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活动理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中提出“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本节课结合指导纲要的要求,基于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中提出的幸福理论五元素(PERMA)展开内容设计。(一)积极心理学幸福理论积极心理学幸福理论提出,幸福由积极情绪、投入、积极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于峰 《学习之友》2011,(3):18-18
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克塞克说,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他提出感受幸福的九个步骤: 1.换一种心情看生活。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在帮助朋友中得到满足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  相似文献   

3.
英国伯克郡克罗索恩的一所私立学校——惠灵顿中学将开设“幸福课程”, 主要指导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如何处理社会关系。从新学年开始,一名心理学家将专门负责审核“幸福课程”这项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计划。按照“幸福课程”的教学计划,该校14~16岁的学生每周将接受一次“幸福教育”,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保持身心健康以及正确实现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英国伯克郡克罗索恩的一所私立学校——惠灵顿中学将开设“幸福课程”,主要指导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如何处理社会关系。从新学年开始,一名心理学家将专门负责审核“幸福课程”这项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计划。按照“幸福课程”的教学计划,该校14 ̄16岁的学生每周将接受  相似文献   

5.
舒容 《八小时以外》2013,(5):113-113
好多人说自己压力大,并为此苦恼。英国心理学家戴维·丰塔纳说,无论外界因素多么紧张、多么不愉快,都不是我们是否感受压力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自己。他说,心理学家基本上不肯使用“幸福”这个词,因为对其定义存在疑义。但我们都认为自己生命中存在幸福,而且也能看见别人幸福。  相似文献   

6.
陈健生 《上海教育》2006,(5B):37-37
英国伯克郡克罗索恩的一所私立学校——惠灵顿中学将开设“幸福课程”,主要指导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如何处理社会关系。从新学年开始,一名心理学家将专门负责审核“幸福课程”这项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们对"主观幸福"的研究提出了新发现:幸福不分性别,不依赖于年龄.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哈·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他提出感受幸福的九个步骤: 换一种心情看生活.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在帮助朋友中得到满足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  相似文献   

8.
曾有人参照心理学家提出的测量标准来调查教师的“幸福指数”,并据此与其他职业或专业人士的生存状态进行比较,也有一些研究对不同学段、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展开实证调研,还有不少人从学校管理、教育行政及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谈论如何提高教师幸福感或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9.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利用一款叫“追寻幸福”的应用软件在全球随机抽样,研究者发现,当受访者在专注于做某事时,大脑只有10%的时间神游。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认为:“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断奶期”,心理上既有成熟的一面,又有不成熟的地方。他们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幸福?刚刚告别童年时代的中学生也许还没来得及仔细考虑这个问题。英国的学校特意开设课程指点迷津,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么?英国惠灵顿学校校长安东尼·塞尔登说:“一直以来,我们过于关注学业,而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我认为,任何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出快乐、让人放心的学生。”他说。从下个学年开始,惠灵顿学校将在10年级和11年级开设“幸福课”,此外,学校还将举行一些有关幸福问题的讨论会。幸福课每周一次,由心理学家担任教师。幸福课将告诉学生们如何创造幸福,而不是消费幸福,还将教授学生如何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2008,(11):22-23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是由我国现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于1928年的一所名校。80年来,学校矢志不渝地践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在办学中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为主体”,将“建设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的教育信念融入到办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奚恺元教授曾指出: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绝对成绩的最大化,而是在获得成绩的历程中收获的幸福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幸福,应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最大责任。但在实践中,我们的教育行为常常被功利性考试所左右,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凶此无从体会“幸福”。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H=S+C+V).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将积极情绪、投入、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成就等五个元素作为蓬勃人生的基石和特征,并指出“积极情绪能产生更全面的注意力、更多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更全面的思维”,“也有助于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6.
也许难以令人置信,一个人未来的智力发展、性格成长、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永远与他学生时代教师看他的眼光相联系。然而,心理学家严谨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期望或教师如何看待学生,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点直到1968年心理学家以严谨的科学实验揭示了“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从1968年开始,以美国  相似文献   

17.
沈文 《现代教学》2008,(11):F0004-F0004
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是由我国当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于1928年的一所名校。80年来,学校矢志不渝地践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在办学中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为主体”,将“建设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的教育信念融入到办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正>自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以来,心理学者把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结合起来,提出积极教育的思想。我国近几年也提出了建设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构想。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幸福中国就是人人幸福,教师幸福,学生幸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建设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需要以实现幸福教育为基础。幸福教育的中心在于幸福课堂的构建。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教与学的主阵地。幸福课堂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师生在教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人生在世,无非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幸福快乐,但怎么样才能得到幸福快乐,或者说幸福快乐最重要的支持因素是什么?日常生活中,金钱、地位、名誉、成功等似乎与个人的生活质量关系较大,因此许多人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的。但心理学家却否认了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建于1928年,由中国当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在80年的办校历程中,学校以其兼容开放、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优异卓越的教育成效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近年来,学校继续追寻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坚持“建设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