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年前曾经读过的一本书令我至今难忘.就是美国教育理论家古德莱德在20世纪70年代所著的《学校是什么》。读了这本书,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学校究竟是什么?学校如何成为学校?学校如何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近20年来,我先后考察和研究了国内外近500所中小学。每到一所学校,我总是在默默地寻求着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这所学校有文化吗?学校的校长有思想吗?学校的教师有品位吗?学校组织有精神感召力吗?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终于把《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给读完了,心情既激动又有些伤感。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有一个小女孩叫小豆豆,因为淘气而被退学,后来转到了一所新的学校,学校的名字叫巴学园。这是一所非常特别的学校。整个学校是由几辆电车改装成的,孩子们的教室就是电车厢。  相似文献   

3.
19年前曾经读过的一本书令我至今难忘,就是美国教育理论家古德莱得(Goodlad,J.)在20世纪70年代所著的《学校是什么(A Place Called School)》。读了这本书,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学校究竟是什么?学校如何成为学校?学校如何成  相似文献   

4.
猜猜她是谁     
<正>我有一个好朋友,她留着长长的头发,爱扎可爱的马尾辫,水汪汪的大眼睛总是滴溜滴溜地转。她非常爱看书,是位“知识小达人”。下课时,她爱坐在座位上痴(chī)痴地看书,看完一页又看一页,完全不受同学们打扰(rǎo)。因此,她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有一次,老师问我们:“有这样一所学校,学生们的教室竟然是电车教室,他们想先上什么课就先上什么课。这本书名字叫什么呢?”我们被问得哑口无言,她却举起手来:“这本书叫《窗边的小豆豆》!”听完她的回答,同学们纷纷夸她。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生活就是一本书,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归根结底,一个人的价值、人生追求要通过生活、人与人的交往、社会活动、工作来体现。一个人的行为、思想都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我是第一次来到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为学校的历史所惊叹。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的前身是“立达学园”,校名取自于“论语”,即“立人立己,达己选人”。它是1924年新教育思想的研究家和实践家——匡互生先生在上海与陶栽良、刘熏宇、丰子恺、朱光潜五人共同创建的。先后在立达任教的有:周建人、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朱自清、夏丐尊等人。坊间也一直有“武有黄埔,文有立迭”的说法。这所学校的过去能给我们启示和反思,那就是一所名校之所以有名不是因为它们的校园大、校舍好、设备精,而是因为学校有着一大批名师和泰斗级的人物在此当过教师。可见一所学校要有知名度、有影响力,靠的是名师,不是大楼。所以我们一直强调,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所以各级领导、校长格外要关注教师。一个校长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新城学校是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一所私立小学。它的新奇在于刚进校门就看见一个高约2.5米、纸制的多头巨龙在向每一个人致意,有的头上戴着巨大的阅读眼镜,有的头上戴着教练用的口哨,每一个龙头代表着一项智能。校园里绿油油的草坪上安放着巨大的青蛙、乌龟和蛇;教学楼的走廊挂满了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所有这一切,时时刻刻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原来这是一所多元智能的学校。附近社区的学生及其家长都十分喜欢这所学校。新城学校校长托马斯·R·霍尔在《成为一所多元智能学校》中非常详尽地介绍了该校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任不寐 《科技文萃》2001,(9):166-167
愿更多的家长读到这本书,给孩子们一个健全自由的心灵 愿更多的老师读到这本书,跟学生们有真正的心与心的坦诚交流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读曾宏燕女士所著的《爱,你准备好了吗》一书,我的面前仿佛展开了一条返回学生时代的小路。顺着这条小路,我看到自己坐在洒落着斑驳日影的教室里,一边诅咒着青春的诱惑,一边偷看着漂亮的女生。渴望爱情又痛恨之,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在中学时代体验过的共同心理。我们用大人告诉我们的每一个似是而非的理由反对我们的每一个青春渴望,然后又用我们的每一个青春渴望反击我们接受的每一个活命教条,这场灵魂的自戗往往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用“成熟”活埋真实情感,然后一起投诚到一个虚伪的成人世界。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运城市人民路学校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走进校园,你会感觉到这是一所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学校,是一所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快速发展的学校.这所学校目前有省级教学能手62名,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3,这在大城市的中心学校也不多见;这所学校日常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却实现了教师的网上教研和管理,仅一年时间里全校教师在校园网上发表的教育随笔就有4042篇;这所学校的每个教室里都挤挤挨挨地坐着80多位学生,生均面积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但是在网络世界里却珍藏着他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记录和无限憧憬……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所学校变得如此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书简介] 本书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内尔·诺丁斯博士,在书中,作者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诺丁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探讨了这个以“关心”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各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特殊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而且任何关心孩子的人也都有必要阅读此书。学校教育究竟要培养怎样的人“我们更愿意看到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他们能够与别人和平相处;他们善待自然环境;他们待人接物都追求一种理智与和谐。”“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这儿的人都不识字,妈妈从外面来了,她是这儿第一个识字的人,此后办起了识字班、学校。学校有个图书室,书不多,老师定下一个苛刻的制度,要写100个毛笔小楷才可借得一本书。读书使人认识了外面的世界,现在我们家乡的人已经都很富裕。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靠社会关系、机遇、方向的正确选择等,我认为这都是次要的。我觉得,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偶然看到的几本书,  相似文献   

