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的话     
与上古汉语、近代汉语相比,中古汉语的研究起步较晚,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还需要加强中古汉语的专书、专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萧红的《六世纪汉语疑问词语的时代特征和地域分布》一文选取了中古汉语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齐民要术》和《周氏冥通记》,对其中的疑问词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文章还与同时  相似文献   

2.
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始于词语考释.近十余年来,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种类繁多,大致可概括为断代词语通释、专书语言词典、专类语言词典和断代语言词典等.考察这些词语训释专书,可以从宏观上展示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和成果,细心的读者还可从中领悟到继续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门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古汉语异形词是指中古汉语阶段中同时或先后产生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以《抱朴子内篇》为例可以看出,中古道经中的异形词对辞书编纂、古籍校理与汉语词汇史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陶智 《语文知识》2013,(1):44-45
文章选取《观世音应验记三种》中出现的"不肯"、"分"、"不觉"、"念"等四个词语在中古近代汉语中的某些特殊意义,订补了《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和书证方面的疏漏,探讨了六朝小说《观世音应验记三种》在中古汉语词汇史方面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许多词条所引的始见例,较词条实际产生时代晚,有的晚出一二百年,有的晚出一两千年,这不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必要对这些词条的例证进行补证。利用中古汉语《高僧传》等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20多条词语的始见例,进行了补证,以期有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大型辞书的修订。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的话]本期刊发三篇有关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文章。《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一文是作者"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概说"系列研究的一部分,文章认为,研究汉语史,不能不提汉语史的分期;分期问题解决不好,对汉语历史发展的认识就始终还停留在表面。文章对当代几家有代表性的分期  相似文献   

7.
中古近代汉语异形词是指中古近代汉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学界已有相关探讨但尚无系统研究。中古近代汉语异形词的整理包括异形词的归纳梳理及其来源研究,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中古近代汉语异形词研究价值表现在词汇学研究、辞书编纂研究、汉语俗字研究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统筹主编的《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是一部中型外来词词源词典,其收词对象主要为外来词。通过对《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所收的124条近代汉语晚期的外来词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从共时的角度看,近代汉语晚期的外来词以意译词为主,且多为科技词语;从历时的角度看,汉语中的外来词上古时期以音译词为主,中古时期以来则以意译词为主。它巩固了佛教外来词涌入后汉语合成词以偏正式为主体的局面,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相似文献   

9.
农业词语是中古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齐民要术》的农业词语中,源自先秦的词语在绝对数量、使用频率、词义可理解程度等方面都超过了六朝新兴的词语。多数农业词语局限在历代农书中,只有少数农业词语能够进入一般词汇系统。表示作物品种或农业产品的词语比较容易成为一般词语,表示生产工具、生产过程的词语很难演变为一般词语。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中仍存在着释义有误或书证滞后、缺失与孤证等问题,这不利于词语溯源工作。以《清风闸》等近代汉语文献为参照,试着订补了该辞书中21条词语的书证或词义,以期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及词语溯源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对《尔雅》和郭注中对应词语的考察,来描写出汉语词汇从上古到中古发展状态的一个方面,从中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出土的简帛文献具有很重要的语料价值,其中有许多传世文献所不见或未详的词语、语义,这对汉语语文辞书的编撰和汉语史的研究都很重要。先秦简牍《日书》中的一些词语对《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的收词释义具有一定的补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古史书中的"假与"有"借与""赈济""暂且授予"等义,均不为当代语文辞书和史书词典所收录。从标的物和目标对象来看,"假与"出现的语境多与官府对贫民的救济有关,需要结合当时的土地制度和救济贫民的措施进行考释。中古史书特色词语的考释,不仅是对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和史书词语研究的拾遗补阙,也可以为汉魏六朝时期的农业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汉译佛经语料在汉语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汉语大词典>中有不少失收的例证,本文据此补正词语九则,探讨这些词语的较早用例,以助于中古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琵琶记》的假设关联词语包括"若"类、"假如"类、"倘"类和含"怕""待"等在内的其他类别四种,其中"若"类假设关联词语所占比例最高。这些假设关联词语主要沿用中古汉语,也有近代汉语新出现的,双音化明显,有些仍存在一词多义,正处在语法化过程中。句法位置、重新分析、隐喻等因素在这些假设关联词语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古汉语的概念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提出的,他的《中国音韵学研究》一书把汉语语音史分为五个时期,中古汉语就是其中之一。此后,许多研究汉语史的著作沿用这一提法,影响最大的当数王力的《汉语史稿》,该书主张自魏晋南北朝至南宋前半期为汉语史的中古时期。最近二十余年以来  相似文献   

17.
回族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一部分,回族汉语的规范是我国新时代语言研究和语言规划的不应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度、通行度高和较高的回族汉语词语,当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标准;对规范度、通行度较低的词语,应选取频率高的词形和保留一些不同来源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试论《太平广记》中的特殊被动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广记》一书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中古汉语的面貌,本文从中归纳了中古汉语的三种特殊被动句:“为A见V” 式、动词后出现宾语的被动句、被动式与使成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古汉语疑问代词宾语的句法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问代词宾语由前置发展到后置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件大事,本通过对中古时期十种献中疑问代词宾语的统计、描写与分析,认为中古时期是疑问代词宾语由前置发展到后置的重要阶段,但后置并未最后完成,而是呈现前置与后置共存并用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中古汉语称数法研究》一书分绪论、数词的句法功能、基数与序数、倍数与分数、概数与问数、称数法专题六个部分,全面描写了中古汉语称数法的类型和相关称数专题,综述全面,语料详实,方法恰当,结论可信,新见纷呈,可作为汉语称数法历时研究的一个参考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