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4日,200余名各路传媒人士聚会北京,探讨“21世纪全球传媒产业投资战略与盈利模式”。首次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传媒产业论坛”颇受众多媒体的关注。20多位传媒界权威人士登台演讲,“传媒产业及  相似文献   

2.
中国掀起的“创意产业”浪潮给传媒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至少我们可以从更大的视野来审视传媒经营、传媒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传媒业而言,传媒集团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一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甚至有观点认为。由于中国传媒产业的特殊属性,传媒集团的公司治理研究为时尚早。但曾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广州日报》黎元江案及中国传媒第一股“北青传媒”事件。猝不及防地为中国传媒业敲响了警钟——虽然中国的传媒集团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但如果中国传媒产业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如果传媒集团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那么.国内其他企业集团面临的公司治理困境。同样是传媒集团绕不过的一个“坎”。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传媒产业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产业”是指某行业开展的经济活动。至于“产业化”,对于不同的经济组织有不同的内涵。所谓传媒产业特性,从宏观角度来看,是“市场化”,即传媒参与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从微观上看,就是传媒单位的“企业化”,即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刘艺萍 《视听界》2006,(3):43-44
世界杯来了,一场全球的狂欢拉开序幕!对于业界来说,围绕“赛场风云”.“赛事转播”、“赛情解说”,体育传媒必将成为热点中的热点.成为大家关注的重心。借此之机,本期业界观察特辟小专栏、收录了四篇文章或从频道的层面为体育传媒运营作前瞻之思.或从个体的角度为体育解说员发忧世之叹。 作为现代传媒中的重要力量.电视体育传媒所面对的前景和背景都颇为复杂.其中可以探讨的问题还有很多.除了节目内容的创新和频道栏目的管理.产业盈利模式的拓展也值得研究。本刊这里权且抛个砖,望有心人持玉而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8,(9):65
人民网传媒频道(media.people.com.cn)于4月15日推出新版。 改版后的传媒频道继续秉承“聚焦传媒领域 服务传媒人士 光大传媒产业”的原则,充分整合资源优势,推出关注电视、广播、电影行业动态和产业信息的“广电视听”栏目,关注网络等新媒体发展动向的“E网天下”栏目,关注报纸、期刊、出版行业动态和产业信息的“平面纵横”栏目等。  相似文献   

