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编辑书稿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增长、开发知识的过程。久而久之,日积月累,编辑工作人员在某些方面, 必然会成为一个见识较多、较广的人,这样的人大概可称为“杂家”。编辑工作这个知识密集型行业本身,为杂家创造了积累知识的条件,杂家又为增长知识、提高书稿质量提供了可能。因此说杂家与编辑是息息相关的。战国末年和汉朝初年,折衷糅合各学派思想的一些杂家——吕  相似文献   

2.
略论编辑知识的专与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编辑是杂家,又说杂家是编辑的同意语。此说如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不无道理。当编辑拟选题、审读、处理书稿时,要熟悉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又要根据书稿内容,涉猎有关方面的图书、资料,根据有关方针、政策的要求还要进行分析、比较、鉴别、综合评价……这一系列的活动,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开发知识的过程。这样久而久之,日积月累,他在某些方  相似文献   

3.
历来的观点认为,编辑没有专业,而是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的杂家。近些年来,也有人提出,编辑应当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成为某一领域或学科的专家,朝学者化的方向迈进。持编辑是杂家观点的人认为,编辑在工作中,要接触各个学科,涉及各种门类,如果知识面十分狭窄,就会出现寸步难行或动辄得咎的局面,造成重大失误,甚至闹出笑话。持“编辑应是专家”观点的人认为,编辑只有杂博知识,专业不精通,无法揣摩自己手头上的书稿的科学价值,无法审读书稿,充其量只是一个熟练的文字匠,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编辑。两种意见各有道  相似文献   

4.
书稿中需统一的几例数理问题邹坚峰在科技书稿的编辑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者多问题进行规范统一。诸如字号排列、名词术语、计量单上等方面的统一,大多能引起病辑的重视,但对于书稿中存在的某些数理问题,由于涉及一定的基础知识,常常为编辑所忽视,致使这些问题出现在戈...  相似文献   

5.
寻觅完美     
对于图书,我寻觅的是它的完美,即内容与形式、内在和外表的双重美。当然,作者是专家,相对作者而言,编辑就是杂家。编辑可以成为某一专业的某一分支的专家,而不能成为此一专业所有分支的专家。但隔行不隔理。编辑应千方百计地缩短同作者的距离,熟悉书稿的内容,提出有益的建议,以使书稿臻于完美。关于书题。书题是一部著作的眼睛。画龙点睛,点得如何,直接影响著作的形象。我在书题上往往参与意见。《清代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编辑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与“杂家”这个称号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方面是说编辑由于广泛接触各类书稿,常有着较为广博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说编辑非专家,往往缺乏某一学科的专门研究。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偏颇,但多少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以目前的江苏出版界为例,绝大多数的编辑是纯粹的“编书匠”,既无论文刊行,又无作品面世,至于享誉学术界者,更是寥若晨星了。因此,以  相似文献   

7.
科技书稿体例容易出现的问题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翟明秋体例,辞海中释义为著作的体裁凡例。编辑行业所说的体例,指一本书(或书稿)的篇章结构、各级标题的层次安排。书稿体例加工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对于科技图书编辑来说,统一书稿体例是当一名合格编辑的起码...  相似文献   

8.
编辑是“杂家”。编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杂学”。编辑之所以能够成“家”,在专家如林的学术园圃中取得一席地位,关键也在于杂学。编辑的杂学愈丰富,愈能起到“以杂辅专”的作用,使书稿锦上添花,使编辑得到作者发自内心的尊重。关于杂学对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编辑之友》(其前身为《编创之友》)已出各期和其它报刊已屡有专文进行精辟的论述,这里不再多赘。关于编辑特别是百科性工具书的编辑积累杂学的途径,原拟将个人自五  相似文献   

