑娟 《文教资料》2006,(16):171-172
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一天不记不算日记。的确,写日记不失为学生习作训练的一种方法。然而生活虽丰富多彩,但对小学生来说,并非每日的生活都那么五彩斑斓,有时也会平淡无奇,无感可述。传统的日记形式在带给学生观察积累与练笔的同时,也带来了痛苦。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写、会写呢?我采用了“循环日记”的方法,把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三——四位同学,每天轮流写日记(写在同一个日记本上),每个小组自己取名,自行设计扉页,一周总结、评比。几年来,最受我们班学生欢迎的就是写循环日记了。一、交流生活,积累素材。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的,我们的眼…  相似文献   

7.
(“轮流日记”,即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拥有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位组员撰写,次日传给下一位,如此周而复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轮流顺序)就在不久前的一天放晚学时,我听见孙润全在对小组长说:“今天的‘轮流日记’让我写吧,好不好?今天我有东西写,我一定会写好的。”他的眼神里既有些羞怯,又充满着渴望。能有学生主动要求写日记,况且是以前那个提起作文就头大的学生,我的心里一阵开心,看来,“轮流日记”真是功不可没!一、自由、创造带来新动力写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他们心血浇灌的结晶。没有…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生作文一直是困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面对这一难题,我想到了写轮流日记,并做了大胆的尝试,经过几年的研究,初见成果。现将一些肤浅的认识归纳如下:轮流日记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五到六人,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轮流人员也不是死板地按次序轮流,是让那些最想写的孩子写。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生活圈子狭窄,一天活动最多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学校—家庭,如果让他们天天写,就会使他们觉得无话可说,久而久之,就会使之生厌,如果强制轮流,轮到的那个学生正  相似文献   

9.
所谓小组轮流合作写周记,就是五个同学一组,共同使用一个周记本,一周内轮流每人写一篇。这样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也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有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天天写日记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小组轮流合作写周记就大不一样了。每周写一篇,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事情,特别是对作文有些吃力的学生,他们都期盼把这篇周记写好。有了这种竞争意识,每组五人都尽最大努力赶超同组的同学。实践证明正是如此,周记质量大大超过天天所写的日记。每周一次的小组轮流合作写周记,使学生很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对写作便产生了浓厚…  相似文献   

10.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以几个学生为单位组成一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共同使用一个练笔本,每天安排一名同学写.第二天的同学先阅读前面同学写的文章,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议,然后再写下自己的文章,依次循环.  相似文献   

11.
所谓"小组合作循环日记"(以下简称"循环日记")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共用一本日记本,从每周一到每周五,每天由一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循环往复,周周不间断。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写"小组合作循环日记",训练三年多来,效果甚佳,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了写作思路,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由五个同学一组.共同使用一个日记本.一周内轮流每人写一篇日记。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种因素,我们结合数学课改革了作业的批改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做法是(全班54名同学,分6个小组,每组9人): (1)每天由每小组轮流出一名同学(组长除外)批改同中组其他同学的作业;而这6名同学的作业则由老师批改;  相似文献   

14.
循环日记即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组轮流写作,循序渐进训练写作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一、循环日记的方法首先,建立循环日记小组。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推选评委和小组长。其次,明确循环日记的写作要求。每组一本日记,组员依次轮流写作,每天一篇,内容、体裁不限。由教师评议,除第一个学生外,别的学生都要先当读者,写下评语,然后再当作者。最后,要展开循环日记的评比工作。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评比时可请学生评委和语文教师一起就各组的总体创作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焦宗祥 《学语文》2002,(2):24-24
公共日记,顾名思义,就是大家轮流写日记。即将全班同学按程度好、中、差兼顾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5-7人。每人每周按时间顺序记一天。日记本由小组统筹,组长保管,日记本扉页应写上①本组成员名单;③本组条规,如“字迹要工整,书面要整洁”等;③本组格言或誓言,如“愿我们组日记一天比一天写得更有创新,更有活力”。组长负责转传日记本并督促同学按时完成。公共日记具有节省时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薛健勤 《师道》2014,(12):36-37
这学期开学初,我带着十一本软皮抄走进教室,向孩子们宣布将进行"接力日记"竞赛活动。他们议论纷纷,很是好奇。我事先对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进行了摸底,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他们分成写作水平均衡的11组,每组4名成员,推选一名组长,组长在软皮抄的封面写上组名和组员姓名,然后每天轮流写日记。日记主题完全开放,不作任何限制,形式不拘一格。我根据日记质量进行评分。学期末评出总分最高的前六名并进行奖励,奖品由班级家委会提供。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想让学生写出“真文章”,就要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笔者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探索与实践:1.多种形式的作文表达。(1)“流动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流动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根据自愿的原则来定顺序,排列好后,全班统一一本日记,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作内容与形式自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先当读者,认真阅读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  相似文献   

18.
所谓“接力日记”,即是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拥有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位组员撰写,次日传给下一位,如此周而复始。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适当调整轮流顺序。“接力日记”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组轮流写作,循序渐进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一开始,我也不确定学生是否会接受这种形式,也不确定他们会对这个本子付出真诚。实践两年多来,大家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写作欲望,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学生由此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写作当成一种需要。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成了他们一种自觉意识。“接力日记”…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小学高年级学生思想越来越活跃,更乐于同学之间的沟通,于是,我动员学生写"轮流日记",就是一个日记本由几个孩子轮流来写,就像几个朋友书面交流,可以叙述故事,宣泄情绪;也可以海阔天空,高谈阔论;还可以说一说朋友之间才可以说的悄悄话……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1.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一周为一轮,轮流写日记,形  相似文献   

20.
龙玫 《广西教育》2007,(7B):85-85
我在对高中住校班的管理过程中,改写周记为写寝室日记。以寝室为单位,由寝室所有成员轮流执笔写寝室日记,交给老师每天审阅并给予回复。通过三年的实践,我发现寝室日记对住校生的思想品德建设与心理健康疏导等方面作用颇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