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新博物馆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甄朔南 《中国博物馆》2001,(1):25-28,32
当前随着经济与科技一体化、政治多极化与文化的多元化的发展 ,博物馆正面临经济与社会的挑战 ,博物馆学也在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断增加新的内涵。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的附属机构中就有一个名为“国际新博物馆学运动” (Internationalmovementofnewmuseology)的组织。为了发展我国的博物馆事业 ,有必要对国际上博物馆学研究中的新观念、新进展有所了解 ,下面就是对新博物馆学的简要论述。   (一 )什么是新博物馆学一般地说 ,新博物馆学是指具有一整套关于博物馆的目的和功能的侧重理论的探讨 ,并且在运作中…  相似文献   

2.
甄朔南先生属于老一辈博物馆学家,新中国诞生前夕,就在接受正规的博物馆学训练,直到2004年12月出版这本博物馆学术文集,借助博物馆的平台,已经研究博物馆学长达几十年的时间。这本大书的每一页,都渗透着一位老博物馆人的心血,记载着一位老博物馆学研究者孜孜石乞石乞、筚路蓝缕的跋涉和探寻。正如他在本书“自序”中所说:“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深深的博物馆情结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3.
(一)当时背景 1964—1974年,我担任国际博物馆协会秘书长,是新博物馆运动的见证人和参与。在这一时期内,还没有人谈新博物馆学,生态博物馆也仅仅是法国现象。虽然进行的很缓慢,但也是博物馆世界的一起引人注目的“革命”。根源于当时的几个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本文中,作者对与博物馆学相关的几个概念进行了新的探讨。作者认为,作为学科概念,博物馆与博物馆学应视作被赋予一定内涵的名词,而目前对博物馆的阐述和解释并非博物馆学意义上的博物馆。作者还分析了“博物馆现象”问题,指出“博物馆现象”属于博物馆学研究范畴,但并非博物馆,不能把这种现象与博物馆相等同。此外,本文还对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与博物馆学意义上的博物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预言被制造出来。数字在变幻着它们的魔力。特别报道、学术研究、专题会议都试图去理解博物馆当前的机能 ,以便预测未来的状况。当然 ,可以用来理解博物馆的现状及应对在博物馆领域的全球性问题或特定新情况的方法很多。本文所采用的观点是博物馆学的 ,就是说针对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馆所”的内外部作用。博物馆学领域总有着各种各样活动。既有博物馆的修缮、改陈、新建 ,也有方法上的多样化 ,现有的定义显得过于狭隘 ,难以反映新生事物。包括托米斯拉夫·索拉 (TomislavSola)在内的一些人总在讲…  相似文献   

6.
从1962-1974年,我在国际博物馆协会服务了12年。1960年的博物馆俱乐部,大多数是欧洲和北美的历史博物馆。在其家,它国博物馆根据“老的博物馆”的模式来建立,老的模式占了统治和主导地位。博物馆学已经不是学院派理论,而是博物馆专家根据各自在博物馆中的实践,对博物馆学做出的专业贡献。  相似文献   

7.
国际博协第25届大会研讨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的主旨乃在强调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宗旨和目标——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倡导传统博物馆借鉴新博物馆学的理念和方法,转换社会角色和社会职能,主动融入祉区,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成为促进社会变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博物馆史和博物馆实践及博物馆学的关系出发,提出博物馆史就是博物馆学的表达方式的观点,因此,以多元、反思和阐释为标志的新博物馆学相应地催生了多元化、重表达的博物馆史。作为新博物馆学的新博物馆史对表达和阐释的重视导致博物馆史从片面关注孤立的物质性的收藏史,上升到以物质为介质,关注观念和思想的思想史。在如何实现作为思想史的博物馆史的操作性层面上,具有情境主义倾向的物质文化研究方法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在英美博物馆学传统和新博物馆学的影响下,以欧陆为代表的传统博物馆学体系逐渐势微,作为传统博物馆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史研究同样处于被人遗忘的尴尬境地。针对此现象,首先,文章通过重回博物馆学体系的方法来界定博物馆史在学科中的位置,以及博物馆史的内涵与外延;其次,罗列西方博物馆史的几种书写,不仅为我们呈现了西方博物馆历史发展的轨迹,而且还为我们提供方法论上的借鉴;最后,文章回到中国语境,直面中国博物馆史与博物馆学体系所面临的困境,从博物馆学的"四对关系"角度来探讨中国博物馆学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初通过开设实践性课程以培养博物馆专业人员,现今,博物馆学已跻身大学、研究生学院等高校课程,一些高校还设有博物馆学教授职位或专门的博物馆研究部门,并出版该领域专著、期刊以及主办或承办大量博物馆学方面的学术活动。可以说以高校为基础的学者已成为批判博物馆学理论方面的领头人,而博物馆理论上的新走向也在革新着博物馆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