9.
在编辑工作中,要评价书稿的质量,必须从考察书稿内容出发。编辑只有在全面分析了书稿内容以后,才能了解书稿的质量情况,从而对书稿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评价书稿质量的标准,一般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书稿所表达的主题是否具有出版价值。也就是说,主题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政策、体现时代精神、顺应社会进步,是否给社会、给读者带来好的影响和效应。如果是编辑自己策划、组织的书稿,由于编辑已经考虑到书稿的出版价值,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只要考察书稿是否充分贯彻了编辑的意图即可。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时候,因为…  相似文献   

10.
杂家型编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上述那种实用主义地歪曲杂家的做法受到应有的抵制。我国出版界有识之士,根据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代中国编辑工作的特点、编辑队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理直气壮地公然宣称某些知识博洽、造诣较深的编辑家为杂家,并提倡编辑要加强杂家修养,做杂家。曾因写《杂家》一文而被姚文元等人无理  相似文献   

11.
罗竹风从︽辞海︾到︽汉语大词典︾宋志坚罗竹风先生与辞书结缘,是因了一篇杂文。那是1961年的秋天,罗竹风应《文汇报·笔会》编辑余仙藻之约,写了一篇题为《杂家》的短文。他当时是上海市出版局局长,了解编辑人员的酸甜苦辣,故在《杂家》中希望有关领导体谅编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美国出版界,图书的编辑方式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在大出版社中,组稿编辑(acquisition editor)忙于开发适销对路的选题,寻找畅销书作者以及选购书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需要耐心细致的文稿审读加工工作,出版社也要求文稿经纪人提供经营深加工,最好是可直接投入生产的书稿,为解决出书越来越多而社内编辑精简的矛盾,自由编辑现象应运而生,一支数量庞大的自由编辑大军,很好地解决了书稿编辑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浅析确立栏目选题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史明理【北京】编辑工作是充满着预见与创新、充满着思考与智慧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对期刊编辑而言,这种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栏目选题的确立上。(一)期刊编辑不同于书稿编辑。书稿编辑在其专业范围内,对书稿选题的创意,有较为宽泛...  相似文献   

14.
编校不能合一刘东力要想保证图书质量,就要按照出版规律办事,编校不能合一。因为:一、各自工作性质不同编辑加工整理书稿,是在审读书稿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提高、完善书稿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对全书进行修改、调整、调饱才学识性、文字性工作。在加工整理中,编辑...  相似文献   

15.
王任叔一生成就颇多,其中编辑出版工作几乎贯穿始终,他主张尊重作者和作者的创作成果;重视稿件的审读加工,亦重视联系作家组织稿件的社会活动;认为编辑工作的性质是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而不是为自己服务;编辑个人应该是杂家、评论家,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要有全面把握书稿的能力。他的编辑实践和编辑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仍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编辑要多方位考虑选题河南教育出版社谢美光人们常说,编辑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为人作嫁”,一是“杂家”。既然如此,那么在考虑选题时,编辑也应该显示出这两个特点来,这就是当个“为人着想”的“杂家”:又要为读者着想,又要为作者着想,又要为经营者着想,当然也...  相似文献   

17.
何启治 《传媒》2001,(6):39-41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它所主办的《当代》杂志当了40多年编辑,看过的长篇小说书稿不胜枚举。在编辑实践中,我渐渐体会到,判断一部长篇书稿的优劣,通常恐怕要从三个方面来考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编辑的职责之一是把握书稿的内容,消除书稿中的差错。对于如何把好书稿的质量关,科技编辑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数学方法、范畴方法、心理方法及逻辑方法等提供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和方法,已在编辑实践中广泛地得到运用。本文所阐述的是直觉方法及它在审稿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技术编辑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将经编辑编好的书稿,进行技术设计和印制设计,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让工厂据此进行生产,使书稿物化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编辑所从事的从书稿到书的物化过程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编辑要做"杂家"。但究竟什么是"杂家",似乎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就我个人的认识来说,则一向主张不宜过分夸大"编辑是杂家"这一口号的作用,编辑应该是自己所在行业的"专家"。如果把"编辑是杂家"理解为编辑在精通本行业务的同时,尽可能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那倒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实际可行的。其实,何止编辑,任何一种行业的专家,也都是应该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