7.
范帆 《新闻记者》2006,(11):15-17
近年来,我国的传媒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党的“十六大”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为中国传媒产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传媒产业发展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传媒业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入开展新闻改革,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传媒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不断增强。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束缚传媒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仍未根本革除,传媒业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传媒产业资源紧缺与闲置矛盾日益突出。传媒产业的发展模式尚未完成从开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传媒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这无论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于传媒的舆论宣传都是不利的。因此,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围绕清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围绕清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传媒产业改革发展的主题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产业链构建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构建对传媒产业而育不失为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本文结合传媒产业发展规律的特殊性。对我国传媒产业价值链构建的误区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广度普及”和“深度推进”两大理念。尝试提出了一个构建科学、有序的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框架和路径。即采用“价值链纵横延伸”和“内在价值链挖掘”两把利剑。剔除当前我国传媒产业价值链中存在的顽疾。打造新型的、更具生命力的传媒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15-19日,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传媒产业:全球化·多样性·认同”。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设立了16个主题会议,分别涉及“传媒产业:全球化和多样性”、“电信、新技术与传媒经济”、“印刷媒体、广电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9,(2):8-8
李晓玲在2008年12期《传媒观察》撰文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传媒产业也“患上了感冒”.都会受到经济紧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总体要求,广播电视媒体.一方面承担着繁荣和发展广播影视事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一方面还必须在竞争的环境中做大做强广播影视产业.拓展产业链.丰富产业内涵。围绕这样的目标,传统的传媒组织正经历新的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为例.2001年重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等成立集团后.积极推进资源整合、产业链接、品牌运营等战略.努力在“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追求中实现两个转型:从为播出而制作.转向为市场而制作;从一个地方广播电视台.转向一个面向全国.乃至海外华语世界的内容提供商和内容发行商.逐步形成以广播电视为主业、相关传媒娱乐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实施这样的战略转型.在传媒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我们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11年以来,我国传媒产业在经济、技术、政策等外力的共同推动下,进入了产业融合和体制改革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内,传媒产业的格局和发展走向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呈现出传媒产业内时政类部分的“二元融合”发展新模式和非时政类传媒产业的“发散扩张”发展新模式.我国传媒产业转型期发展新模式的未来走向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成波 《今传媒》2006,(4X):45-47
随着传媒竞争的日益激烈化,有人形容时下的传媒市场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在传媒市场竞争平台上,传媒集团纷纷使出撒手锏,争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决胜而出,占据有利地位,进而取得“霸权”。有人认为现在的传媒竞争已经到了战略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建立在品牌基础之上的传媒影响力是战无不胜的……”传媒品牌无疑成为各家传媒追逐的重点,俨然成为立足传媒市场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产业化的法律前提——重塑传媒市场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爱珺  童兵 《新闻界》2005,(3):20-22
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要求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传媒体制改革的呼声不断。“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传媒体制,虽然在一定时期客观上弥补了国家对传媒财政拨款的不足,改善了传媒的自身条件,但如今已经成为制约传媒产业化发展的障碍,传媒的集团化只是“物理整合”,而没有“化学反应”,跨行业、跨地区经营陷入重重困境,更没有力量参与国际竞争。传媒市场中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也影响了传媒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一、集团化是国内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融入国际大市场是大势所趋。但依靠国内众多的传媒“小舟”,显然无法在市场中同境外传媒“航母”相抗衡。因此,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成为国内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视听纵横》2002,(5):1-1
当前,贯彻江泽民总书记“5&;#183;31”讲话,加快发展浙江广播电视传媒产业,是摆在我省广播电视工作者面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浙江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关键在哪里?马雨农《创新体制,加快发展浙江广电传媒产业》一文认为,关键在于体制的创新。文章对此分三个层次进行了论述:一是要实行政事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体制创新,二是要推进集团化的体制创新,三是要实行集团内部的结构调整“化学反应”、体制创新。这些观点是对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成立八个多月来实践经验的一次理性升华。  相似文献   

17.
一、对广播电视传媒资本运作的基本判断1.广播电视传媒产业还没有真正“热”起来。首先,最新的数据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整个广播电视传媒市场的规模从理论上说超过1000亿元,而事实上,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今年所实际拥有的市场“盘子”仅仅在约800亿,至少还有近1/3的增量空间没有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进行渗透改造的大潮中,传媒业首当其冲.在不断被颠覆与重构的过程中,整个传媒行业的生态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文章回顾了前“互联网+”时代我国传媒产业结构的特征和弊端,重点分析“互联网+”时代传媒产业生态结构的三个主要方面的变化:产业内向“崩溃”的融媒化、产业外向“崩溃”的泛媒化、产业“崩溃”重组后的生态化.在此基础上对传媒产业生态演化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郑青华 《新闻界》2004,(5):36-37
随着我国传媒市场化的发展,传媒竞争日趋激烈。传媒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型的产业,高质量的媒介人才是传媒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可以说传媒竞争本质上就是优质媒介人才的竞争。一方面,传媒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媒介人才严重短缺,这种供求的严重失衡使得传媒愿意以更高的报酬来吸引媒介人才,这使得媒介人才的流动越来越频繁。据成都地区都市类报纸从业人员调查显示,都市类报纸从业人员大多数人的工作流动较大。只有24.5%的人目前只服务过一家新闻媒体,34.5%的人服务过两家新闻媒体,30.9%的人服务过三家新闻媒体,10%的人服务过四家以上的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20.
用“传媒制度”一词来替代普遍使用的“传媒体制”这个概念.具有更为深切的现实意义。“传媒体制”太过于关注制度系统中与政治因素相关的层面.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东西.只有跳出狭义的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才能从整体意义上的制度创新的视野来关注中国传媒的制度运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相关领域的研究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我所理解的传媒制度是指:一种关于传媒领域的博弈规则.是传媒运行过程中各种规则的集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