12.
国有国魂 ,军有军魂 ,同样 ,一所学校也应当有自己的校魂。校魂比校风、校园文化等具有更深刻的内含。它看不见、摸不到但确实又时时刻刻地在支撑着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支配着学校中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它如同鲜艳的红旗 ,指引着每一个人的方向 ;它如同嘹亮的号角 ,激励着每一个人的奋进 ;它如同燃烧的火炬 ,照亮每一个人的前程。塑造校魂 ,首先要选准基点。所谓基点 ,就是在一所学校的发展过程中 ,一直或一度起支配作用的最具特色的观念、思想或风气。如我校始建于1946年 ,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为解放战争服务 ,学员们学习一些革命的…  相似文献   

13.
在《100个经典教育故事》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最硬的门》,内容大概是:一所学校的老师经常为教室门被孩子弄坏而苦恼。刚开始是木门,一个月后木门被踢成了大窟窿。然后换成了铁门,三个月后,铁门的门刀被孩子挖走了。怎么办?换成什么样的门,学生才会破坏不了呢?终于“新门”换上了,从此没有人破坏。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新门竟是——玻璃门。  相似文献   

14.
“学校发展我发展,我与学校共存亡。”这话在胜利油田职工大学不仅是一句口号,而且成为广大教职工坚守的信条。这所大学以前长期请事假、泡病号的现象没有了;在岗的教职工都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安心工作着。据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97%的教职工认为干好本职工作是天职。这在过去可不是这样,一些教职工总认为油田家大业大,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无所谓,甚至对改革表现出了消极情绪。可如今他们是怎么转变的呢?人还是哪些人,学校也还是哪所学校。1、工会组织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1999年以来,该校工会按照校党委的要求,积极参…  相似文献   

15.
通读《谁教坏了孩子》之后,觉得该书很有味道一时却又说不出一二,仔细想想才发觉这本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朴实之中的精彩。这是一本由一线教师撰写的反思当前教育问题的书。本书涉及的面比较广,有基础教育的设置问题、教师问题、学校管理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社会教育问题等。这样一本内容丰富,问题覆盖面广的书,要让人有兴趣读下去确实不易。然而本书的作者却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和朴实的语言做到了,而且让人读出了精彩。我觉得这本书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东西,有许多朴实中的精彩。第一个精彩是作品的题目和作者收集的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教育案…  相似文献   

16.
蓉蓉 《广西教育》2007,(10C):18-18
当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政府打算把这本书拍卖掉。由于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没有人打算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这本书。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精神,一所学校也需要精神。正如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学校精神早已写在其众多教师和学子的灵魂上,成为他们学校生命的核心力量;也如英国伊顿公学校长所说,正是因为有了伊顿精神,才使他们建立了一个成功的教育体系。现实中,当人们置身于一所有特色的优秀学校,总能感到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使人感动、兴奋、激越、升腾,这就是学校精神。能极大地影响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操、行为习惯。校长是一所…  相似文献   

18.
《花季雨季>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校园学作品。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被它所展现的青春的激情所感染。作者郁秀为我们刻画出了一群充满朝气的中学生,那群单纯的中学生有  相似文献   

19.
有一本书,被誉为全世界爱书人的圣经,它叫作《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纽约的女作家和伦敦一家古旧书店之间的故事。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深深感动于阅读的魅力,我想,也许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阅读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体验。无论所阅读的书是买来的还是借来的,那些从字里行间迸发出来的人类智慧和想象总是分外迷人。  相似文献   

20.
张磊 《山东教育》2004,(8):15-16
一走入青岛一中,你便会感受到这所老校所透出的那种厚重的内蕴。走在这片被数代人辛勤耕耘了80年的土地上,我们似乎隐约闻到了稻谷的芳香。高大的胡桃树,婆娑的银杏,蓊郁的老槐似乎都在叙说着一个个久远的故事。与此相对的是现代化的办公教学楼所展现的前卫与时尚。这里每个人的脚步都轻盈而自信,每一片草、每一朵花也腆起脸微笑。穿行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感受着无处不在的生机与和谐,你会发出会心的一笑:“这个学校有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