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鞅"二字似乎已成为古代中国法治的象征了。但准确说来,商鞅的"法治"思想只是一种"治法",它与现代的法治理念不可同日而语。本文认为,商鞅的"治法"理论是专为君主精心设计的,把法作为治力、治官、治民的工具而已。商鞅的理论适应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需要,使秦由弱变强,为大一统奠定的基础;但他又把此方法推向了极端,为秦的短命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
商鞅法治思想是法家思想流派中"法治"派的典型代表,商鞅主张将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严格依法治国,崇尚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这种超越时代范畴的思想对今天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非“法治”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地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各国的变法历史经验,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法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深刻把握韩非法治思想之精神要义,能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是战国初期秦国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同时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有建树的法学家。他“少好刑名之学”,后来在总结前人法治思想和变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法的基本理论作了全面的论述,其中关于他的“法治”思想独具特色,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1、商鞅“法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商鞅“法治”思想的形成不是孤立偶然的,它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及其相应的哲学基础。春秋时期,铸铁的发明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工商业破土而出,民间的集市贸易也很繁荣。到了战国初期,中国进入了封建…  相似文献   

5.
法家关于法的治国思想主要是以重刑治国的"以法治国"的思想,也提出了制定的法律必须得到一体遵行、"壹法"、"一尊"等主张;儒家关于法的治国思想主要是"德主刑辅"的思想,儒家的刑与法家所主张的法在根本内容上并无不同.其对现代法治和谐的正反两面的启示主要是:要重视法与人的和谐;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与实质意义上法治的和谐;"治民"与"治吏"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相比于现代意义的法治思想,中国古代法家"法治"思想具有相当的落后性及局限性,但是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可资借鉴。本文对法家"法治与现代法治的共通及其积极意义进行探讨,分析其在当今中国的适用空间,旨在为我国法制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商鞅吏治思想表现在选吏上废除世卿世禄制,以实际才能为用人标准;在治吏上主张以法治吏,刑不阿贵,用法律限制地方官吏的行为,对现代的依法行政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商鞅是战国时期先秦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霸权思想主要体现在耕战思想、法治思想和君主集权思想上。其中,耕战思想是霸权思想的首要准备;法治思想是霸权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君主集权思想是霸权思想的核心。商鞅的霸权思想是战国时期历史特殊环境的产物。他的思想有历史局限性也有其指导意义,要取其精华弃糟粕,对它批判地继承并能够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9.
弥尔顿"天赋人权(birthright)"概念下阐释的"出版自由"思想,是一种相对的自由,他对出版登记法制的肯定更是契合了现代社会对"自由而负责"的社会的建构要求,在这一点上,其"出版自由"思想正是现代社会自由观的核心价值"法治下的现代自由"的理论表征,具有显著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非继承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的思想资源而加以综合发展,建立属于自己的一整套思想体系,适应了富国强兵统一天下并建立新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的需要,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韩非完全站在专制君主的立场上设计役民驭臣之术,将君主与臣民、法治与人治对立起来,这种极端专制主义又潜伏着走向反面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也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法治建设过程中道德的缺失,即要平衡德与法的关系。仅依靠国家立法主导建设法治社会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亟须我们追本溯源,从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发现适合当代法治建设的德治理念。因此,从法治建设的道德困境、儒家文化中"德治"治理结构、法治的道德维度、儒家文化在现代治理中的借鉴意义四个方面,具体研究儒家"德"观念对当今社会的价值,进而探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平衡点,从儒学思想中"德治"出发,发现适合当今社会的治理方式,以期构建良好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道德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2.
唐君毅认为现代中国的"法治"思想应该是东西方思想的汇通与融合,即集人治、法治、礼治、德治于一体的人文法治思想.中国古代的"人治"与"法治"思想的表述虽然有所不同,但归根结蒂都是人治;而西方社会的"法治"虽然在用词上与中国的"法治"并无区别,但在内涵上有很大不同.因此,只有二者的汇通与融合,才是现代人文法治之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3.
战国时代产生的商鞅法家思想,在综合三晋法家思想和其他诸子思想的前提下,在秦国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文章从分析商鞅法家思想的产生和建构入手,揭示了商鞅法家思想的以独尊的君权为其理想的原点,以人的性利说为动力、用历史进化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和前导,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政治目标而推行法治;以重刑主义原则为支撑形成了一整套的法治思想,最终为秦国厉行农战,兼并六国构划一套完整思想和政策。  相似文献   

14.
商鞅,生于战国中期,是卫国国君后裔。曾在卫国做过小官,后来到了秦国,辅佐秦孝公。《史记》说商鞅“少好刑名之学”。看来,商鞅从事的师说还是比较驳杂的,但是,他反复宣传的是他的法治主张,秦孝公听商鞅的一番鼓吹之后,说:“寡人不之疑矣”(《商君书·更法》)。秦孝公听了商鞅的发言便坚定地相信法家思想,这说明商鞅的宣传思想具有针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校,既彰显了和谐社会中高等教育办学管理上"民生法治"的精神和理念,又是现代高校突出办学特色、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经之路。依法治校是高等教育领域中"民生法治"的具体体现。和谐社会以民生为本,现代法治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近年来,作为社会民生问题之一,高等教育领域的"民生法治"问题日益突出。高等教育管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法两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思想根源不同,在于对人性的不同看法和历史观的差异,是其"礼治"、"德治"、"人治"与"法治"治国方略之争的理论前提.剖析儒法两家不同的治国方略和法律思想,对于我们贯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现代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现代国家的根本特征,它在最大程度上平衡了个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义务,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促使个人在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通过"法治"手段,现代国家能够有效地规范包括家族(族裔)、宗教团体等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使其成员对国家产生高度认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法治"还是现代国际社会的理想状态,也是现代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最高原则。总之,只有依据"法治"原则,一个现代国家才能确保其公民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国家和谐发展,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8.
法治进行时中孔子法律思想的“现代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永远是个历史的概念,每一个时代的法治都只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当今与孔子时代相隔两千多年,孔子时代并没有产生现代法治的物质生活基础,孔子的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没有必然的关系,既不必然阻碍现代法治,也不必然导致现代法治。孔子的法律思想和同时代西方思想家相比毫不逊色,对现代法治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存在着许多"情判"。这些"情判"往往弃法于不顾而依据人情作出裁判。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由于"情"是一个无法界定的因素,坚持情理型司法可能会造成个案的判而不决,甚至会引起司法领域内秩序的崩塌;同时情理型司法还会损害司法的权威,进而使判决缺乏既判力。因而在现代法治思维的主导下,在处理情与法的关系时,应该在司法领域树立守法主义观念,推动技术性司法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中公布的《成人》是一篇论述国家法律法治等问题的文献,其中蕴含了重德、明刑、因循应时等思想。有学者提出《成人》思想"兼收儒法",但我们认为,《成人》中的"德"同儒家所说的"德"有所差异,"刑"亦与商鞅、韩非等法家学者的刑术不尽相同,反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国时期黄老学派的一些特征,这也能够体现出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融合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