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健 《中国科技纵横》2011,(17):109-109,127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六枝特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撮出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为六枝特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泰者。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类一次次敲响警钟,人类必须抛弃一味追求区域经济的单程、消耗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取而代之为现代循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水资源合理配置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在水环境承载力之内,发展社会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本文先阐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形势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依据,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4.
米兰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区流域,如何将流域十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该流域水资源的配置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水资源配置方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走在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水资源的合理运用是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起的问题,没有水,人们就无法正常生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不能走下去,因此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密不可分的作用,只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研究,才能确保我国走在发展的最前端。本文主要介绍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这对于今后的研究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总控结构研究副标题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裴源生  张金萍 《资源科学》2006,28(4):166-171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分别从配置水源、配置对象和配置目标3个方面对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内涵进行诠释,提出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配置水源在包含一般性的地表地下水资源配置外,还将降水和土壤水也纳入到配置体系中;配置对象上增添了天然生态配水项;配置指标拓展到广义的层面,提出了3层配置指标,从而更加全面真实的反映了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状况。同时本文指出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必须以平原区水循环转化为理论基础,才能建立面向经济生态系统的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总控结构,该总控结构可分为6个层次:评价层、预测层、控制层、模拟层、响应层和结果层。并以宁夏为例,建立基于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总控结构下的配置模式,结果表明在该配置结构下,宁夏经济生态广义水资源缺水量最小,区域经济发展迅速,绿洲生态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用水结构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城市用水结构的合理确定与科学预测是制定水资源发展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乃至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分析北京市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等在结构上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基础上,系统阐明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并探讨了未来用水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水资源供需形势的影响,旨在为协调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绿洲化是干旱区绿洲时空演变的外在表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制约绿洲农业与干旱区生态保护的关键。河西走廊既是我国东联西出的重要通道,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既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西北地区典型灌溉农业区。经过70多年的建设,河西走廊在社会进步、交通条件、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子。文章在分析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水量确定绿洲规模,并将20%—30%的水资源作为生态用水。建议在目前的水资源供给条件下,合理配置水土资源,提升绿洲质量、控制绿洲规模;适当建立低耗水的荒漠河岸植被带和环沙漠边缘的雨养防沙体系;加强荒漠植被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尽量减少对荒漠植被的干扰,以保护河西走廊生态屏障的安全稳定和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目前现状,黄河流域的水危机愈来愈突出,供需矛盾难以在短期内解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然而群众的节水意识却相对淡薄,致使水资源难以实现合理配置和计划管理,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为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在引用上要实行统一管理,在工程上要加大投入,并改变现有的水费征收体制,将黄河水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现状,黄河流域的水危机愈来愈突出,供需矛盾难以在短期内解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然而群众的节水意识却相对淡薄,致使水资源难以实现合理配置和计划管理,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为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在引用上要实行统一管理,在工程上要加大投入,并改变现有的水费征收体制,将黄河水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雁  张士锋  吕爱锋 《资源科学》2018,40(11):2236-2247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已成为京津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本文从水资源系统对经济、社会系统的支撑角度出发,选取11个主要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水量、水质、水域、水流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外调水对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都属超载,天津、北京尤为严重。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水资源系统,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超载的主要因素,人均水资源量是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子。外调水对改善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贡献,尤其是对北京、天津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水资源短缺时期外调水的影响更为明显,在2000年特枯年,天津市引滦与引黄入津使得水资源承载力提高了13%。南水北调使得2015年北京、天津两地水资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5%。外调水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研究为京津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对于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是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漳河水库灌区水资源需求结构与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漳河水库灌区水资源实际利用情况为依据,分析了灌区内经济社会各部门水资源需求,并从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空间和时间等方面对需求结构差异进行了阐述,在水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公平性、安全性、生态环境平衡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下,建立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对水资源需求结构调整与合理配置模型之间的影响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和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和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的需水量在水资源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整个水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一定要首先掌握正确的配置方法,这样才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探究了生态环境需水量在水资源规划中的配置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来提高灌溉用水率并加大灌溉面积是保证粮食生产的核心问题.随着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管理手段的进一步完美,真正意义上的水资源系统优化调度已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相对丰水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裴源生  赵勇  罗琳 《资源科学》2005,27(5):84-89
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主要集中于水资源匮乏的北方地区,相对丰水地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丰水地区的水质污染日趋严重,造成丰水地区水质型缺水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本文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建立相对丰水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该模型不仅进行河道外水量配置,同时还要保证航运和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首先进行研究区不同河道的水功能区划,制定水质标准,然后预测生活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河量,进行纳污能力计算,确定河道最小需求流量,将其引入到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中,并以全国节水型试点城市--四川省绵阳市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涪江江油城区段、绵阳城区段、安昌河和芙蓉溪河段最小需求流量分别为30.5m3/s、52.5m3/s、5.10m3/s和2.34m3/s、通过加强节水、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合理配置河道内和河道外需水,2010年绵阳市缺水问题基本可以解决,但芙蓉溪河段满足不了河道最小流量需求,本文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工程措施和补水方案,保证河道内需水和良好的水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19.
水质的问题关系到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是生态环境建设也是基础自然资源的主要控制因素。要通过公平、有效以及可持续的原则,对不同形式、有限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一定要从节流、开源、治污、完善管理以及结构调整等方面着手,本文将从资源和人口的角度探索问题,并从国家的全民意识以及科技水平入手,分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合理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彬 《中国科技纵横》2014,(17):272-272
在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推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探讨多种灌溉技术和相关技术措施,达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目的,主要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进而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